第1027季 027|努力,终有花开时节

努力,终有花开时节

——2020年度新教育生命叙事

回忆是打捞过去的最好方式,2020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我的这一年从加入新网师开始变得有声有色,有味有料。新网师既像一位慈母一样拉着我成长,又像一位严父一般推着我前行。

个人阅读史,让我被熟知

2020年初,一场新冠疫情,让全国人民画地为牢,而在这时,一篇4000字左右的《我的个人阅读史》将我载入新网师这条河流中,从此,对于教育我也开启了有序的追寻脚步。刚刚加入新网师,我就收获了一份幸运,那就是《我的个人阅读史》被作为优秀阅读史,以《阅读点亮人生,写作浸润生命》为题发表在新网师公众号上。可能对于新网师学员来说,发表不算什么,但对于我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普通老师来说,可是一件大事,我的名字由此被身边人熟知,甚至有人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还能有老师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写作已经不多了,更是老师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一篇文章,仿佛将我提升了好几个档次,然而我还是那个我,对新网师的一切都懵懵懂懂,却充满了好奇。

新教育的每一个词语都是那么温暖,像寒冬夜幕下路边的一个火炉,温暖着教育路上的每一位行人。在这条路上,我重拾理想,在这条路上,让我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因为新教育坚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打破过去,重塑自我

危机往往与人生的新起点紧紧联系在一起。危机也可以使自己成熟起来,坚定起来。

——博尔诺夫

因为喜欢写作,所以上半学期,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与写作》。早就听说新网师的学习压力之大,我以为自己能够轻松完成这门功课,没想到加入课程后才深知其中的艰难。教育写作课程要求每天打卡不少于1500字,且主题要与教育有关,“每天”、“1500”、“教育”这几个关键词,彻底让我不知所措。平时虽然也写点东西,但字数基本在800——1000字,除偶尔个别论文为三千字左右,其他几乎都是生活小散文,与教育联系也不大紧密。本来信心十足的课程,却让我有了新的危机,写作又来不得半点虚假,对于每天的打卡我不知所措。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只能去读书,先后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致教育》《早就中国人》等书籍,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恕我直言》《自己培养自己》《爱心与教育》《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做最好的老师》《给教师的36条建议》等书籍,在加上李镇西老师的课程引导,对于教育写作,我也渐渐进入到其中。

在《教育与写作》这门课程中,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我可以把文章写长写厚了。对于写作,我并没有任何天赋,也没有任何才华可言,甚至曾经没读过几本书,我能做到的就是现在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写作,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写不出来时,就去阅读,读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写的欲望,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曾经,我对写作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天马行空,没有要求,每当字数跨过1000字的时候,就想着收尾。可是加入《教育与写作》课程后,字数最低要求也是1500字,为了达到要求,每次快到结尾时,我又刻意增加了一些内容的论述,这样一来,不但文章增加了长度,也增加了阅读的厚度,现在对于两三千字的文章来说,基本很快就能完成了。

教育写作的打卡群,有多篇文章被置顶,其中《成长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好的教育如春风化雨》《解除读书的“后顾之忧”》《爱他,就请理解他》等文章在新网师公众号发表,《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做今日之少年,担明日之责任》发表在陕派教育头条号上,多次被评为优秀打卡学员,在教育这条路上,我看到了希望。

教育写作课程结束时,最后一次作业是整理本学期打卡文章,有66篇符合要求,总字数为143814字,长这么大,这是我交过字数最多的一次作业。虽然不及其他学员的优秀,但足以让我震惊到自己,我也幸运地被评为《教育与写作》课程的“优秀学员”。

晨诵,让疫情生活有了诗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击,虽然未能如期到校,但新教育晨诵让孩子们漫长的疫情生活有了诗意。为了避免孩子们面对手机屏幕的枯燥,每天上完课后,在微信群里,我们一起开启晨诵时光,在公众号看完每天推送的晨诵课程后,孩子们你一条语音,我一条语音争相在群里发送,仿佛瞬间个个都成为风度翩翩的诗人,行走在诗歌的长廊里。在晨诵中,孩子们知道了莎士比亚、金玲美子、卡瓦菲斯等诗人,我们也在线上举办了多期诗歌朗诵比赛,每到晨诵课开始的时候,他们都会发送出自己的朗诵语音。有人说,线上课程的效果是值得怀疑的,但我要说,在经过漫长假期的“流放”后,也许他们对于课本知识是生疏的,但由于每天晨诵课程的开展,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朗诵水平反倒提升了不少,这一点简直让我意外。要知道,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他们大多羞于开口,而我们班上的这些孩子,张口即来。为此,在课堂中,我常常在他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展小型诗歌朗诵会,孩子们表现大都很出色。

开学后,孩子们还主动要求继续晨诵课程,由于学校设置的时间有限,孩子们宁愿提早进教室也要学习每天的晨诵课,他们简直棒极了!

啃读,让我跳过阅读舒适区

什么是啃读?顾名思义,就是一点一点反复地啃。对于一些特别有价值但又超出自我认知水平的书,就需要放慢阅读速度,反复阅读思考。

——郝晓东

如果不是遇见新网师,估计我的所有阅读还停留在自己的“喜好区”,我喜欢哲学、文学以及教育类书籍,但教育类书籍大多停留在对名师们书籍的阅读上。在新网师通识课程的指引下,我认真研读了新网师提供给学员的学习资料,这一看就“上瘾”了,强大的阅读欲望哪里还能满足于课程资料呢,竟然还有这般迷人的书籍,于是我赶紧购买了这些教育理论书籍,如《教师阅读地图》《儿童的人格教育》《教学勇气》《教育人类学》《静悄悄的革命》《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教育的目的》《论对话》等书籍,由于这些书籍难以理解,在新网师老师的引导下,我一点一滴一本一本啃读。

有的书籍真的是太难了,看不懂的时候真想放弃。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好办法,早晨5点多起来读这类型的书更容易理解,这些书大多是在凌晨读完的,由于理解起来较慢,稍微有些收获的时候,我就拿起笔赶紧记录下来,而后马上写成读书心得。如在读博尔诺夫的《人类教育学》的时候,我写下了《在危机中育新机》《给教育一定的时间》《让教育照进现实》《面对遭遇,除了接受别无选择》等文章,在读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这本书时,我写下了《啃读,阅读中的柳暗花明》《教学中不妨来点“一叶知秋”》《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师,你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吗?》《教育不妨逆向思维》等文章;在读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时,我写下了《爱他,就请理解他》《教师如何与问题孩子的家长沟通》《追求卓越并非教育的全部意义》《懒惰与“我能行”》等文章,我通过啃读来读懂书籍,通过写作来梳理作者的观点,这些文章既可以作为读书笔记,也可以作为教学论文。总之,在啃读中我的写作业渐渐得到提升,写作又恰恰延伸了啃读。

正如帕克·帕尔默说:“一个人,如果是健全的,其理智和情感就是‘既此既彼’的结合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分离,在教学中尊重这种悖论有助于我们把握全局。”的确,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人们常常很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僵局中,其实“既此既彼”才是共赢状态。这些书籍,不但冲击着我的教育理念,而且还让我的思维更加宽广,对于教育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定义。

这一学期读书虽然不多,但让我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有了深度,从而更加有利于解决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虽然有的课程已经结束但我对自己的学习并不满意,很多课程还处在夹生状态,我又继续买了《自卑与超越》《什么是教育》《人是如何学习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等书籍,用书籍来推动自己,抵达灵魂深处。

我以为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很糟糕,没想到七次作业汇总后,我竟然还得了585分,成绩还靠前,中途有过几次想要放弃。当郝晓东老师的“不掉队,就是成功”在我耳边响起时,我又觉得自己信心倍增,本学期七次作业总字数为22472字,在打卡中,也有20多篇文章被置顶,同时也被评为“百名榜样学员”。

新教育的发起人朱永新老师说:“专业阅读,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让我们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让我们站在同伴的肩膀上飞翔。”

进入新网师学习,虽然没有追剧的时间,虽然减少了与朋友聚会的时间,但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走得更加自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方式,让我的梦想重新起航,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新网师的陪伴下,今年共写文章300多篇,总字数为50多万,目前所有文字累计达140多万字。这些数字早已超乎我的想象,经过这学期的学习,又一次刷新了自己,自己竟然也能站在教育理论的高度上写作了。

新网师,让我从讲台走向舞台

因为在新网师公众号发表了数篇小文,所以被人们重新定义。对于内向的我来说,从小到大,没有太多的“舞台经验”,我站过最大的舞台可能就是三尺讲台,即使在校内公开课中,胆小的我也经常紧张不安。因为被当地熟知,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被县委妇联邀请在乡镇府做了一场宣讲报告,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校园在公开场合中讲话,那一次,虽然有些紧张,但反响还不错,也让我第一次尝试到了讲座将的“甜头”。紧接着又在市文明办的一次读书活动中公开讲话,原以为我的讲话准备不充足,对于读书的理解还有偏差,结果讲完后,赢得了现场观众及评委的一致好评,甚至有领导称赞为我就现在所需要的“四有教师”。前些日子还在线上举行了一次经典读书分享会,这些都让我渐渐地从自卑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卓越,而这一切都得意于在新网师的阅读与写作。

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份,在培训学习中,我也摆脱了永远是学习者的身份,而这一次,在榆林市新教育专题培训活动中,我承担的是本土专家讲座,虽然讲座仅仅三十分钟,但那是我至今站过最高最大的舞台,没有之一,也是我第一次从县里走到市上,算是见到了“大世面”。也许,做讲座对于专家来说,是常有的事,但对于如我一样的普通老师,那简直是天方夜谭,现在我也有了做讲座的经验。

经过那次讲座,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距离优秀还有很远的距离,学习才刚刚起步,以后应该走更加专业化和课程深度化的教育之路,这才是一个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也让我明白,在讲座中,我们只能得到经验和点拨,不行动,讲座永远没有任何作用。郝晓东老师说:“老师通过听讲座是永远不会有真正的专业发展的。专业发展是科学,科学需要严谨、理性,而讲座为了赢得关注,关注生动、感性,往往听众没有关注‘月亮’,而是关注了指向月亮的‘手指’。讲座只能起到打开一扇窗户的作用。”

的确,在本次讲座中,写稿和做PPT前后准备了一周,写了大概六千多字的讲稿。虽然我的故事让很多人震惊,但是,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听众在听过之后非常激动而后不行动对于专业成长来说,是毫无意义的。要想在培训中获得成长,除了有“改变自己”的内驱力,跳出“舒适区”,然后坚持,才会有所收获。这也就是很多教师经历了多场培训却得不到成长的主要原因,为此,我还将这次培训的经历和看法写成一篇论文《教师培训之我观》。

原来,只要你想成长,无论在哪个角色中都有收获。

努力过后,收获花开时节

因为每天都会乐此不疲地在网师听课、学习、写作,也曾让很多人认为不解风情。其实,对我来说,在加入新网的这一年来,虽然追剧的时间少了,与朋友聚会的时间少了,但是自己的心却更加安静了,安静地沉在阅读与写作中。现在,每天早起第一件事情就是捧起一本书读上几十页,如果有即时心得体会也会随时记录下来,现在写起来,不到两三千字是不肯停手的。与朋友的联系减少了,但为此让我结识了更多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如苏霍姆林斯基、博尔诺夫、阿德勒、朱永新、李镇西、郝晓东等,还有很多网师的榜样学员,他们都是那么可爱虔诚,几乎“有求必应”。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让我的心找到了归宿。

曾经,我一直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我是谁?未来我要走向哪里?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我就是一名教师,用自己的生命来点亮、唤醒、推动孩子成长的老师。在这里,我对于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新教育就是教育。我从来没有对于任何一种教育模式如此痴迷过,而今,我只愿漫步在新教育的花园中,因为在这里,能找到我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不再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教育,对于分数来说,仅仅是“额外的礼物”,新网师对于我来说,今年意外地也有很多收获。我的文章在县教研室组织的新教育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今年还被榆林市教育局、文明办评为“最爱读书的榆林人”,被榆林市教育局评为“新教育榜样学员”,被教育部纳入优秀乡村青年教育奖励计划等,这一切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更离不开新网师对我的引导。

我深知,在新教育,我还是一个新人,对于教育的理解也才刚刚起步。只要起步,什么时候都不算晚,我甚至将新网师的这种学习方式嵌入自己的生活,对于教育和学生也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尤其在读李镇西老师的书时,常常会落泪。曾经的我痴迷于名师的那些可直接拿来用的方法论书籍,而今,我深知自己就是自己,无法将名师的经验照搬照抄。现在的我也更加会读书,除了读高深的教育理论书籍外,我也读根本书籍,因为根本书籍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而我的根本书籍是《道德经》。如果说新网师引领着我的专业成长,那么《道德经》指明我人生的方向,让我学会了奉献,学会了从容。

2020年这一年,我也先后做过多场公益事业,有引领大家读书的,有资助贫困学生的,有联合爱心企业资助贫困学生圆大学梦的……总之,这一切,让我的生命有了意义,更让我明白“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让我明白了奉献的价值,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在新网师里义工们无私的奉献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2020年已经悄然远去,回顾这一年,似乎每一件事都与阅读和写作有关。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是就是他的阅读史。”的确,我的成长离不开阅读,也离不开写作,让我渐渐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中的一员。鲁迅先生说:“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在新网师这个大家庭中,让我重获自我。

对于阅读和写作虽然我才刚刚起步,但我一直会坚持下去,将阅读与写作融进我的生活,嵌入我的生命,现在的我每天坚持阅读,坚持日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相信努力过后,终有花开时节。

行动,就有收获。

坚持,才有奇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