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考——木头花开启发录030

人生在世,我们面临的就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思考不清楚,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而思考问题是有方法的,系统思考就是非常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在极度动荡、模糊、复杂和不确定的世界里,人的思考力将成为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任何提升人类思考力的努力都值得高度赞赏。

毫无疑问,思考力是微妙而复杂、难以驾驭的。虽然人人都能思考,但很少有人能够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思考,更别提进行思维模式的转变,进行深入、全面、动态的系统思考了。

邱昭良博士的《如何系统思考》一书,体现了他对思维问题的长期思考和研究,

1.本书中对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一群相互连接的实体构成的一个整体。构成系统的各实体之间按照特定规律,长期持续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了一个特定目的或共同目标而作为一个整体在运作。

在本书中,邱博士提供了一个训练系统思考智慧的“思考的魔方”框架,从思考的角度、深度、广度三个维度,结合一些实用方法与工具,让我们学会如何系统思考,应对无所不在的复杂性挑战。

系统思考是打造学习型组织最核心的一项修炼。它不仅是每位企业家、管理者都需要历练的一种新技能,也是组织系统成员之间有效沟通的“新语言”,是我们发现自己和世界的“新眼睛”。

2.系统思考有三个要点。

第一,要有全局观,要清楚全局的最终目标以及自己在全局中所处的位置,以此作为自己思考的第一个原点。

第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任何表面的现象所误导,要有一双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实质重于形式之心思考,基于本质作为自己思考的第二个原点。

第三,要动态思考,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所有的事情之间都是相关的,一个事情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的事情,而这种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到自己本身,这是思考的第三个原点。

系统思考的基础是常识和逻辑,不合逻辑必有问题,超越常识就是骗局。

在着眼于全局、着眼于本质以及着眼于动态的基础上,基于常识和逻辑进行思考,最后拿出方案,这就是系统思考。

3.系统思考四项特征

看到全貌而非局部,看透结构而非表象,看到变化而非静止,条理清晰而非杂乱。

梅多斯曾讲过:“真正深入、独特的洞察力,来自认清楚系统本身正是导致整个变化形态的因素。”

没有复杂的简单,是莽撞;没有简单的复杂,是迂腐。我们既不能不经过上述三个维度的复杂思考,莽撞地“拍脑袋”决策,也不能陷入一大堆看似复杂的分析之中,难以自拔。

我们很多人,一辈子能够走多远,不是因为能力大小不同,而是因为没有高人指点,加上自己所处的地点比较局限,视野看不了多远。

很多人曾经绝顶聪明,但后来一辈子默默无闻,没有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就是因为多年局限于一地,见识难以与时俱进。

一位很有见识的人说,你要办大学,在美国那就要在哈佛隔壁;在中国你就要在清华北大隔壁;要搞精密制造,那就要去德国,在西门子、在博世公司的旁边安营扎寨;你要搞金融,你就必须要去华尔街;你要搞网络信息、搞人工智能,你就必须要去硅谷,到谷歌、IBM旁边去。

你往它旁边一呆,你感受到的氛围就不一样。与一流的人或单位呆上一段时间,不用干,光靠看,那个境界的提升就完全不一样,这恐怕也是“系统”的力量吧。

4.玩具“乐高”和“套娃”

有的孩子喜欢玩乐高,用不同样式、不同功能的部分连接拼接成一个整体,在思考创造中,每个人搭建的形状或有差别,但在其中获得很强的价值感、成就感。

有的喜欢玩套娃,从最大的娃娃开始,直到找到最小的拇指大小的娃娃,这个过程中始终未曾突破你第一次拿在手上的娃娃。

你喜欢哪个玩具?

One heart told me this,one heart told me that.(一颗心告诉我这个,另一颗心告诉我那个。)”——卢旺达谚语

系统思考是使人睿智的大智慧,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持续修炼的技能。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借此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维技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活出一个更好的自己,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摘自木头花开公众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