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死不救”非冷漠 我注意到了麼? 他需要我的幫忙嗎? 我必須負責麼? 你該怎麼做? 負責以後我的結果會怎樣?

車輛快速駛過一羣人,從後視鏡可以看到大家正在圍觀一個被車撞倒在地上的女士。

我們要不要報警?

那裏那麼多人,肯定已經報過警了。

哦,也是。

別人不需要你提供幫助,你熱情地去幫他,可能還會被人嘲笑好傻。

“見死不救”非冷漠,而是顧慮太多。

我們都會顧慮什麼呢?以下幾點哪一點能戳中你?

我注意到了麼?

我們雖然都長了眼,但不一定會注意到同樣的東西。

媽媽你快看,剛纔有隻大雁飛過!

哪裏?我只看見你的腳剛剛踏進了一個水坑,你的鞋弄髒了(還不是我洗?)!

你看,我得先注意某件事,纔有思考它的機會。

他需要我的幫忙嗎?

就像我注意到了圍觀的人羣。

之後我會分析情境:他需不需要我幫呢?

我想打電話報警,可是我的孩子嘲笑我——那麼多人,需要你幫嗎?肯定有人報警了啊!

還有一次,我看見泳池裏一個孩子趴在水面上,已經有半分鐘了。我着急地游過去,覺得她可能溺水了。

可遊近以後,她突然從水裏出來了!樣子看起來挺正常,沒什麼不適。

哦!我多尷尬!

我必須負責麼?

心理學裏就研究過“旁觀者效應”:圍觀人越多,反而伸出援手的人越少。

爲什麼呢?

我孩子說的並無道理:圍觀人那麼多,肯定有人報警了,哪還輪得到你?(哦,我知道她不是壞小孩。)

總結起來就是“責任被擴散了”。

當有一羣人都注意到了事件,你會覺得這一羣人都有提供幫助的義務,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感就減少了,甚至消失了。

相應地,如果真的因爲大家都沒管,導致了不好的結果,我的“內心懲罰”和內疚感也會同樣地減少,甚至消失。

你該怎麼做?

如果無論如何,你還是承擔了責任,那你就該想我怎麼提供幫助呢?

如果你是普通人,你的幫助可能是呼救或是報警。

如果你是醫護人員,你可能當場就能急救,第一時間搶救傷患。

所以,想到這一步,你應該有助人的策略。

負責以後我的結果會怎樣?

以上問題你都有了明確的答案,最後你還會問問自己:承擔責任以後,我的結果會如何?

如果他事實上不需要我幫助,我還是按我的判斷去幫助他,我能不能接受“被嘲笑”的結果。

如果我對於事件“一無所用”,我介入進去,會不會搞得手忙腳亂,好心辦壞事?!

又如果,他是碰瓷的,我幫了他,反而被人訛上了呢?這世道什麼人都有的。

你看,想幫忙真的太難了!

這着“顧慮”裏面沒有任何一點有關於“冷漠”和“冷血”!

有的就只是,我們幫助他人的悲觀傾向


但是比起因爲悲觀傾向最後可能帶來的後果,我想我們還是應該努力去介入緊急事件。

爲什麼這麼說呢?

你想:

如果大家都覺得有人能付起這個責任,結果沒有一個人管,也許那位女士就丟了性命。

因爲大家的遲疑,她錯過了最佳搶救時間。

如果我怕“出糗”選擇不去察看那個“溺水者”——他真的有什麼意外呢?或者,當我確定他真的溺水,我才往那邊遊,等到的時候他會不會已經“無力迴天”了呢?

這些都比我們的“悲觀傾向”要承受的結果嚴重得多!

所以,危急時刻,千萬不要有以爲已經有人提供了幫助或一定會有人提供幫助的想法。

我們應該永遠把自己當做“第一旁觀者”去對待每件緊急事件!

你認爲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