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孩子鼻涕不流了,咳嗽卻一直沒好透呢?

孩子受了風寒以後,餘咳很難痊癒。其實正常健康的孩子,即便是不處理,感冒也可以在一定的週期裏痊癒,但是爲什麼邪氣始終來來回回的在身體裏,這就是要考慮到基礎體質的問題了。

如果體質本身寒溼比較重,或者很虛的孩子,受到外邪,確實是不容易好的,那就需要大人來幫助做處理。

來看案例。

孩子三歲,一個月前開始流涕咳嗽,後來推拿幾次不流涕了,咳嗽有好轉(只喝過六十毫升橘紅痰咳液,不曾服用其它藥物)。現在就是每天上午十一點前咳得多,睡覺時不咳,偶爾快天亮時咳一兩聲,其它時間咳得很少,咳聲重,有痰音,痰咳不出,偶爾咳出來的痰是透明泡沫狀,很黏,夾雜一點點乳白色痰。

「大便每天一次,偶爾隔天一次,時而成型時而較軟,偏深色,挺臭的。」

大便相對通暢,但是有時候會軟,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陽氣足的孩子大便會成型的好,不消化的時候大便會偏硬。顏色是深色的,一直挺臭的,這是消化能力不好的表現,脾胃的陽氣不足,食物肯定不會消化的很好,所以這個臭不是標準的積食,就是一個虛寒的證據。

「孩子從小怕冷,晚上睡覺也是把自己裹得緊緊的。」

體表的溫度低,怕冷,通俗的說就是身體裏面的熱力系統不能讓身體保持在一個舒適的溫度,這個熱力系統是需要陽氣去支持的,陽氣不足的就會怕冷,喜歡到溫暖的地方,喜歡夏天。所以,這是一個寒證,一個虛證。

「小便清長」

寒的證據。

「喫飯很慢,不愛喫飯」

對食物的加工處理轉化,需要足夠的氣血和熱能,熱能不足的話,喫的不多,或者喫的慢,胃中也有寒。還是陽氣不足。

「睡眠挺好的」

看起來是正常的。但是陽氣不足的身體通常會睡的比較多,因爲身體沒有太多能力去應付日常太多的活動,也會懶得動一些。雖然沒有提到孩子是不是睡的多,至少可以排除有積滯和熱的情況。

「不愛出汗,從小就不怎麼出汗的」

寒的表現,體表和體內都有寒就不容易出汗。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還要看病史的情況。

「不愛喝水,都是倒好給他才喝,喝溫水」

健康的小朋友會主動要水喝,不喝水是對水的轉化氣化能力不足,所以不喝,還是陽氣不足。

「手溫容易偏涼,溫度一變手就容易冷」

這個和怕冷、不出汗其實是一個問題,是寒證。六綱辨證的話可以歸爲太陰或者少陰。

「現在偶爾有透明帶粘性鼻涕流出」

這個可以看出來其實有部分痰飲和溼邪還是沒有解決掉,包括咳嗽的痰,也是一樣的。而且這個痰飲和溼是在上焦和中焦的。長期地痰、飲、溼,都和寒有關。

以下是這個孩子的病史

五個月大就急性支氣管炎,抗生素掛水治療;快一歲時急性腸胃炎,抗生素掛水治療;一歲三個月支氣管炎,抗生素掛水治療;兩歲支氣管肺炎,抗生素掛水治療;沒吊水的時候生病主要是以頭孢克洛,阿奇黴素之類的抗生素藥物爲主。

五個月大生病,可能和體質或者餵養有關。在這個基礎上,主要是以抗生素掛水作爲治療方式,比較容易傷脾胃。

怕冷,這個定性很明確,是體質帶來的,比較有代表性,就是一個有痰飲或是少陰症狀的小朋友。

這次的咳嗽是一個寒證

其次主訴有稀白的泡沫痰,痰飲的問題。有這兩條證據,基本就能大框架抓住主證,給出相應用藥建議:小青龍顆粒。案例簡單,說一下小青龍顆粒的大概使用方向。

小青龍對證太陽太陰病或者少陰太陰病(裏虛寒和表寒),需有一個表寒裏飲的症狀。如果是碰到太陰(裏虛寒)體質,受寒了,用了風寒感冒顆粒,或者藿香正氣口服液兩天感覺不力度不夠,痰飲、水溼還多就可以試試這個小青龍顆粒。

小孩子受寒的時候,抱起來趴在肩膀上,精神還可以,如果只要躺下咳嗽就比較劇烈,吐不出來痰,看不出痰的狀況,肯定是有水飲上逆的表現。也是可以用小青龍顆粒。

有些同學說找不到稀白痰,乾咳可不可以?

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找到裏飲的證據。所以關鍵點不在於咳嗽,在於咳嗽背後的病因。

那“裏飲”還有那些證據?有什麼症狀呢?

簡單的判斷,比如大便比較稀一些,肚子咕嚕咕嚕叫也是一種症狀。

表寒的症狀有那些呢?發燒算不算表寒呢?

因爲表寒有很多證據,不是說通過發不發燒,出不出汗就能看出來。如果用羊爸爸六綱辨證體系裏面能看得見、摸得着的來說,比如流眼淚啊,鼻涕啊,鼻塞啊,雞皮疙瘩啊,這些算表寒。實際上很多大人常見,小孩子不常見,有些小孩子會有。

有同學作業裏提到橘紅痰咳顆粒可以嗎?是可以的,但是這次案例單純使用橘紅痰咳顆粒,是照顧太陰爲主的,照顧太陽(表寒)力量不是很足,如果再加上解決太陽問題的藥,小孩子問題纔會得到改善。

還有回覆用理中丸照顧太陰的問題,顯然是不合適的。理中丸雖然是照顧太陰,但是是以寒爲主,處理水飲的問題有不足,即便要用也要配合其他對治水飲的藥物。

提示各位家長,家裏有經常喘的小朋友,可以常備小青龍,這是一個常用藥。如果偶遇風寒一兩天,用常規的解表散寒藥如蔥白豆豉湯沒有解決,甚至伴隨有水飲表現的,就可以考慮用小青龍解決。當然前提還是一定要先辨證。(買小青龍顆粒比小青龍合劑好)

同學們還有話要問

提問:寒飲、痰飲分不清,怎麼破?

如果要辨證咳嗽的話,大家更多的去關注津液,關注水飲的問題。更專業的問題需要我們去看一些書去理解,關於飲症分爲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可以自己去了解。

很多人對理中丸和藿香正氣口服液傻傻分不清楚,這個需要你在衆多案例中去了解。寒與溼經常是一對鐵哥們,經常不分家的,看你在用藥過程中怎樣去取捨。大概的方向沒錯,都是可以解決問題的。藿香對溼多一些,理中對寒多一些。

提問:蔥豉湯搞不定就可以考慮這個?

如果你判斷有太陽太陰情況下,有太陰體質,用單純對治太陽搞不定的,就可以考慮用這個。

提問:單純受寒且本身底子差寒飲重,考慮此藥?

是的。

提問:“藿香”對水飲證通殺不?

天下沒有通殺藥。水飲分4種,在上焦,中焦和下焦有不同的表現,沒有通殺的藥。

水飲重在上焦頭的話,就會表現頭痛耳鳴,頭暈目眩;在心,表現爲心煩意亂,心悸心慌,甚至西醫說的一些心肌炎的症狀;在喉頭部位會表現喉嚨難癢,扁桃體腫大;在面部表現爲鼻塞時鼻頰腫大,眼簾發青發紫,上逆口水多;在中焦做太極按摩時肚子咕嚕咕嚕叫;在下焦很多媽媽懷孕時腳腫大......都是水飲的表現。而“藿香”對治的水飲主要是在上焦和中焦的。

提問:不做按摩也咕嚕咕嚕叫怎麼回事?

這個就是水飲在中焦。去思考水飲,津液在哪裏作怪,去解決。通過定疾病的病位去解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