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表妹:能掌控人生的人,才能成就人生 1 2 3 4 5

1

昨日我去看望坐月子的表妹。

我表妹是重点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平时很忙。

每当她向我抱怨教师工作的辛苦时,我都说:你是拥有很多社会价值的人,你活得光荣!

她都“嚯嚯”地偷笑。她每每拿给我看她和学生们的毕业照时,满眼都是成就感和骄傲感。

她其实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工作随时都是全力以赴的。

对于一个平凡的二本二院校的学生,花四年坚定不移考教师编制,最后获取成功,这本就不算平凡了。

她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有着十足的掌控感。

2

另外,她对自己的爱情也很有想法。

她结婚前谈过两次恋爱。第一个,对她极好(有要求的女人,谈的男友都不赖),可就是有许多“前史”。

这是我表妹最“膈应”的地方。我们会劝她,只要人好、条件好,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现在什么年代了,还在乎之前谈过多少男女朋友?

她的解释让我惊奇:你们说的都对,不能用这些来判定他婚后会是怎样的人,但是我也要面对我的感受——这个人的过去,就是让我有“不安全感”和“无控制感”。

对!

对人生的掌控不是掌控别人,而是掌控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没把握,把命运交给别人,岂不荒唐!

之后,她果断分手,开始新的恋情。这一个一谈就是4年,最终他们步入婚姻殿堂。

她和很多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她准备结婚典礼和生娃的过程中又一次体现出来。

婚礼全程由自己策划,婚庆公司全权配合。她在结婚典礼上,跳了一支舞蹈(跳舞是她的梦想)。那场婚礼简直成了她展示自我的舞台——以至于我看过那么多结婚现场,到现在也只记得她那一场。

不落俗、不臃肿、自然又出乎意料。

迎宾的结婚照里,居然还有一只猫:她解释说,这是一只流浪猫,现在是她“儿子”!

你看,她总是做自己想做的,不受世俗的拘束。这种对生活的掌控感,让我非常佩服!

这是婚礼,其次是这次的生娃。

3

在没有临盆时,她将一切都准备就绪。

在孩子足月却还没有入盆时,她站在医院走道上旁若无人地做起“入盆操”。

在她的折腾下,她终于生出宝宝。

当我进入房间看她时,发现她正平躺在床上,对我露出幸福的笑容。

她兴奋地对我说:你来抱抱我女儿!

月子中心的阿姨笑着说:见谁都要求要抱你宝宝,可真是……

我这才发现,表妹早在宝宝没出生前就约好了阿姨,46天全程陪护她和宝宝。

如今的她和自己的家人都悠闲的坐躺和休息。

这时候,她倒放下了她的“掌控感”,一切都交由别人处理了。

她说,别人才是专业的,我得好好恢复自己,投入人生下段旅程呵!

控制感从来不是强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而是在投入更多以后,胸有成竹时自信的表达和能力地释放。

表妹的自我掌控感还得“感谢”我小姨。

小姨是个喜欢自顾玩乐的人。

表妹高考的时候,还到处找自己的妈妈,希望妈妈能陪着她去考场,可最后也没能如愿。

后来高考失利。

我不知道是不是从那个时候,她开始“独立自主”,总之,这无意中成就了她“凡事自己思考、自己做主”的人生信条。

4

不说别的,单这点人格特质,引发了我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思考。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安排的人生:小到穿的衣,大到选择专业和工作。

一个失去自我掌控感的孩子,最终会形成“依赖型人格”,深度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这不是危言耸听。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将养老院的老人分为两组:一组被告知,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医护人员只提供帮助和专业意见;第二组被告知,他们的生活由养老院全权安排。

最后第一组的老人全都比第二组老人活得健康、长久。

人对“自己做主”“自我掌控”的需求如此强大,试问要求一个孩子做你希望他做的人,他会有多么痛苦?

如果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他们就会转向“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上去

玩网游、暴力、抑郁、不安全性行为……

一个长期被催促、被要求、被强迫做某事的孩子,到了真的需要自己拿主意的时候,会发生内心冲突、情绪紊乱的倾向。

没有自主力和自我掌控力的孩子,在社会上的抗压能力也十分脆弱

因为他们不会自主思考,遇到事情只会用“应急反应”进行防御,比如崩溃、抑郁、大哭、大叫、推卸责任。

有一天如果没有人“呵斥”他去做什么,他会毫无方向,十分迷茫。

因为过往的人生都是被别人“指挥”,都在满足别人的愿望。

5

我们当然不能做像表妹母亲那样不管孩子,但也绝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百般控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失去“自主能力”。

孩子出生时,我们会告诉他们:你是独一无二的

但愿这样的想法能贯穿以后每分每秒的对孩子的养育理念中,你要允许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放下对孩子的控制,让孩子充分体验“自我掌控”的感觉。

为以后更长的生活和生命做准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