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靜坐?關於靜坐的一些問題

靜坐,或者說打坐,冥想,內觀。

一說起打坐,國人都很熟悉,但是多數應該是怪力亂神,武俠小說裏的內功,迷信宗教之類負面的印象。

而近年比較流行的冥想,和瑜伽一起,則顯得洋氣時尚。

現在國內的瑜伽冥想,是美國六十年代嬉皮士運動發展起來的產物,綜合了中國日本的禪宗思想和印度瑜伽,加上商業化運作,可以開班批量生產的。

衆所周知,披頭士、凱魯亞克乃至喬布斯和凱文凱利都有禪修的經歷,但他們的禪修其實內核更多是日本禪宗的東西,跟中國的已經面目全非。


那中國的是什麼樣呢?

如果說禪修打坐,第一印象就是和尚,但是禪宗是到後來才發展起來的。

其實,打坐是佛家、道家、儒家三家入門修行的共同手段,當然,由於思想不同,他們的“心法”也不一樣。

中國本土最初的發源,應該是導引術和氣功,經過巫醫和道家的交流發展,而成一系。

自古巫醫一體,中醫又套用道家修煉的術語,所以應該算作同宗。許多中醫都會導引氣功,也是由此而來。

道家我們一般印象是出世隱遁的,但其實他講的是超人哲學。

性命雙修,命是身體的鍛鍊,性勉強解釋爲精神世界的完善,最終要成爲完人,得道成仙。

那麼無論是身體的鍛鍊還是精神上的修煉,打坐都是入門且必要的手段。

所謂搬運氣血,內丹,都是打坐的術語,而由於道家術語過於隱晦,又多指代,道藏又浩如煙海,所以方法衆多,又顯得神神道道的,難以普及。

佛家,自傳入中國,不知是自帶而與道家交流,或者只是吸收道家修煉的方法。

反正好像很早就有坐禪,打坐的行爲。也因爲佛教的影響力之大,讓人一直覺得打坐是隻有和尚做的事。

而佛家的打坐方法,最爲細化,安全,但也最爲繁複。

儒家可查可考的,一時想得起來的,有打坐習慣的名人,有蘇東坡,王陽明,曾國藩,錢穆等。

有些追溯到孔子論語中坐忘,心齋的,畢竟太久遠,存而不論。

蘇東坡不用說,一生與僧道交遊,留下許多記載。

王陽明龍場悟道也是有名的記載。

曾國藩因爲日記翔實,記得有記載他每日需要靜坐多久涵養精神,好有精力應付工作。

錢穆是近代人,在《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一書中有自述,有人說錢穆活到90多歲高齡,得益於靜坐工夫甚多。

儒家從宋朝三教合流之後,就不斷吸收佛道兩家思想,大概靜坐也是一樣。

儒家是講入世的,說白了就是讀書做官,每天要應付各種事,所以他打坐是講實用的,而且手法也比較簡單的,不像道家佛家的修煉,要成仙成佛,帶着宗教哲學色彩。

那麼我們現代人爲什麼要靜坐?

其實和儒家的追求一樣,實用第一,恢復精力,涵養精神。是要保持健康。


如何靜坐?


靜坐沒有場地限制,環境安靜不被打擾即可。

時間上,我看的資料說以30到40分鐘以上爲佳,我自己體驗下來也是這樣的,一二十分鐘有時根本還沒靜下來。

至於現在的冥想,很多是要音樂要香薰。

我沒有深入瞭解過,但是以我想來,還是要安靜爲好,無論什麼音樂,總會分散注意力。

至於香薰,我嘗試過焚香,有些香是會有幫助,但是如果門窗密封,還是不點爲好。

衣服要寬鬆。

姿勢一般來說,能盤腿最好。因爲坐得穩,一開始可以單盤,慢慢再雙盤。

我試過放鬆坐在椅子上,脊椎拉直,不靠椅背,也是可以的。

一開始會很撐不了多久,很快就痠痛麻痹,慢慢就好了。

下頷微收,兩肩自然放鬆,保持脊椎成直線。


那麼重點來了,就這麼枯坐嗎?

各種雜念此起彼生,該怎麼辦呢?

簡單的有數息法,意守丹田。

數息法就是數呼吸。

守丹田,上丹田在眉間,中丹田在兩乳中間,下丹田在臍下三寸。

上丹田容易引起頭暈,所以男子守下丹田。

女子因爲身體構造問題,守中丹田爲好。

暫且寫到這裏吧,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和我交流。

等再講一下關於氣感的問題,任督二脈大小周天的問題,還有禁忌和體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