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薇:行動力就是對平庸最好的反擊!

行動力,是治癒平庸的一劑良藥!

你好呀,我是大薇。

行動力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雞湯文裏也拼命寫,但今天,大薇要直接送給你可以提升行動力的7個好方法!

很多小夥伴看完我1月份的覆盤,都說被刺激到了,其中還我行動力出名爆棚的洛羽老師。

整個1月份,我完成了哪些事情呢?

跑步62.8KM,讀了14本書,公衆號寫了22篇原創文章共計6萬字,完成兩個付費課程項目,錄了14節課(不算重複錄的),也做了理財,收入超額完成。

而且1月份,我的抑鬱症爆發,有大半個月的時間屬於極度抑鬱和拖延的狀態。

在這樣的完成狀態下,竟然還會被誇。

我從來不想別人誇我是一個行動力爆棚的人,

我更希望別人誇我是一個聰明的行動者。

幾年前,我也是一個重度拖延症患者,做很多事情都是3分鐘熱度,一年能完成的事情可能還不如1個月完成的多,比如閱讀,比如寫作,比如跑步。

行動力不強,成了很多人的困擾。

爲什麼我不希望別人誇我是一個行動力爆棚的人呢?

我希望大家也能輕易做到。

行動力提升並不是只靠堅強的意志力強撐,至少大部分人都沒有這樣堅強的意志力。

行動力提升是有科學方法可以學習和實踐的。

爲此,我專門結合了美國行爲科學領域的肖恩.揚教授的這本書加上我自己這兩年行動力提升的實戰經驗,

分享我是如何從一名拖延症重症患者到現在成爲朋友圈能量薇的。

01 書籍推薦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你想要做成的事,想達成的目標,都有人做到過。

你只需要找到他,並向他學習。

所以,我今天要隆重推薦這本來自權威領域的書:《如何想到又做到》。


光聽書名,是不是覺得不可能或者很雞湯,實際不是。

作者肖恩•揚 Sean D. Young,是行爲科學領域新一代權威人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教授,加州大學預測技術研究院創始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字行爲中心創始人。

他擅於將心理學、醫學、商業與科技領域的成果結合起來,並利用新興的網絡技術幫助預測和改變人們的行爲。

他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任職,還和英特爾、Facebook、思科公司等多家跨國企業長期合作,幫助這些企業更準確地預測和引導用戶行爲。

肖恩•揚是 “做什麼都成功”的多面手。

炒股成了股神,玩樂隊差點加入林肯公園,賣保險成了銷售第1。

爲NASA的宇航員設計訓練程序,爲斯坦福商學院的學生教授MBA課程,還爲南亞鄉村地區建立了一個提供健康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幫助了超過15萬人。

所以,在行動力領域的研究,我們就可以向這位已經做成功的人學習。

02 7大效率武器

本書介紹了達成持久改變需要利用7種武器的力量。

這7種武器分別是:階梯模型、社交磁力、要事爲先、極度容易、行爲在前、致命吸引與反覆銘刻。

掌握這7種武器,你就相當於擁有了將改變堅持到底的密鑰。

不同的行爲類型,需要不同的武器支持。

要堅持的行爲越複雜,要用到的武器就越多。

使用的武器組合越豐富,行爲改變的效果就越好。

接下來,我將結合我自己的實踐經驗,來和你拆解這7大行動效率武器:

第一、階梯模型

階梯模型,也就是老子所說: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作者肖恩•揚在書裏寫了他和朋友去爬阿爾卑斯山的故事,

在途中遇到困難想放棄,朋友建議他不要看遠處的山頂,只需要盯着腳下的臺階,拾階而上就好了。

這個方法可以說是治好我抑鬱症的一劑良藥。

我是一個急性子,想做的事情很多,想達成的目標很大,所以經常讓自己陷入焦慮和迷茫。

後來幡然醒悟,事情再多,先做好眼下立馬需要做和能做到的事情不就行了!

如果你也想做很多事情,但很焦慮,這個方法非常值得你一試。

第二、社交磁力

身邊的人,是推動我們改變的重要力量。

這個道理好像大家都懂,但很多人都有個誤區。

研究發現:如果只是隨便找幾個朋友監督,用處並不大。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歷:雖然家人、朋友答應監督你減肥,但看到你犯懶,也很少會強制你怎樣做,甚至還會對你說“喫一頓沒關係的”。

 哪些人才能真正幫到你呢?答案是那些與你有共同目標的人。

比如說,想要減肥,就加入減肥打卡羣;想要健身,就加入健身羣。

這羣擁有共同目標的人,纔會真正幫你做出改變——一方面,羣裏成功的榜樣會給你堅持的動力;

另一方面,就算遭遇挫折,同伴也會鼓勵你堅持下去。

社交磁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羣人可以走更遠。

我經常就用這種方法,去年2月份日更公衆號的時候更不動了,就建了一個寫作打卡社羣。

11月份日更視頻號,更不動了,又搞了一個視頻號日更打卡社羣。

想減肥,就加入了健身教練大傑老師的春節減脂訓練營。

讓優秀的人推着我們前進,不怕沒有動力了。

第三、要事爲先

當我們認爲一件事很重要時,就會想方設法完成它;

如果感覺這件事關係不大,就很容易放棄。

但是,一件事對你很重要,和你真正意識到它對你很重要,完全是兩回事。

很多時候,我們不曾做出改變,就是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

很多老煙槍之所以不戒菸,就是抱有僥倖心理,沒有真正認識到抽菸對自己健康的危害有多大。

讓自己明白一件事重要性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讓自己看到它的後果。

很多菸民看到朋友因爲抽菸而患肺癌後,就能很快戒菸;

讓吸毒者觀看吸毒的危害的紀錄片,能提高戒毒成功的概率,就是這個道理。

同樣的道理,你也需要看到改變能給你帶來的好處。

嘗試在紙上畫兩個小人,分別寫上“改變前”和“改變後”的樣子,就比單純地讓自己堅持管用得多。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第三個習慣也講了要事第一。

每當我試圖用其他無關緊要的事情替代重要事情的時候,我就會運用這個方法挽救。

有時候做一些事情可能很難,但一旦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時,就會下定決心想辦法完成,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會賦予這件事情更高的意義。

李笑來老師也是運用此方法的高手。

爲了加入到年薪百萬的新東方成爲英語老師,他每天背單詞。

“每天背單詞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想,將來掙了百萬年薪,那現在背的這兩萬個單詞,一個可就值50塊啊”。

而每當我不想努力的時候,我就會翻開下圖的複利曲線,告訴自己不要半途而廢!

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時間夠長,總能等到歷史拐點的那一刻。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第四、極度容易

 如果一件事很容易完成,我們就更傾向於去做;

如果這件事比較困難,還要面對各種障礙,就很容易讓人放棄。

如何把想做的事情變得容易呢?給你兩個方法:

① 控制外部環境,降低這件事的啓動成本。

想要堅持健身,健身房就選在離家近的地方,最好在同一幢樓,坐電梯就能到。

爲什麼我能從一年都跑不了50公里到一個月能跑60多公里?

那是我每天不管跑不跑步都穿上跑鞋,只要時間環境合適,就開始跑起來,極大降低這件事的啓動成本。

 在工作效率中,爲了讓自己能迅速的進入到工作心流狀態,我每天上班前的幾個動作都已經成了固定流程。

我會先打開電腦,給自己倒杯水,電腦打開後打開印象筆記,寫下今天要完成的幾個小目標和行動計劃,這樣大腦不用猶豫和思考,就能直接進入到工作狀態。

斯蒂芬·蓋斯在《微習慣》這本書裏也講了同樣的原理:


② 限制選擇範圍,讓自己除了做這件事,沒有其他選擇。

比如,想要戒掉喝可樂的習慣,就將可樂從冰箱裏清理掉,換上礦泉水。

想要控制刷手機的慾望,專心工作,就把手機放到看不到、甚至找不着的地方。


或者給手機上鎖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五、行爲在前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小馬過河的故事,現在正是從這個故事中吸取教訓的時候。

 以往我們覺得,“改變始於意識”,只有先改變了我們的想法,我們的行爲才能做出改變。

但新的研究發現——改變也可以始於行爲。

只要我們在行動上做出改變,我們的意識也會隨着發生變化。

所以說,做出改變並不需要下很大決心,直接動手去做就行。

事情做成,你的想法也會隨之改變。

比如,聚精會神的做一件事,真的會逐漸喜歡上它;主動參與聚會,與朋友分享,就能消除孤獨感……

所以說,遇到很難改變的事情時,彆着急說服自己,先動手去做。

當你行動起來,你就幹掉50%的競爭對手!

在這一點上,我還是蠻有魄力的,經常就是做起來再說。

想,都是問題,做,全是答案!

第六、致命吸引

讓一件事變得有吸引力,能讓我們不停地做下去。

你可以在完成一步後,有意識地給自己設定獎勵,在“做正確的事”和“獲得獎勵”之間建立關聯。

比如對於很多立志減肥的人,“每天中午只吃沙拉”是很痛苦的,很容易讓人放棄;

但“堅持兩週,獎勵自己一個禮物”,就會讓這件事變得更有吸引力,也就更容易完成。

這個方法,我可以說是用到爐火純青了。

我經常會用各種各樣的形式獎勵自己。

時間管理專家張萌萌姐也推薦過“18個週期禮物法”。

“18個禮物法”:指的是全年365天,基本上我們說21天爲一個習慣週期,那麼一年基本上就是有18個21天的週期。

每個週期能夠堅持早起,或者堅持做好一件事兒,達到目標,即算一個週期任務達成。

每達成一個任務週期都給自己一個小激勵,從而通過這種儀式感給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

運用這種方法,你不僅會有滿滿的儀式感,還會特別期待目標完成的那天。

堅持行動苦嗎?一點都不苦!

第七、反覆銘刻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改變的頭幾天很痛苦,但慢慢的,習慣後就不感覺難受了。

研究發現:一個行爲被重複的次數越多,就越會被我們的大腦認可。

隨着它逐漸成爲一個習慣,人們再去做它就簡單得多。

所以說,如果想堅持每天跑步,那就用鬧鐘設定好每天跑步的時間。

堅持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發現,只要鬧鐘一響,自己就能自然地起身,一點都不會覺得痛苦。

我自己的時間大多都是定時定點,該幹嘛就能立即進入到心流狀態。

這是我看到幾位大師的時間表悟到的。

最開始,我看到康德的時間表,我想這是一個多麼無趣的人,每天定時定點做着重複的事情,能重複40年之久。

直到我看到音樂大師貝多芬的時間表,才發現出奇的類似。

再縱觀喬布斯、扎克伯格,我才意識到他們的偉大。

這纔是以渺小啓程,以偉大結束的最好詮釋!

亞里士多德說:優秀是一種習慣。

03 寫在最後

使用以上7大行動效率武器前先得了解我們的行動模式。

   我們所有的行爲,無外乎以下三種:

        ① 自動行爲,即無意識做出的行爲,比如不自覺地抖腿、咬指甲。

        ② 衝動行爲,就是心裏知道但忍不住的行爲,比如衝動消費、一刷手機就停不 下來。

         ③ 常見行爲,就是“習慣”。

 這是最不容易改變的一種,比如習慣熬夜、不愛運動等。

我們想做出改變的行爲不同,需要用到的武器也不盡相同。

比如說,對於自動行爲,因爲是無意識的,所以“階梯”“社羣”作用就不大;對於習慣,社羣的作用就特別大。

下面這張圖,告訴你改變不同的行爲,分別要用到哪些武器,以及每種武器的重要性。

  好了,寫到這裏,相信,你再也不會想誇我行動力強了。

  我希望你能誇我是一個聰明的行動者。

  最後,我還想送你一則小故事:

 一小和尚要出去雲遊參學,

  師父問他,你什麼時候動身?

  小和尚說,下個星期,路途遠,

  我找人打了幾雙草鞋,等拿到了就動身。

  師父說,不如這樣吧,我來請信衆捐贈。

  就這樣,當天竟然有幾十名信衆送來了草鞋,堆滿了禪房的角落,隔天一早,又有人不斷地送雨傘來。

  小和尚就問師父,他們爲何要送雨傘來呢?

  師父說,你既然要遠行,路上肯定會遇到風雨,給你多準備點草鞋和雨傘,明天再請信衆捐只船吧,

  你一路上肯定會遇到不少溪流。

  小和尚聽懂了師父的話,他跪下說,弟子現在就出發。

  好了,故事講完啦!

  願想改變的你,現在就出發!

  因爲,行動力就是對平庸最好的反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