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接近水才能知道魚的習性,靠近山才能識辨鳥的聲音。山中的溪水時漲時退,卑鄙的人經常反覆無常。機遇走了,黃金也會變成爛鐵,時來運轉的時候,即使生鐵也會貴如黃金。讀書應當用心去體會,每一個字都價值千金。

其中“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一句可以從三個角度加以理解:

一是,實踐出真知;

二是,做事專一,熟能生巧;

三是,把握實踐的主動性。


首先,如何理解實踐出真知。

南宋詩人陸游晚年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作者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都是不遺餘力、學無止境的,學者們厚積薄發,到了老年纔會有所成就。然而,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是有侷限的、是淺顯的,如果想要深刻理解,還是需要親自力行實踐。

所謂的“紙上得來”並不是說從“紙”上獲取知識,它的意思是說獲取別人已經給出的現成的知識。這裏的“紙”可以抽象爲一種知識的載體。不論是竹簡還是絲帛還是紙張,它們記錄前人的經驗智慧,供後人學習。這就是“紙上得來。”這句話的意義在於勸誡我們。如果只是被動接受別人的觀點和知識,難免會片面而且不夠深入。因此我們需要自己去嘗試去實踐。


* 那麼如何理解做事專一,熟能生巧?

心理學論述人的意識是分爲顯意識,亞意識,潛意識的。而熟能生巧的一個基本定義是不經過思考就立馬出結果,這顯然是潛意識的範疇。所以如果對一件事物熟能生巧,可以理解爲對一件事物不經思考就可以達到想要的效果。熟能生巧的本質就是在不停地重複中逐漸減少失誤並把重複中的“增益”保留,在重複過程中發現不重複的新東西(無論是增益還是減益)並把這個發現加(記憶)到下一次重複裏以此來把“失誤”率最小化。

最後談談把握實踐的主動性。與動物消極地適應自然的活動不同,人的實踐活動是有目的、有意識、自覺、積極的活動。目的是人從事活動所追求的目標,它是對實踐結果的超前意識。人們在行動之前,就有了確定目的,並根據符合客觀實際的認識制定計劃、方案、辦法等,然後付諸行動,在給客觀世界打上人的印記的同時實現了自己的目的。而動物的活動,如蜜蜂築巢、蜘蛛結網等,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外界的某些變化,但它卻是一種無目的的適應環境的本能活動,它不可能預見自己活動的結果。實踐的能動性還表現在它能自覺地運用在實踐基礎上獲得的認識成果去指導實踐,能動地改造世界,創造出客觀世界中原來沒有的東西,以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需要。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

辨認小人的途徑,是親自去觀察。不要道聽途說,不要通過別人的嘴去認識一個人。別人的看法是別人的認知,別人的描述不一定客觀公正。我們要避免偏頗,必須親自去觀察、近距離去辨識。

這裏既是警醒世人要提防反覆無常的“小人”,更是提醒人們不要成爲“本能”的“小人”。要主動地三省吾身,要主動地修身養性,要主動地改不足求上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生境界沒有止境,唯有不斷地樂善好學,才能不斷地圓潤本性。

最後由“人性”說“世性”。由“魚、鳥性”說到“人性”,再說到“世性”,也就是“世情”,真是“運去金似鐵,時來鐵似金”。

這時我們能發現,所謂的“運”也是易漲易退、易反易復的,只有瞭解無常纔是人生的本質,自然能豁達面對命運的起伏了~…


【文中典故均有標註,詳參古文觀止,史鑑,心理學理論論述,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