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哲學家愛比克泰德

親愛的朋友,斯多葛哲學異常豐富,原因之一是哲學傢俱有不同的生活經歷,看待世界有不同的視野。


衆多斯多葛哲學家中,有一個人非常特別,那就是愛比克泰德。他對斯多葛派學說有極其重要的發展和突破,是蘇格拉底後對西方倫理道德學說的發展作出最大貢獻的哲學家,是集希臘哲學思想之大成者。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倫理學的思考上,重心性實踐,主張遵從自然過一種自制的生活。

很多人非常喜歡他,將其奉爲自己終身導師。馬可·奧勒留自稱是他的私淑弟子;奧古斯丁深受愛比克泰德的影響;邊沁說:“有一次我到外地去迷了路,並且餓了,就坐下來休息兩個小時,隨手從口袋裏掏出愛比克泰德的《倫理學袖珍》這本書,把它當作晚餐。”

寫出能夠當做晚餐的哲學書的作家,比起爲換幾個簡書幣奔忙,是不是更有成就感?

用知識解放自我。公元55年,愛比克泰德出生在赫拉波利斯的一個奴隸的家庭,赫拉波利斯位於羅馬帝國的東部弗裏吉亞。他的名字在希臘語中意味着“得到”或“後天”,這真是一個特別的名字。

60年他被賣到羅馬,主人是愛帕夫羅迪德,原爲尼祿的奴隸,獲悉成自由人後做尼祿的祕書,權重一時。爲奴期間,愛氏展示出了哲學天賦,在聽了斯多葛哲學家魯佛斯的課後,對斯多葛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愛帕夫羅迪德很器重他,允許他跟隨魯佛斯學習斯多葛哲學知識。

蓋阿斯·穆索尼斯·魯佛斯的作品,包括“主張女性接受平等教育,反對婚姻中的雙重性標準”的論述,愛比克泰德平等主義思想的誕生,很可能得益於其老師的教導。愛比克泰德成爲其最爲有名的學生,並從奴役中得到了解脫。他從小身體孱弱,一條腿殘疾。他的殘疾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爲其主子摧殘,一種說法是因爲小兒麻痹症造成。

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說:“你是一個奴隸,自由的言談不是適於你的。在你親自學習服從規則之前,你絕不可能在寫作或者閱讀中爲別人立下什麼規則。在生活中就更其如此。”

誰又不是生活的奴隸?你只能依靠自己獲取知識解脫。

公元94年,國王圖密善擔心哲學家日益強大的影響力,將對自己的王位構成威脅,他把愛比克泰德驅逐出羅馬。愛比克泰德在希臘西北海岸的尼科波利斯開始了流放的生活,他建立了一所哲學院從事教學工作,一直到與世長辭。

愛比克泰德一生簡樸,生活在一間小屋子裏,一張牀,一鋪席,一盞清燈,就成了物質生活的全部。

他終身未婚,卻收養了不少孤兒。也有書說他有過婚姻,但是目的是爲了照顧收養的孩子。

和很多偉大的思想家一樣,愛氏本身沒有著作,他的學生阿利安記錄了他的許多談話,並整理爲《愛比克泰德論話集》,以及從中輯選的《手冊》,他的思想由此得以保存並流傳於世。


行善是爲了永久自由。莫提默·艾德勒在《哲學的底色》中說,哲學六大主題是“真、善、美、自由、平等、正義”。哲學試圖找到問題的本源,但知識很難驗證一切,所以頓悟變成了宗教手段。

朋友,不能改變生活的哲學,很難讓人發自內心相信,對嗎?

在愛比克泰德看來,美好人生並非將諸多規則一一列出來,然後機械的遵守它們,而是自然地讓我們的行動和願望保持和諧。我們不是爲了贏得上帝的寵愛或者是他人的仰慕採取行善,而是爲了收穫內心的寧靜,獲得永久的個人的自由纔去行善。善良是一個平等的機會,大門向每個人敞開:無論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他是否受過良好教育。

愛比克泰德推崇踏踏實實的提高道德修養,而不贊成那些標新立異、惹人注目的或者華而不實的行善。那些滿腹經典的哲學教授無比嫌惡看着那些沒有系統經受培訓的人,忘記了哲學是安慰人生的智慧,應該解決真正人的問題。愛比克泰德用滿腔的熱情,把自己的信息清晰地傳遞給追求高尚人生的所有人。

有一家瑞士的療養院,專門收容神經衰弱症及心理失衡症的的病人。療養院的院長在所有的病人進來的時候,一定會送給他們一本書,就是愛比克泰德的《倫理學袖珍》。

爲美好人生開出處方。愛比克泰德意識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他用畢生的心血,爲無人們勾勒出一條通往幸福、滿足和寧靜的道路。具體圍繞以下三個要點:剋制慾望、履行你的義務,學會清楚的考慮你自己,以及在人類這個大的羣體中你的各種關係。

他的著作中很容易發現人們祈禱時候所念叨的話語,如“讓我平靜的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情;讓我勇敢地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情;請賜予我識別哪些事情我可以改變,哪些事情我無法改變的智慧。”這是斯多葛哲學踐行者熟知的話語。

愛比克泰德的思想,是現代自我管理哲學的主要根之一。現代社會把職業成就、財富、權力、出名視爲渴求、仰慕的對象,但愛比克泰德卻把它們看成是曇花一現,認爲它們與幸福無關。在他看來,更爲重要的是你正在成長爲什麼樣的人,正在過着什麼樣的生活。

注重行動的說服力。愛比克泰德很清楚地認識到行動的說服力。他勸誡自己的學生不要沉醉於華而不實的理論,應該把他的教誨積極地運用在日常生活的具體情況中。因此,他一直努力地以一種新穎的、富有挑戰的手段,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激勵讀者不僅善於思想,而且善於作爲,鍥而不捨的去培養品格,收穫富有意義,高尚完美的人生。

他常說的話語是:

假如你想做事,就得養成做事的習慣。假如你不想做事,就別去沾邊;不要把信仰懸掛在牆壁上;只有受過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連自己的命運都不能主宰的人是沒有自由可以享受的;對所有的人來說,思想和行爲都源於一個出處,這個出處就感覺;理智不能用大小或高低來衡量,而應該用原則來衡量;於順境中交朋友只需費一舉手之勞,在困厄時尋找友誼簡直比登天還難;否定意志的自由,就無道德可言;信心來自謹慎。

愛比克泰德堅信道德素質的提高,既不能指靠身出名門,又不能指靠時來運轉,而依靠的是你每天對自己不懈的雕琢。

他認爲,一個人修德要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要接受告誡。要命令自己的慾望遵從正確的理性,擺脫病態的情緒,獲得靈魂的平靜。第二,要接受訓練。每天檢查良心,保持警覺,逐漸與別人成爲真正的兄弟,最終成爲世界主義的公民。第三,在接受告誡和訓練之後,還要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讓我們即使在睡眠、喝醉酒或憂鬱的時候,也不會表現出未經檢點的態度。

他認爲人還要加強意志方面的訓練。善惡的本質在於意志,意志可以剋制自身,此外沒有東西可以克服它,要用主動的意志去克服罪惡,要主動願意去行善,因爲所有的毀滅都是由內而生,而救援也是由內而生的。剋制和修正邪惡的意志,是每個人能力範圍之內的事。

愛比克泰德對借用哲學故弄玄虛、譁衆取寵的做法嗤之以鼻,他推崇簡明的表達,鞭打故作聰明的沽名釣譽者,爲了讓人們生活的更加高尚、美好,提出許多有益的思想。

當這些思想被應有與現實生活中,爲品格培養髮揮了作用的時候,他才覺得自己獲得了成功。從一定道理上講,他是一個真正始終行善的人,是一個真正擺脫了奴役的人,你覺得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