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文言文3

讀史書,知往事,思歷史,進否?

呂氏《中國通史》,自上古時,錄者甚衆,然十之有九,爲古文耳。每至費解之處,嘗嘆息:雖習古文僅一歲,然理解者衆。昔年,因史之趣味,曾試讀《通史》,終有一得,吾與之相距甚遠。文中偶有一生字,吾未能拼之,遑論知其意,乃將其束之高閣,未曾再讀。直至昨日,詢問一友人曰:“吾習史書,甚難,爾有何薦?”友人曰:“《中國通史》。”乃始就讀。

及至今日,既讀者有九,自以爲最有感觸者,乃“史之前進否”。上古時代,已不可考,雖偶有所記,然源之不存者久矣。司馬貞《補三皇本紀》:自開闢至於獲麟,凡三百二十七萬六千歲。觀此數,且大且驚,由此可知,史書中涉及上古之事,多爲虛數,自不可信。然縱觀歷史,“堯舜禪讓”一說所傳者甚廣,究其因果,蓋儒家之說耳。

儒學,乃孔子之所造。起於春秋,盛於漢武,綿延至今,已有兩千五百餘年。歷曾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鄭玄、程朱之輩,儒學影響甚廣,若夫其中真意,唯“仁”不逾。仁者,德之典範也。《論語·顏淵》:仁者,本心之全德。……爲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蓋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壞於人慾。故爲仁者,必有以勝私慾而復於禮,則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復全於我矣。古之勝私慾者,堯舜禪讓也。昔之大臣,常喜借古鑑今,欲以堯舜之德,上疏天子,如杜甫曾言“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自比賢臣,期許明君,此則儒家之理想。

事果然如此耶?《中國通史》第九章,以四家之言,相互印證,得兩點之論,其一曰:禪讓之說,蓋儒家之言,雖起孔子,後亦有責;其二曰:史之前進,蓋事實耳,以古可鑑今而不可否今,雖涉獵歷史者衆,然今之變者,即更刮目相待。

感悟及此,吾觀新年習俗亦有所感。此曾所述,春節,“孝”之所現。然因新冠,未曾歸家,何如?每思之父母,感觸極深,雖此間種種,亦無可奈何,然於除夕之夜,內心泣涕如雨。初始,未曾理解,吾於丁酉年,亦未歸家,其時未有傷痛,何至今日,甚爲傷感。究其緣由,蓋“珍惜”二字耳。

丁酉年未歸,自選也,今年未歸,迫選也,“往者不可追,逝者不可憶”,外力所致,乃明事無恆常,今所擁有,它時易爲所奪。微博熱搜,“就地過年者逾一億”,大多數人言:無甚熱鬧。然則爲熱鬧,亦或爲人耳?親朋好友,未能相聚,即使行爲不變,已失本味。有一小友,憶及家鄉,言其思花燈、思集市、思鞭炮,終明悟思親人,眼中含淚,歸家之意者甚。由此,吾念春節,與其節日習俗,未若親人相聚。

窗外鞭炮依舊,窗下炮花朵朵,庚子已過,辛丑且行,願世間歸於平淡,遊子歸於家鄉,傾巢之下,豈有安寧之地,雖處外地,思念綿延,然爲健康故,此間皆可擔。感恩九州之地,你我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