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茶語|雨水.無水不可與茶論

我以節氣爲尺,

以茶入味,

來度量人間芳香,

和你走過四季……

時雨降,多置器廣庭中,所得甘滑不可名,以潑茶煮藥,皆美而有益。”

                ——[北宋]蘇軾

大詩人寫了這麼一句話,於是不少人認爲蘇軾煮茶時喜用雨水,認爲雨水是上天的饋贈,是最乾淨,對身體最有好處的,有益於身體健康。仔細想來,不能一概而論。蘇軾在儋州時就曾作《汲江煎茶》,說“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這裏的活水,卻是剛從江中打來的水。

水是茶之母,自古以來,歷代飲茶人便十分重視擇水。蘇軾從黃州被詔回來時,王安石就寫信給蘇軾,讓蘇軾給他帶些長江中峽的水,用來做藥引子。蘇軾欣然應允,不過在經過中峽時,蘇軾把事情忘了。直到下游纔想起來,他想返回中峽,可水流湍急,船已經回不去了。情急之下讓船工打了一罐子下峽的水。當蘇軾把水送給王安石,王安石立即把水煮開,用此水沖泡了一壺陽羨茶。茶衝好後,王安石肯定的說,這不是中峽水,而是下峽水。蘇軾大喫一驚,王安石見蘇軾喫驚的表情,解釋道:“《水經注》裏提到,泡陽羨茶時,下峽水性黃味淡。中峽水急緩相當,濃淡適宜。而這杯茶好一會才泡出茶色。一定是下峽水。”

可見古人對烹茶之水的講究,難怪《茶疏》曰:“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

“雨水”是春天的第二個節氣,度娘說:每年陽曆二月十九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30度,爲雨水。

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衣服的增減比往日要頻繁多了。我在花城廣州儘管不見雨,但身體還是感知到了這個節氣所帶來的睏倦與“上火”,按中醫說法,這種春天的上火症狀,卻並不宜輕易飲用涼茶,而是多喫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水分。適當喫些較溫些的甜食,也是養脾胃良方。

“雨水”裏的雨是春雨,水是春水。它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也表明雨量開始增多。

都說春雨貴如油,它爲南方的春耕、春播、春插帶來了機遇,自然珍貴。而春水原是一味藥,稱無根。無根水,也叫天水,泛指天上落下的水,雨、雪、霜、露等。在從前,它能保持茶葉的原有風味,愛茶之人才多用它來泡茶。《紅樓夢》裏就有一段:妙玉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裏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親自向賈母敬茶。賈母說:“我不喝六安茶。”妙玉笑答:“知道,這是老君眉。”當賈母問起沏茶之水時,妙玉答是“舊年蠲的雨水。”

如今大氣污染,雨水定是不能再直接飲用。於是有人把御茶的水,粗略分爲山泉水、江河湖、雨水與雪水(無根水)、純淨水、自來水。但在我的日常茶日子裏,仍是純淨水爲主,大抵因爲它“本來無一物”,於茶,纔是真正的上善之水。除一例外:家鄉的水。

縱是茶有成千上萬種,家鄉的水,沖泡家鄉的茶,是長在我心裏的一種信念。近日返程時,家人特意打包了一些特產讓我帶回廣州,那是家鄉的味道。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無論生活如何改變,美食再多,只有家鄉水所烹飪出來的纔有家的氣息,茶也是。《煎茶水記》裏有這麼幾句話:“夫茶烹於所產處,無不佳也,蓋水土之宜,離其處,水功其半。”當地茶用當地水,也許不是所有人都認同,於我,肯定是完完全全認可的。

無根水不能直接用,但對地表所起的作用,在我看來是有另一番有情味的。

今天“雨水”,你那裏下雨了嗎?

如果你那裏下雨了,我想最美的一定不是下雨天,是陪你躲雨的屋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