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观察与评论

在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当中,作者跟我们介绍了四种异化的沟通方式。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

从第三章到第六章分别是作者在非暴力沟通当中非常强调的四要素的具体介绍。那我们首先来看第三章中的第一个要素观察。在观察这件事情上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需要我们进行区分的?

观察是指我们用眼睛看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在这一章节当中,作者非常强调我们要区分观察和评论的区别。或者可以说作者是不鼓励用这种绝对化的评论的。

因为我们的语言是静态的,但是我们所处在的社会,我们的现实生活却是无穷无尽的变化的…复杂的。因而我们的语言和世界本身就是不匹配的。

如果我们将观察和评论混为是同样的。会导致人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在沟通的第一步就会产生问题。

观察和评论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作者在这里用一首歌词向我们具体地阐述了。

在歌词第一段话当中说,我从没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所以他是不是一个懒惰的人,是因为我们主观的认为,我们主观的评价。第二个例子当中说愚蠢的孩子是因为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丰富做事情,但是从根本来说,他不是愚蠢的孩子。“愚蠢”这个词语只是我们自己主观的给孩子的定性定义或评价。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鼓励这种绝对化的评论,因为我们的语言给人进行了定性。而作者主张的是我们可以评论,但是一定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这里的特定时间和环境是最需要注意的。也就是我们看待问题,不能把我们所看到现象的感受称作为这个人全部所有时刻都具有一个特点。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所以我们对于一些人行为的观察,如果能够做到不去评判,不去指责或者以其他任何的方式进行分析。这时候就是我们智力的最高层次了。

所以在这里我很想让大家去回想自己所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我们是否会带有这样评论的评价的方式去看待?

我会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说孩子出去玩耍回来,一身土,身上是很脏的。这时候家长会说:“你怎么就这么脏呢?”或者我们会听到讨论中说“谁谁家的脏孩子”“谁谁家的孩子特别没有礼貌”“谁谁家的孩子可笨了”类似于这样的语言,其实都是我们用了绝对化的评论的方式。如果真实还原的话,应该是“今天你出去玩了,弄的脏兮兮的。”“一次,我如何如何,这个孩子没有回应我,跟我说话的语气不礼貌…”“这次在做一道什么什么题,这个孩子一直没有想出来。”

所以最后作者其实也跟我们列举了区分观察和评论的这样的一个表格。帮助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第一条是:我们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作者举例是混为一谈的时候我们会说“你太大方了。”没有体现出我们自己对于评论也是有责任的,意思是指,我们要对自己所说出的话负责。但是其实,我们无法承担这样的责任。我们对别人说话造成的影响甚至伤害甚至特别弥补的。当正确区分了观察和评论后,我们的语言表达会改成“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这里的区别在于加上了这几所看到的一个特定的环境,那就是我看到你把吃饭的钱都给了别人。并且作者还明确地表明了说是:“我认为”。这三个字表明而来这仅仅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而不包含其他任何人以及当事人,也就是给别人钱的人的观点。

第二条: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做唯一的可能。作者在这里举例说:他无法完成工作。而真实的实际情况是他是否完成工作只是我自己的推测而已。我们的推测和事实是两码事。如果能够区分开,正确的表达方式是: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或者她说:“我无法完成工作。”我们的语言要能够表达出这是我们的推测。

第三条:把预测当做事实。作者举例的这个也给我们很深的体会吧,因为我们平时就是如此跟孩子说话的:如果你不穿上棉袄,你就会生病。如果你不好好吃饭,你的身体就不会壮实,以后就长不高。但是实际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却是:如果你不穿上棉袄,我会担心你生病。如果你不好好吃饭,我担心你的身体会长得不壮实,担心你长不高。虽然我们觉得自己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实际的表达方式导致听众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条:缺乏依据。无法区分观察和评论的方式表达是这样的:米奇花钱大手大脚。这时候米奇就会产生疑问,我怎么花钱大手大脚了。但是如果我们用确切的事实来说明,而不是用“大手大脚”这种带评价的词语来表达,效果会怎样?“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这是一个确定的事实,即便米奇想要反对什么,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如果想要表达什么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通过数据,确定的事实来表达。

第五条: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做事实。其实就是以偏概全了。拿作者举例来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但是实际情况,也就是特定时间和环境是什么呢?是因为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欧文没有进一个球。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欧文差劲,也许这次比赛前出现了什么事情,导致他的状态差,所以发挥失常。也许平时的欧文的发挥会很好。

第六条、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做事实。作者这里用了说索菲长得很丑的例子来表明观察和评论是被混为一谈的。“丑”其实是一个形容词。它代表的是我们个人对于一个人的长相外貌的看法。但是我们知道不同的人对于美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也许我们自己不认为美,但是对于另外的一个人来说,他认为这样的就是美。所以在这里这样的形容词和副词的评论,被认为是事实了。如果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的话,就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了:索菲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只是他的长相对于我自身的一种感受了。

作者通过六种表达方式来给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且告诉了我们几个非常容易被混淆的词语,比如说“每次”“曾”,还有“总是”“从不”“经常”“很少”这样的词语在使用的时候经常可能会混淆观察和评论。

在这一章最后有一个练习,一是观察或者评论,大家可以去练习一下,打一下对勾,或者标记一下,看看自己能否正确的区分观察和评论。

所以其实在我们平常所经常认为理所应当的言语当中,可能会造成很多的语言暴力。所以我也很想跟大家一起去继续的去发掘,去发现我们平时所说的语言方式当中的那些小小的隐藏点。让我们更好的去区分观察和评论。从而能够让和我们对话的那个人感到更舒服,也更能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意思,进一步促进我们更加真实的生活交流。

期待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生活实践当中的不断应用,因为只有我们的应用才能让我们真正的去改变。读书只是第一步,而实践才是改变真正的开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