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苦逼应试,这是我听过的最走心的回答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周国平为此提了三个要点。

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

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

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我曾和我的爱人探讨过, 我说,周国平是哲学家,有经济能力,有社会地位,但是他还是儿子一套书,自己一套书地给儿子补习。他尽管觉得应试教育有危害,还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走应试教育这条路,可想而知,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得走这条路。

最近我看到了两个对应试教育的见解,很有意思,帮我开阔了思路。

因为是育儿垂类的签约作者,我也会关注一些鸡娃的号,比如《海淀花生妈》。安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者,她是上岸六小强的海淀母亲,她自己是北大硕士。

经常会有人问她:你们家里条件还不错,为啥也要苦逼地应试呢?完全可以让孩子快乐地上个国际学校,或者另辟蹊径/弯道超车呀?

安柏说,即使在国外上个好学校,也要看标化成绩:不看SSAT(美国高考),也要看GPA(中学校内绩点);甚至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可以接受高考成绩了。

安柏还说,那些从小养成学习习惯 孩子,打下牢固的学科基础,以后不管选择什么体制,去哪里读书,都还比较适应,甚至越学越流畅;而小时候太轻松快活,到了小高或初中,再想多学一点或学刻苦一点,孩子会很痛苦,太不习惯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个道理同样适合学习。

相比安柏的理性分析,古典的观点就显得有趣多了。

一个孩子看了古典的著作《拆掉思维的墙》,不想参加高考了,想出去环游世界做建筑师。

古典拨通了孩子的电话,孩子思路很清晰,他天才般地发现,建筑师的核心和当前的课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英语、数学、几何、地理和历史,他都能自学。

“天天做高考卷子对于建筑师实在毫无意义,甚至是阻碍。”孩子抱怨道。

古典虽然认同他的观点,但是他提醒道,高考依然是他能够接触到优质的建筑专业教育的最佳路径。

所以不管你参加中国高考还是美国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总需要一个方式让自己进入大学,接受专业教育。要控制这个过程,就需要控制这个路径,就需要设计几个关键节点,这些节点就叫控制点,就好像你画弧线需要先画几个点,然后把它连起来一样。

所以对于你来说,高考就是建筑师学习的一个控制点,也许并不是建筑师的核心,甚至有一部分是背道而驰的,但依然是控制点。人生每一层都要设置控制点。中学—大学—导师—业内大师,人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多层系统,我们没法直接跳过下面一步登顶。两点之间最近的,不是直线,而是阻力最小、控制点最多的线。

安柏和古典的见解,你更喜欢谁的见解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