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你好,李煥英》的話裏話外

從正月初三到前天,孫哥至少給我打過四次電話。第一句話,都是一樣的,“李煥英,看了嗎?”

孫哥是我多年的朋友。他除了不喝酒,這些年來,和我,並行着很多可以重疊的生活軌跡。我們相識於馬拉松比賽的賽道上,一見如故。我們彼此都關注時政,也都有相對的獨立思考。我們都喜歡電影,喜歡讀書,喜歡戶外運動。我們都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只是,和孫哥比起來,我讀書所涉獵的範圍,包括意識觀念的層次上,在他那裏,都是小兒科的層級。

我從不諱言,自己只是個大老粗的事實。所謂的附庸風雅,從另一個側面看去,不過是爲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而做的淺嘗輒止的掩耳盜鈴。誠然,我讀不懂《管錐編》,讀不懂《柳如是別傳》,可是,我也從來都是心安理得地認爲,沒有誰,可以盛氣凌人地指責我,你不配讀這樣的書。

抱歉,書,是我自己花錢買的。錢,是我自己流血流汗掙的。我合法就業,遵紀守法,看懂看不懂,都是我自己的事,我危害社會了嗎?上學考試的時候,考100分的同學是人,考85分的同學就不是人了嗎?

人這輩子,有各種不同的活法。相差15分,不一定就意味着,生活的境界和高度,也會有等量的差別。

即使有,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特別佩服孫哥,尤其是,他在哲學方面的涉獵,包括佛經,都是我力所不逮的。這些年,他也一而再、再而三的,給我開哲學類的書單。羞愧的是,書,我買了不少,可是,大多都半途而廢了。

在孫哥給我打電話之前,《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根本就不在我的計劃中。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最害怕的,就是聽到別人關於低俗的嘲諷。多年來,看電影,也有一個底線,所謂的媚俗娛樂片,倒貼錢我都不會去看的。包括王寶強之類的喜劇明星,還有這個春節火爆的唐探之流,我從來都沒有買票看過。竊以爲,也誠以爲,看這類的電影,是對自己智商的褻瀆,更是人格的侮辱。

當然,也包括賈玲的這部電影。

如果沒有孫哥屢次三番的詢問,我根本不會走進電影院,看一個小品演員拍的電影。小區翻垃圾箱的大姨,突然搖身一變,開了一家高檔的西點餐廳,捫心自問,就算是免費邀請你去就餐,你會去嗎?

謝謝孫哥,昨天下午,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強忍住了給你打電話的衝動。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最怕認真二字。一個人,認真投入地去做一件事了,什麼樣的人間奇蹟,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毋庸置疑,當下的電影產業,早已是工業化生產的流水線。各行各業,各工種的人,通力協作,就可以製作出一部電影來。從接到訂單開始,到產品設計,制定工藝,安排工序,組裝質檢,營銷策劃,說到底,很多時候,一部電影和一個茶杯,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流水線上的產物,沒有生命質感的產品。

在這個層面上,賈玲應該是個管理有方的總經理。整部電影看下來,幾乎沒有新導演的生澀之處,流暢之油膩,一如徐崢甯浩。《你好,李煥英》的名利雙收,是資本的勝利,是流水線的勝利。與導演的氣質,無關。

但是,在電影院裏,我還是哭得稀里嘩啦。乃至於,字幕滾動的時候,電影院的保潔大姐,端着消毒用品,來到我的面前了,我依然還在擦拭眼鏡上的淚水。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演戲的是瘋子,而看戲的是傻子。當你的眼淚,名義上是在爲別人而流的時候,捫心自問,你流淚的初衷,何嘗不是在哭你自己呢?

電影的結尾部分,大雪中,李煥英送賈玲坐車返校。爲了省下回家的車票錢,李煥英迎着風雪,蹣跚步行。銀幕上,賈玲在流淚,座位裏的我,已經哭得不能自已。

我比賈玲的年齡還要大一些。電影裏,她講述的這些事,我大多也經歷過。坐在電影院裏流淚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我的父母,關於我的父母的往事。

我上六年級的時候,眼睛突然近視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父親向鄰居借了二十塊錢,騎着自行車,馱着我,到縣城的人民醫院配眼鏡。

那天的場景,點點滴滴,我至今都記憶猶新。縣城距離我家,不過才15公里多一點的路。對於我來說,卻是很多年來都無比嚮往的地方。在等候配鏡的時候,應我的央求,父親帶我到了新華書店。

我不太確定,那是不是我生平第一次走進新華書店的大門。只記得,父親把我送進新華書店的大門裏面,告訴我,他在書店門口等我。我清醒地記得,當我陶醉在書香的海洋裏,信以爲真的徜徉時,一回頭,透過棲霞新華書店木門中間的玻璃,看到我的父親,就蹲在書店的門口,抽着煙,眼神呆滯地凝望着來來往往的路人。

那天,我沒有買書,一本也沒買。我告訴父親,新華書店,沒有我想要的書。

父親去世好幾年了。我也很早就有能力,可以買自己心儀的書了。可是,對於書的渴望,再也沒有年少時的激情了。

人是會老的。不老的人,也是會死的。死,就是沒有了,你再也看不到了。書,可以留着有錢的時候再買,可是,生命,可否留待呢?

曉梅,快點好起來吧,爲愛你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