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小故事(3):雛鳳清聲

休息一週開開心心過大年之後,我們又回來啦!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誰的詩呢?第一首我們來學習李商隱的詩。

李商隱是晚唐詩人,我們去年講過詩人“小李杜”,還記得吧?就是“李商隱和杜牧”這兩位詩人的合稱。我們已經學過兩首李商隱的詩,一首是《夜雨寄北》,一首是《嫦娥》,都還會背吧?

先一起來複習一下《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再一起來複習一下《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好啦!現在我們要開始新的詩歌之旅了。

在開始今天的學習之前,我先問小朋友們一個小問題,如果有人同時誇你和你的爸爸,你還記得他們是怎麼誇你的嗎?有些小朋友可能不好回答,會說“別人都是誇我,很少一起誇我和爸爸。”

那我們也應該聽過別人夸人家父子,或夸人子女的吧?我先來一個夸人普通版本的,“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或者“虎父無犬子”;如果再來一個夸人的高級版,我可能會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但是要誇得到位,誇得讓人心花怒放,還真要數李商隱的這句“雛鳳清於老鳳聲“。這是將別人一家比做了鳳凰,既誇了孩子,還讚揚了父母,真是夸人的高級版。

其實這句話,是出自李商隱的一首詩,這首詩的題目很長,有多長?比詩的內容還長。我念給小朋友聽聽哈,題目是:《韓冬郎即席爲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我數了一下,有45個,一首詩才寫了28個字,結果標題卻寫成一篇小古文。

看來李商隱寫詩,取標題很任性啊,不是動不動給你來個無題,就是給你弄個長長的標題。而且這麼長的標題,還沒加標點符號,讓我們自己斷句,還是很有難度的。

剛纔題目裏有“二絕”這樣一個詞語,說明李商隱寫了兩首絕句給韓冬郎和他的父親。第一首比較著名,內容是這樣的:“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這首詩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在講故事之前,我們先說說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關係,以前我們講過,李商隱曾在涇源節度使王茂元那裏做幕僚,得到王茂元的賞識,把女兒嫁給了他。那王茂元可不止一個女兒,嫁給李商隱的,是他的小女兒。還有一個人,叫韓瞻,娶了王茂元的大女兒,生了一個有才華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我們接下來說的故事中的韓偓,換句話說,李商隱是韓偓的姨夫。

韓偓,小名叫冬郎,所以李商隱在題目中親切地稱他爲韓冬郎。公元851年,這一年的秋天,在四川的節度使柳仲郢(yin)邀請李商隱去四川,在去四川之前,家裏舉行了一次宴會,專門爲李商隱餞行,而韓偓也跟着家裏人一起去爲他的姨夫餞行。這時候他還小,才十歲,就是一個小學生的年紀,在宴席上,他寫了一首詩送給他的姨夫李商隱。這首詩裏有“連宵侍坐徘徊久”這樣老道的句子,可惜全詩已經失散了,只留下這一句。

這一年,李商隱的妻子去世了,就像我們講《夜雨寄北》時說的那樣,“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此時在四川,飄搖不定。後來,李商隱回到長安,他回味着親人送他離開時的場景,吟誦小朋友韓冬郎送給他的詩句,忽然就感知到了一個10歲的孩子對他的關心和體貼。

於是,他給自己的連襟韓瞻寄去了書信和詩,表明了自己,在離別宴上情緒不高,是因爲要離家萬里,心中惆悵。但韓冬郎這個孩子的詩作和心地,讓他激賞。韓冬郎的文采和心地,就如同雛鳳一樣清脆婉轉,這個孩子將來會比你這隻老鳳凰更有前途。

能夠得到姨夫的誇讚,對韓偓來說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爲李商隱雖然官途不順,沒做過什麼像樣的大官,一直都是給別人做幕僚,但是李商隱在文化圈裏知名度高,那是數一數二的。有了李商隱的誇讚,韓偓也因此成名。

聽完了故事,我們再來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第一句說:“十歲裁詩走馬成”,十歲,我們講了,在公元851年,韓偓才十歲。“裁詩”,就是作詩。“走馬成”就是說韓偓作詩文思敏捷,走馬之間即可成章。

這裏其實是有一個典故的。

《世說新語》裏面說,在東晉時期,豫州刺史謝尙發現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薦給大司馬桓溫。桓溫讓他負責府內文書起草工作,袁虎寫《東征賦》讚揚東晉許多名士。桓溫帶兵北伐,袁虎也跟他一起去。在打仗前線,桓溫命令他寫討伐檄文,他靠在馬背上運筆如風,一會兒就寫了七張紙,而且寫得很好。

後來,人們就用“倚馬可待”來形容文思敏捷,寫文章快。

袁虎寫文章倚馬可待,可不可信呢?其實,古今中外,出現過很多文思敏捷的人。比如說三國時期,曹植七步成詩,“才高八斗、詩成七步”成爲千古佳話;“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我們背過他的《滕王閣詩》,講他寫《滕王閣序》的時候,也是一句一句揮筆而就,文驚四座。《人民日報》以前的有位社長、總編解叫鄧拓,也是邊寫作邊發表,速度之快,在新聞界廣爲傳頌。

中國從古到今都不缺厲害的人,所以我認爲還是可信的。

我們再看第二句“冷灰殘燭動離情”,這是當時餞別宴席上的情景,蠟燭點點、滴淚成灰,整個宴會都顯示着別離之情。

前兩句詩的意思就是:在蠟燭點點、滴淚成灰,悽悽滿別情的送別宴席上,十歲的韓冬郎文思敏捷,就像東晉的袁虎一樣,走馬之間即成文章。

後兩句非常出名“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桐,就是梧桐,中國自古有梧桐棲鳳凰的傳說,又說鳳凰“非梧不棲“,我們常說,家有梧桐樹,等着鳳來棲。丹山是什麼地方?傳說是鳳凰產地。

其實,在李商隱到四川不久,韓瞻也要出任果州刺史,他的兒子韓偓肯定是隨行的,所以這裏說在桐花萬里的丹山路上,有“雛鳳”“老鳳”之聲。"雛鳳"指韓冬郎,“老鳳”指韓瞻,最後一句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意思。

這整首詩的意思是——

蠟燭點點、滴淚成灰,悽悽滿別情的送別宴席上,(您的兒子)十歲的韓偓文思敏捷的就像東晉的袁虎一樣,走馬之間即成文章;

(不久,您將帶您的兒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萬里長的丹山路上,桐花盛開,花叢中傳來那雛鳳的鳴聲,一定會比那老鳳更爲清亮動聽(您兒子的才華會比你這隻老鳳凰的聲音還清亮)。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無疑是給孩子童話春天般的希望,既是對孩子的誇讚,也是對孩子的期望。後來,大家用雛鳳來比喻優秀的子弟,用雛鳳清聲,來形容後代子孫更有才華。

二、《曉日》

剛纔我們講了李商隱和韓偓的關係,知道了李商隱是韓偓的姨夫,還說韓偓十歲的時候便文思敏捷。其實,他的哥哥也很厲害,是翰林學士韓儀。與其他詩人相比,韓偓算是贏在了起跑線。那麼韓偓後來的成就怎樣呢?

成年後的韓偓不僅是晚唐大臣,官做得大,在晚唐的詩歌史上,也是佔有一席之地的。他是晚唐詩人中的佼佼者,當時被尊稱爲“一代詩宗”。

據記載,韓偓現存詩歌280餘首,以編年史的寫作方式,展現唐王朝的興衰史,在晚唐詩壇中可謂獨具一格。欣賞韓偓的詩,就會發現,他的文字辭藻華麗,善於感慨滄桑的意境,柔中帶剛。

另外,韓偓的抒情詩在晚唐同樣獨領風騷。他的抒情詩多以七律詩爲主,從描寫景物中融入自身之感,渾然天成,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韓偓的七言詩,詩歌的題目叫《曉日》,被選進了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的《唐詩三百首》中。我們先來讀一下——

《曉日》(唐·韓偓)

天際霞光入水中,

水中天際一時紅。

直須日觀三更後,

首送金烏上碧空。

這首詩中的題目叫《曉日》,小朋友們肯定都知道“曉”是什麼意思了,學過好多帶“曉”的詩了,比如“春曉”,“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等,曉,就是天剛亮的時候。曉日,就是早晨的太陽,也叫朝陽,記住啊,小朋友們。

這首《曉日》描寫的是登上泰山觀看日出的情景。泰山日出是一個偉大的奇觀,古往今來,很多人登上泰山後,半夜就起來,找個好地方守着,等着看日出。當然半夜會很冷啊,夏天也很冷,所以很多人會穿得很厚,甚至披着棉被,等日出的過程比較漫長,不過,當天邊紅日噴薄而出、霞光萬道時,那氣勢、那感受,真令人心潮澎湃!

好了,我們再回到這首詩上,知道了題目的意思,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的意思。前兩句說“天際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際一時紅”,詩句中的天際,就是天邊。這兩句很好理解,就是說:天邊霞光映入水中,一時間,水天相接的天際一片通紅。

三四兩句說“直須日觀三更後,首送金烏上碧空”,“直”,是“只要”的意思,“須”是“等到”,“日觀”,就是日觀峯,在泰山的東南山頂,是觀日出的地方。最後一句“首送金烏上碧空”中的“首”,就是第一,那什麼叫金烏呢?其實金烏就是太陽,因爲在古代神話傳說中,太陽是三足金烏。所以這裏韓偓把太陽稱爲“金烏”。這最後兩句的意思是,只要在泰山日觀峯等到三更以後,就會最先看到紅日被送上碧空。

整首詩的意思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日出時,天邊霞光映入江水中,水中映出的天際一時間一片通紅。只要在泰山日觀峯一直等到三更以後,就會看到第一輪紅日被送上蔚藍的天空。

這時候是韓偓比較好理解的一首,小朋友們一定要背會哦~~

~~END~~

2/21日打卡內容如下(①②全部背會)

①《韓冬郎即席爲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唐·李商隱)

小朋友們可以背個簡單版的題目:

①《寄酬韓冬郎兼呈畏之員外》(唐·李商隱)

十歲裁詩走馬成,

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

雛鳳清於老鳳聲。

②《曉日》(唐·韓偓[wò])

天際霞光入水中,

水中天際一時紅。

直須日觀三更後,(觀 ,[guān])

首送金烏上碧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