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边界-如何与情绪为友


当我们的“边界”受到威胁时,我们做会做出逃避或抵抗,这一过程会产生压力。

① 压力的来源

压力是夹在恐惧和其他情绪之间的,也是恐惧和其他情绪的联系物。

恐惧刺激了我们的称为压力的心理反应,而这一过程产生的能量则通过我们产生的不同情绪得到释放。

压力让我们对原本无关的事件自动做出了情绪反应,这一事件就成了让人感到害怕,高兴或其他任何情绪的缘由,而人的本性正是如此。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承受的压力程度,能用如下简单的公式表达:

不可预见性+没有控制权(无论是真正的还是你所认为的)=压力

这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预测自己的命运,对发生的事情进行控制的程度越高,那我们感受到的生理压力就越小。

这一公式基本涵盖了本书的所有内容。



而对状况缺乏掌控和不可预知性会引发恐惧感,这反过来又会让我们感受到压力。

能量让我们维持生存,而且只会释放出我们所需要的能量,因此,我们在逃跑和抵抗的时候才有足够的能量去做出行为。

威胁→压力=能量→情绪(都是通过行为表达和释放)

压力是我们做出行为的驱动力,也是我们发泄情绪的基础。

我们人类自身的力量有限,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承受压力的极限。

承受压力的能力变强了,意味着我们的承受极限改变了,而不是没有承受极限。

压力是一种适应性反应,也是我们身体天生的警报系统。

当然,压力是有好坏之分的。

例如处理不幸的灾难事故和准备婚礼,同样都会让人觉得紧张有压力,但产生的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做我们能掌控的事和我们喜欢的事,所承受的压力,我们称为好压力;

做我们不喜欢或者能力之外的事所感受到的压力,我们成为坏压力。

即便是好的压力,也可能需要大量的能量,因而损害我们的健康。

当你意识自己处于“高压”状态,在你的免疫系统对抗压力侵袭之前,你就要能将压力降下来。

压力让我们做出反应,它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助手。


② 真正的成熟,是懂得如何与情绪为友

孩子的情绪是原生的,不会减弱的,而且程度范围上是无限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开始发展,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而只有我们的思考能力得到了发展,我们才能用特定的观点来看待发生的事件。

这时候我们才能够忍受所出现的状况,而不会感到焦虑,失望,甚至绝望。

情绪与理智是对立的两面,有时,我们表达情绪的方式会对他人和自己造成巨大的伤害。

但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不理会自己的情绪。

怎样调和理智与情绪呢?

谈论情绪与理智时,用好坏来评论它们是没用的,更好的方法是用有益和无益来评判。

因为你有时候会变得太过情绪化,有时候又会显得太过理智。

我们做过的决定,都会对之后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太过情绪化的时候,不适合做决定。因为情绪无常,所以情绪化的时候做的决定也容易改变。

试图提醒自己,在情绪化的时候所做出的决定,会随着情绪的消退而消退,以此来维持平衡。

合适的建议是:明天再说!

把情绪当作能量,那它就会推动你做出恰当的行为。

当能量被逐渐消耗殆尽,你才会做出更加理智的决定。



③  当你评价别人的时候,你评价的其实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我行为的“边界”就是不触碰你的行为“边界”。

由于这里的“边界”是指人与人的“边界”,也就意味着要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思想,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和感受。

当我们与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不一致时,如果我们对他人的意见保持好奇,并对拥有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保持尊重,那会怎样呢?

这样,我们就可以平心静气地倾听,而不是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

毕竟,我们的观点只是跟对方不一样而已。

如果我们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就能够欣然聆听。

即便那意见对我们有攻击性,你可以将它当成一个不同的观点,不必放在心上。

你当然可以与提出这个观点的人争论,但要记住,与他人争论,意味着你选择让他人的意见进入你的思想之中,你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给它们留了空间。


当你看到别人的行为听到别人的言辞的时候,你就会根据自己的经历,价值观和期待(你的内隐记忆或操作系统)做出一种反应。

评价他人反映的不是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而是你的。

评价他人只是定义了你对人和事的看法,而且你还将他们跟你自己的经历进行比较。

别人评价你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说的只反映了他们的观念和想法。

记住我们的边界在哪,我们就能提醒自己: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反映的是自己的看法,而与我们评价的人无关,这会让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更加小心。


本篇小结:

1: 我们越能预测自己的命运,对发生的事情进行控制的程度越高,那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就越小;

2: 当我们的认知能力提升,才能用特定的观点来看待发生的事件,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3: 与他人争论,意味着你选择让他人的意见进入你的思想之中,你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给它们留了空间;

4: 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反映的是自己的看法,而与我们评价的人无关,这会让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更加小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