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茶語|驚蟄.醒茶

我以節氣爲尺,

以茶入味,

度人間芳香。

和你一起走過四季……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北宋]蘇軾

驚蟄節氣正值早春,古稱“啓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3個節氣,標誌着仲春時節的開始。體味蘇軾早春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從無聲、靜止的畫面,轉化爲有聲、活動的詩境,無疑是一種再創造。

在茶事裏,一場好的茶會也如是。光影、花、樂、香、茶點等通過茶人再創造,以連接茶與人以及某些所不能表現的東西。日本茶聖千利休在晚年說:僅僅是這一點點看不見的東西卻會讓人感知到無比廣闊的世界。

但這個世界調動起來,都有一個準備和“蟄”伏的過程。無論是東坡先生的詩畫融合還是茶與生活。

一片葉子,從茶原到茶工序、茶水、茶具、茶席、茶會;一個茶人,從認識茶類到規矩與方法的掌握,再到總體呈現,需要功夫鍛鍊,長期浸淫。

在節氣裏,驚蟄很有意思,它是唯一一個以動物習性命名,一個有聲音的節氣,這個以地底蟄蟲驚醒宣告開始的節氣,在節氣裏最具儀式感。驚蟄起,桃始華,倉庚鳴,鷹化鳩……非常有節律的啓動了一年的春耕農事。

喝茶也是生活中的“儀式感”,從簡單的放茶葉、倒水到後來根據季節、身體或個人喜好備茶、醒茶、洗茶、煮水、烹茶、品茶……稍一重視,焚香、插花、和樂……它將一件單調普通的事變得不一樣,讓生活成爲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

生活與生存,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找到適合自己的儀式感,才能帶動日常瑣碎裏對幸福的敏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蟄是伏,驚是動,或久蜇思啓。

習茶前,我從不認爲茶與藝術有關,它們完全是存在於兩個不同世界中的東西。茶藝屬於傳統藝能,藝術則是類似現代美術。但在我習茶路上,有兩部電影對我起了引領作用。

《尋訪千利休》中,生活在幾百年前的千利休愛美成癡,世間萬物在他眼中都蘊含着無限美。但他並不止於欣賞,而是把書法、繪畫、園藝、工藝、香味、食物、雕刻、 陶器、漆器、竹器、禮儀等融入茶日子, 讓我對茶的基本認知提升到茶藝術的範疇。

《日日是好日》裏,武田老師隨着窗外景色變化,更替着茶具、字畫,專門去各個老字號店鋪買應季和果子,讓學生們感受到美。使典子從懵懵懂懂到豁然開朗,不假思索作出正確的動作,五官和自然聯繫起來,辨別出不同水聲,從字畫上感受到風的吹拂、水花飛濺、圓月升起、雪花飛舞,由茶道到生活,悟到日日是好日的真諦。

我於是愛上茶生活。在茶生活裏,也特別喜歡“一期一會”這個詞。它的意思是人的一生中可能只能夠和對方見面一次,因而要以最好的方式對待對方。融會到茶道的儀式裏,就是通過一系列的茶道活動,包括水、茶、器等,讓人感受當下的誠摯與珍貴。

生活無常,人生及其每個瞬間都不能重複,應當重視與珍惜每一次相逢和眼前所有。這,是一期一會的道理,也是茶中道理吧。

“蟄”伏爲靜,驚爲醒,春雷一響蟄蟲起。

但茶葉的甦醒,因茶而異,若是一款茶,它本身沒有異味,同時香氣又富足,則沒有醒茶的必要。人也是,有時極“困”時需要有人來一通“獅子吼”,讓人瞬間清醒,如蟄蟲一樣,麻溜地爬起來,奮力奔向春天。

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會遇見這樣一些“春雷”般的人,這樣的人,要特別珍惜。

今天,是驚蟄日,你遇見這樣的人了嗎?

無論是否遇見,這個節氣提醒了我們,驚蟄之後,纔是真正的春回大地;春回大地背後,是萬物的生髮壯大。唯有心中有這份春回大地的意,方能通行於生髮壯大的境。

這就是驚蟄給我們帶來的真意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