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乳交融,以“文”載“道” —— 聽課偶得

如何以“文”載“道”

—— 聽課偶得

語文課,除了承擔着語文知識、方法、能力和素養的培養任務之外,在《語文課程標準》在前言中還明確指出了語文教學的另一個主要任務:“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這句話真不是一句空話、套話,是可以紮紮實實落實在每一堂課之中的,真正實現“文以載道。”

最近聽了幾節課,老師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已經很巧妙地融入了“三觀”教育。

在我們的印象中,狐狸一般都是狡猾的,在孩子的眼裏、心裏狐狸就是壞的代名詞。一個老師在講《狐假虎威》這一課時,就引導孩子分別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狐狸。在老虎的眼裏,或許狐狸是狡猾的。但是對於狐狸而言,面對着強大的老虎,能夠臨危不懼,急中生智,應該是聰明的,勇敢的。這樣一對比,老虎則顯得有點笨。這時候教師引導孩子:看待人或事一定要從不同的角度看。

緊接着老師又出示了《狐狸分奶酪》這個故事。同樣透過文章,透過孩子們的朗讀和老師的引導,可以感受到這隻狐狸是可愛的。由此導入高洪波寫的一首詩《小狐狸,我愛你》,爲我們展現了一個天真可愛的狐狸的形象。

最後老師截取了電影《狐狸的故事》片段,讓孩子感受到電影中的狐狸媽媽是多麼偉大,又是多麼勇敢,多麼堅強的。狐狸一家是多麼和諧有愛的一家。

這樣在幾個文本中孩子們就會慢慢體驗到知道我們該如何去看待人,看待事,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另外一個老師主講寓言兩則:一則是《愚公移山》,另外一則是《鄭人買履》。開始老師讓學生自讀這兩篇文章,以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填寫愚公和鄭人,他們的目標是什麼?具體做法又是什麼?最後的結果是什麼?讓學生理解爲什麼愚公的堅持會受到表揚,而鄭人的堅持卻會受到嘲笑。緊接着,老師又出示了《邯鄲學步》,再次讓學生感受目標、堅持、變化之間的關係。這樣使孩子們認識到我們在有些事情上,在目標上是要堅持的。在具體的行進過程中間和方法上,有些時候是需要改變的。

最後老師出示了《井底之蛙》這樣一個經典的寓言故事,讓學生思考:青蛙究竟要不要跳出井底呢?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待在井底?還是聽海龜的意見,跳出井底。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孩子們有的回答要跳出井口來看一看世界。有的孩子就說如果我是那隻青蛙,我認爲待在井底也是很好的。這樣我們是要堅持一種生活方式,還是改變這種方式,完全可以根據我們個人的喜好。正如有人選擇隱居一個道理。

今年我們這裏的春天氣溫好像變化很大。今天還是豔陽高照,穿着風衣可能就會感覺到熱。明天卻電閃雷鳴。大雨下個不停,氣溫斷崖式下降。像這樣的突變天氣不是一次兩次,幾乎每週都會上演一次。在讓學生寫關於春天的作文的時候。我也一改平時教學常規,出了兩個題目《咦,這個春天》《唉,這個春天》。通過兩個語氣詞,學生就可以感受到對天氣突變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會對這樣的變化很好奇,有的學生可能會很不喜歡。這樣做不但讓學生認識到了世界的無常,也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一改之前寫春天的套路,不是一派桃紅柳綠,鶯歌燕舞的景象,就是一派欣欣向榮、燦爛奪目的感覺。這樣既引領孩子們寫出了對春天的真實感受,也杜絕了孩子們被範文、抄作文的現象。

“文以載道”的道,看似虛無炮秒不可觸摸,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生動的教學,把“道”轉化爲形象的、可感的,不着痕跡地浸潤孩子們的心。正像老子所說:“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是靠學生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體驗,而不是標籤式的貼在書上或者是掛在孩子的嘴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