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乳交融,以“文”载“道” —— 听课偶得

如何以“文”载“道”

—— 听课偶得

语文课,除了承担着语文知识、方法、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任务之外,在《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还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这句话真不是一句空话、套话,是可以扎扎实实落实在每一堂课之中的,真正实现“文以载道。”

最近听了几节课,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很巧妙地融入了“三观”教育。

在我们的印象中,狐狸一般都是狡猾的,在孩子的眼里、心里狐狸就是坏的代名词。一个老师在讲《狐假虎威》这一课时,就引导孩子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狐狸。在老虎的眼里,或许狐狸是狡猾的。但是对于狐狸而言,面对着强大的老虎,能够临危不惧,急中生智,应该是聪明的,勇敢的。这样一对比,老虎则显得有点笨。这时候教师引导孩子:看待人或事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看。

紧接着老师又出示了《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同样透过文章,透过孩子们的朗读和老师的引导,可以感受到这只狐狸是可爱的。由此导入高洪波写的一首诗《小狐狸,我爱你》,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狐狸的形象。

最后老师截取了电影《狐狸的故事》片段,让孩子感受到电影中的狐狸妈妈是多么伟大,又是多么勇敢,多么坚强的。狐狸一家是多么和谐有爱的一家。

这样在几个文本中孩子们就会慢慢体验到知道我们该如何去看待人,看待事,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另外一个老师主讲寓言两则:一则是《愚公移山》,另外一则是《郑人买履》。开始老师让学生自读这两篇文章,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愚公和郑人,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具体做法又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愚公的坚持会受到表扬,而郑人的坚持却会受到嘲笑。紧接着,老师又出示了《邯郸学步》,再次让学生感受目标、坚持、变化之间的关系。这样使孩子们认识到我们在有些事情上,在目标上是要坚持的。在具体的行进过程中间和方法上,有些时候是需要改变的。

最后老师出示了《井底之蛙》这样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思考:青蛙究竟要不要跳出井底呢?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待在井底?还是听海龟的意见,跳出井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孩子们有的回答要跳出井口来看一看世界。有的孩子就说如果我是那只青蛙,我认为待在井底也是很好的。这样我们是要坚持一种生活方式,还是改变这种方式,完全可以根据我们个人的喜好。正如有人选择隐居一个道理。

今年我们这里的春天气温好像变化很大。今天还是艳阳高照,穿着风衣可能就会感觉到热。明天却电闪雷鸣。大雨下个不停,气温断崖式下降。像这样的突变天气不是一次两次,几乎每周都会上演一次。在让学生写关于春天的作文的时候。我也一改平时教学常规,出了两个题目《咦,这个春天》《唉,这个春天》。通过两个语气词,学生就可以感受到对天气突变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会对这样的变化很好奇,有的学生可能会很不喜欢。这样做不但让学生认识到了世界的无常,也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一改之前写春天的套路,不是一派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景象,就是一派欣欣向荣、灿烂夺目的感觉。这样既引领孩子们写出了对春天的真实感受,也杜绝了孩子们被范文、抄作文的现象。

“文以载道”的道,看似虚无炮秒不可触摸,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把“道”转化为形象的、可感的,不着痕迹地浸润孩子们的心。正像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是靠学生用心去感悟,用心去体验,而不是标签式的贴在书上或者是挂在孩子的嘴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