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学会做到三“不”,活出自由精彩人生

为什么你拼命讨好但是依然无法得到上司的认可?为什么你全心全意爱一个人却得不到他的回应?为什么你辞职在家专心陪娃孩子却不但学习成绩不好还不懂感恩?

相信上述三个“为什么”是很多人都曾面对过的困惑,要想寻找问题的答案,可以和我一起翻开《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书中通过哲人和青年的对话体形式,试图让我们明白:人生所有的不幸都源于自己的选择,只有学会做到三“不”,才能活出自由精彩人生。

本书作者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贺史健。岸见一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他一直致力于研究专业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古贺史健以对话创作见长,他连续数年拜访岸见一郎并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最终以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篇”写成这部经典著作。

01 不干涉他人的人生课题

作为社会人,无论是工作、交友还是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我们的人生课题。

人生课题具体包括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爱的课题又包括恋爱关系和亲子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不要对别人的人生课题妄加干涉,也不能让自己的人生课题被别人所左右。

尤其是不能受回报思想的束缚:因为我为你做了这些,所以你就应该给予相应的回报。

三大人生课题中最难处理的是爱的课题。现实中,无论是恋爱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容易被回报思想束缚。

当一个男人苦恋一个女人很久,省吃俭用给女人买包买衣服,花尽心思只为讨女人的欢心,可是却无法走进女人的心里。这时,男人就会向女人抱怨: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为什么不喜欢我?

其实男人付出是男人的课题,女人接不接受男人的付出则是女人的课题,如果男人能够分清自己和女人的课题,也就不会陷入回报思想的误区。

亲子关系中亦如此,父母是付出的一方,孩子是被给予的一方,如果孩子的行为超出父母的期待,父母就会对孩子说:从小到大,我生你养你容易吗?你怎么能不考虑我的感受呢?

作为父母,应该分清自己和孩子的课题,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课题,孩子选择上哪所大学或者什么样的工作则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去左右孩子的人生课题。

02 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很多人从小习惯于活在父母、亲戚朋友或周围人的期待之中,害怕让他人对自己失望,这样做的结果是往往容易迷失自己。

《被讨厌的勇气》书中说: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就会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比如,有的人工作中对待上司总是小心翼翼,担心自己哪一句话说的不对惹上司不高兴,或者哪件事做得不符合上司心意遭到斥责,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依然无法得到上司的赏识,这其实就是活在上司的期待中。

虽然我们的工作单位负责给我们发工资,但是工作却不是为满足上司的期待而做,只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份内工作,至于上司是否满意,却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重点。

03  不追求别人的认可

现实中,追求别人的认可,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可能相对会比较轻松,因为那相当于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了别人,也是导致人生不自由的根源。

一个人如果被认可欲求所束缚,那么人际关系的主动权就会掌握在他人手中。

很多父母习惯对孩子进行赏罚式教育,孩子做了恰当的事就表扬孩子,孩子做了不恰当的事就惩罚孩子。

这样做的结果是长大后孩子参加工作,能够得到上司的表扬就努力工作,得不到上司的表扬就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孩子怎能活得自由和自主?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是我们的义务,选择运用何种方法教育孩子则是父母教育水平高低的体现。科学的教育原则是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但不左右孩子如何去做,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地完成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课题。

最后,引用《被讨厌的勇气》中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作为结尾: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只有把书中阐释的道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才能真正活出属于自己的自由精彩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