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与死

庄子曾言:“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其出”,生命的外在,“不”,不因生命外在的东西而欣喜。上古得道的真人,当尧舜也没有什么高兴;当周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万古留名,封侯拜相,乃至成就帝王霸业,也不觉得什么了不起。“其入不距”,也没有觉得同外界有了距离。嬉笑怒骂均与他人无干,“悠然而往,悠然而来”,对待生死,怡然自得,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了。

有句名言点透生死:“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着是寄宿,死了是回家。

孔子在《易经·系辞》中说:“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意思是明白了黑白交替的道理,就懂得了生死。


有一句话叫做不求结果,只求同行。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曾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也许轰轰烈烈,也许细水长流;每个人的生命中也有过对亲情的惦念,千里之外,魂牵梦萦,可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我们的生命里的每一次相逢最终都会面对分离。

就像在龙应台的《目送》里所写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每读至此,都有一种掩饰不了的伤痛 ,人生是一场感悟,也是一场修行,你最终会明白有些终点你必须一个人走到底,没有例外。那些在你生命中陪伴过你的人最终都会慢慢消失在你的生命里,你从一开始最初接触到亲人的逝去,第一次在心里狠狠的划出一道血淋淋的伤口,继而随着一个个亲人的离去伤口开始慢慢扩大再到结疤,你复归平静。随后带着大彻大悟慢慢走完自己的余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必经。

人生中有些阶段我们是无法抗拒的,比如衰老,比如死亡。但是我们依然要选择坚强、选择达观,正如罗曼罗兰的那句话: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它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在于一分一秒之中,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复回。宇宙间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一切事情刹那之间都会有所变化,不会永恒存在。生命如莲,次第开放,人生仅仅是一场长途旅行,漫步在时空的长廊,富贵名利,如过眼云烟。

我想能坦然面对死亡的宿命和无力感的方式就是去爱,只有爱能战胜恐惧。在你的人生里,勇敢的去爱那些值得你爱的人,勇敢的付出和奉献自己的爱,勇敢的去探索未知,去追求你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样,无论是否能够缓解你的恐惧,你都生而无憾。


陈果教授曾说:每个人都有一个纯净无杂质的人生起点,如那清淙欢快的涓涓细流。然后必要经历一段沉浮不定、渐趋纷杂的成长过程,如那遭受污染、浑浊不堪的河道。最终,总会回归于一个清净自在的人生终点,如那容纳百川而自成一体的汪洋大海。

我们不可能逃避死亡,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迎向它。

但是对于死亡,我们并非完全无能为力,并非没有选择。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死或不死,但我们却能选择如何看待死亡~…


【所有摘录都有标注,首发原创,禁止转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