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李俊慧的不同点

替换定理与等优曲线

张五常的讲解思路,先是讲功用的概念,然后讲替换定理与等优曲线,最后再推翻功用的所有分析。

功用的概念加替换定理产生了等优曲线。替换定理说,选择A会放弃B。A和B之间的交换就是替换。替换、交换、放弃是一回事。这不就是机会成本的概念,成本等于放弃的最大收入。替换定理和成本是一个意思,替换等同于选择,替换等同于放弃。替换就是成本。

功用是说选择物品的序数排列。张五常说功用是武断命名,表示用数字排列选择。比如我上午十点到十二点要学习,我要学好多门课程,按照功用概念,我对每门课程命名功用数字,经济学赋值为1,英语赋值为2。功用概念说,人们追求最大功用数字,因此我要先学英语,因为它的功用数字是2。

现在加上替换定理,选择A放弃B。我学习英语就不能学习经济,学习经济就不能学习英语。二者之间只能选择一个。功用加上替换定理,要在AB之间找到一条等优曲线,意思是我要对英语和经济加加减减。比如学半小时英语再学经济,再学英语再学经济。用时间来衡量AB的选择情况。然后我会画出一条等优曲线。曲线上每点功用数字相同。张五常说,等优就是功用数字相同的意思。

李俊慧讲消费者理论时说,消费者理论试图把需求定律当成定理推出来,假设了很多条件,比较公理、传递性公理、效用概念再加一套等优曲线。

对比张五常和李俊慧的说法,比较公理是替换定理。传递性公理张五常没说。效用概念就是功用概念。李俊慧说,效用、等优是意图,不可用。张五常不是这个意思。张五常是说,功用是对选择物品的数字排列。这种情况下不再是意图,成了一个约束条件。先用功用数字排列选择,然后再假设人追求功用数字最大。这是对人行为的约束,和自私是一样的。

张五常要解释功用概念解释行为的原理。李俊慧也解释这个原理。李俊慧说效用、公理、等优曲线价格拓展路径推出需求曲线,结果被吉芬物品推翻了。又因为效用、等优是意图,无从验证,要修改效用概念。

张五常把功用概念修改为对物品选择的排列。李俊慧把效用概念修改为使用价值。这是他们不一样的地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