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常李俊慧的不同點

替換定理與等優曲線

張五常的講解思路,先是講功用的概念,然後講替換定理與等優曲線,最後再推翻功用的所有分析。

功用的概念加替換定理產生了等優曲線。替換定理說,選擇A會放棄B。A和B之間的交換就是替換。替換、交換、放棄是一回事。這不就是機會成本的概念,成本等於放棄的最大收入。替換定理和成本是一個意思,替換等同於選擇,替換等同於放棄。替換就是成本。

功用是說選擇物品的序數排列。張五常說功用是武斷命名,表示用數字排列選擇。比如我上午十點到十二點要學習,我要學好多門課程,按照功用概念,我對每門課程命名功用數字,經濟學賦值爲1,英語賦值爲2。功用概念說,人們追求最大功用數字,因此我要先學英語,因爲它的功用數字是2。

現在加上替換定理,選擇A放棄B。我學習英語就不能學習經濟,學習經濟就不能學習英語。二者之間只能選擇一個。功用加上替換定理,要在AB之間找到一條等優曲線,意思是我要對英語和經濟加加減減。比如學半小時英語再學經濟,再學英語再學經濟。用時間來衡量AB的選擇情況。然後我會畫出一條等優曲線。曲線上每點功用數字相同。張五常說,等優就是功用數字相同的意思。

李俊慧講消費者理論時說,消費者理論試圖把需求定律當成定理推出來,假設了很多條件,比較公理、傳遞性公理、效用概念再加一套等優曲線。

對比張五常和李俊慧的說法,比較公理是替換定理。傳遞性公理張五常沒說。效用概念就是功用概念。李俊慧說,效用、等優是意圖,不可用。張五常不是這個意思。張五常是說,功用是對選擇物品的數字排列。這種情況下不再是意圖,成了一個約束條件。先用功用數字排列選擇,然後再假設人追求功用數字最大。這是對人行爲的約束,和自私是一樣的。

張五常要解釋功用概念解釋行爲的原理。李俊慧也解釋這個原理。李俊慧說效用、公理、等優曲線價格拓展路徑推出需求曲線,結果被吉芬物品推翻了。又因爲效用、等優是意圖,無從驗證,要修改效用概念。

張五常把功用概念修改爲對物品選擇的排列。李俊慧把效用概念修改爲使用價值。這是他們不一樣的地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