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賺60萬的95後女孩,卻不快樂

聽朋友說過一個故事,一個95年的女孩,通過互聯網,自主創業,在賺了人生第一桶金,有了啓動資金後,每月平均收入60萬。

60萬是一個什麼概念,是小縣城黃金地段的一套房,一二線城市的首付,工薪家庭四到五年的總收入。

這樣一筆不大不小的錢,合理融入任何一個家庭都是可以改變現狀的。然而95後女孩一個月就可以賺到,她的能力與付出不言而喻,由此判斷,她絕對是個優秀的女孩。

朋友的敘述裏,她可以買任何自己想要的奢侈品,買東西可以不考慮價格,基本實現財富自由。

但是她不快樂,心裏總是很糾結,不用考慮金錢的情況下,她的糾結是如何做選擇。

同等價位的兩件衣服,她會糾結實用性,不同價位的包包,她會糾結顏色。反覆的對比,消耗了她購物的興致,把快樂的事演變成了麻煩事。

朋友勸過她好幾次,但絲毫沒有作用,聽她講述自己的經歷,才意識到她問題的原因。

小時候她爸媽是工廠工人,工廠效益一般,每月工資會拖一個月或兩個月,被拖工資的時間裏,家裏的開銷要精打細算,媽媽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八份。

這種條件下,自然不會有零用錢和玩具,哪怕是過年的壓歲錢,也是攢起來,不捨得花。長此以往,她對物質淡化了慾望,對金錢卻極度渴望。

正是這份渴望,讓她比同齡人更早意識到賺錢的重要性,也讓她有了今天。

《奇葩說》有期辯題“要不要告訴孩子,家裏不富裕?”聽到這個辯題,我突然覺得有點不能理解,家裏不富裕這件事,不是應不應該告訴,是不告訴也瞞不住的事。

當其他小朋友有心儀的玩具和漂亮的衣服,而你沒有的時候,現實的窘迫已經告訴你了。

女孩也是如此,她小時候體驗過這種窘迫,成年後,唯一能帶來安全感的就是金錢,但當金錢達到一定數額,滿足了自己童年所有原望的時候。

空虛失落的感覺迎面襲來,繼續賺錢,依舊不快樂的事實,裹挾着她,不知所措。

她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她沒有從父母那裏,學到如何與金錢相處的能力,小時候家境的窘迫,只教會了她對金錢的渴望。

就像生活裏的大多數人,期待年少成名,卻在真正成名後,不知道如何和名氣相處。

原生家庭的教育,是我們成長的第一步,那些不被別人接納,似乎無處安放的感受,其實大多來源於原生家庭。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我相信,父母是無意識的,家庭的不富裕,理所當然,讓他們縮減了孩子的願望開支。這件事對於他們來說,不存在錯誤,在孩子心裏,卻是童年願望無法達成的傷痛。

原生家庭是面鏡子,可以照出很多人的背光面。

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程度不同,影響的方式也不同,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積極樂觀,只能用時間脫離悲觀。

完美的父母不存在,即使父母完全正確,孩子也可能感覺很糟糕,也是生活無法避免的一部分。

中國式的父母,爲子女付出過多,很容易成爲操控型父母,因爲無法隔絕心裏的牽掛,過度關心就成了操控。

這種關係很微妙,重不得,輕不得。此時,我們應該找到彼此的邊界感,嘗試自己獨立,自己做生活裏的決定,慢慢脫離出原生家庭,營造自己的獨立空間。

讓父母意識到我們有自己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在他們放心的情況下,彼此學會放手。

建立邊界感就是我們彼此相愛的第一步。

希望我們我自己的原生家庭達成一種默契,建立各自的世界,父母給予愛和關懷,孩子反哺差異和溫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