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赚60万的95后女孩,却不快乐

听朋友说过一个故事,一个95年的女孩,通过互联网,自主创业,在赚了人生第一桶金,有了启动资金后,每月平均收入60万。

60万是一个什么概念,是小县城黄金地段的一套房,一二线城市的首付,工薪家庭四到五年的总收入。

这样一笔不大不小的钱,合理融入任何一个家庭都是可以改变现状的。然而95后女孩一个月就可以赚到,她的能力与付出不言而喻,由此判断,她绝对是个优秀的女孩。

朋友的叙述里,她可以买任何自己想要的奢侈品,买东西可以不考虑价格,基本实现财富自由。

但是她不快乐,心里总是很纠结,不用考虑金钱的情况下,她的纠结是如何做选择。

同等价位的两件衣服,她会纠结实用性,不同价位的包包,她会纠结颜色。反复的对比,消耗了她购物的兴致,把快乐的事演变成了麻烦事。

朋友劝过她好几次,但丝毫没有作用,听她讲述自己的经历,才意识到她问题的原因。

小时候她爸妈是工厂工人,工厂效益一般,每月工资会拖一个月或两个月,被拖工资的时间里,家里的开销要精打细算,妈妈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八份。

这种条件下,自然不会有零用钱和玩具,哪怕是过年的压岁钱,也是攒起来,不舍得花。长此以往,她对物质淡化了欲望,对金钱却极度渴望。

正是这份渴望,让她比同龄人更早意识到赚钱的重要性,也让她有了今天。

《奇葩说》有期辩题“要不要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听到这个辩题,我突然觉得有点不能理解,家里不富裕这件事,不是应不应该告诉,是不告诉也瞒不住的事。

当其他小朋友有心仪的玩具和漂亮的衣服,而你没有的时候,现实的窘迫已经告诉你了。

女孩也是如此,她小时候体验过这种窘迫,成年后,唯一能带来安全感的就是金钱,但当金钱达到一定数额,满足了自己童年所有原望的时候。

空虚失落的感觉迎面袭来,继续赚钱,依旧不快乐的事实,裹挟着她,不知所措。

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她没有从父母那里,学到如何与金钱相处的能力,小时候家境的窘迫,只教会了她对金钱的渴望。

就像生活里的大多数人,期待年少成名,却在真正成名后,不知道如何和名气相处。

原生家庭的教育,是我们成长的第一步,那些不被别人接纳,似乎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大多来源于原生家庭。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相信,父母是无意识的,家庭的不富裕,理所当然,让他们缩减了孩子的愿望开支。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不存在错误,在孩子心里,却是童年愿望无法达成的伤痛。

原生家庭是面镜子,可以照出很多人的背光面。

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的方式也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积极乐观,只能用时间脱离悲观。

完美的父母不存在,即使父母完全正确,孩子也可能感觉很糟糕,也是生活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中国式的父母,为子女付出过多,很容易成为操控型父母,因为无法隔绝心里的牵挂,过度关心就成了操控。

这种关系很微妙,重不得,轻不得。此时,我们应该找到彼此的边界感,尝试自己独立,自己做生活里的决定,慢慢脱离出原生家庭,营造自己的独立空间。

让父母意识到我们有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他们放心的情况下,彼此学会放手。

建立边界感就是我们彼此相爱的第一步。

希望我们我自己的原生家庭达成一种默契,建立各自的世界,父母给予爱和关怀,孩子反哺差异和温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