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和茶

原創首篇散文,故事主人公:靜女


我,78年生人,自小習慣喝茶,喝“保安綠茶”。而今,只要條件允許,午飯後定淨手、擦乾,小心地從茶葉罐內取一小撮老母親採製的綠茶,放入乾淨的陶瓷杯。

另一邊燒水及沸,高舉熱水壺注入,看着茶葉在杯中旋轉衝浪,蓋蓋,靜置片刻。五分鐘後打開,吹去杯口浮沫,貪婪地深吸幾口綠茶的清香,待不燙嘴,先嘬一小口,體味茶之“甘、苦、鮮、澀”,爾後或慢品或牛飲,頓覺脾胃具爽,五臟六腑都得以淨化洗滌! 

我在浙江江山保安鄉一大山腳下出生成長,那裏高山鬱鬱蔥蔥,古道上微風肥牛、小橋流水旁裊裊炊煙。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鄉親們早出晚歸,憨厚勤勞;衣裳簡樸的孩子們揮舞着自制的刀槍棍棒,跳躍在泥濘的水田間,穿梭在空曠的山林中,嬉戲在清澈的溪水裏。

桃樹、梨樹、板栗樹,總能在不同的季節讓我們一享口福。孩子們欣賞着林梢的鳥鳴,沐浴着和煦的風,山路、曬穀場和自家院子,灑滿我們成長的腳印。

打小印象裏,村裏家家戶戶都喜歡喝茶,我父母尤甚,一天得泡兩茶杯的濃茶。茶葉則是自留地上自家茶樹上採來的,從每年清明前的頭茬綠茶,到穀雨前的茶葉,那都是極好的。明前茶因爲葉嫩量少稍顯得金貴,但不耐泡,我父母這樣的老茶癮是不怎麼青睞的。

穀雨前後的茶葉葉片小、耐泡,屬於顏值口感俱佳的,所以往往用來招待客人或者送親戚朋友。 自家喝的大多穀雨之後成熟很快,葉片大而賣相遜色,但沖泡好幾水依然茶味甘醇的“老茶葉”。

好茶葉的採摘期很短,必須在每年那一個多月間,趁長勢喜人的小葉片還沒變老之前搶回家。媽媽有時候會分配幾棵茶樹歸我負責採,這活——考驗耐心,密密麻麻的茶樹上只能一芽一葉的摘,頂多一芽三葉,更可怕的是採茶的春季,茶樹下有蛇出沒的風險,所以我其實很不樂意,圍着幾棵比我個子都高大的茶樹轉,無趣又提心吊膽,只是比起讓老媽關在家裏做作業好玩點,所以勉強將就吧。

採摘季對於我們這些學生,卻又是滿懷期待的,每年茶季,學校會組織師生進行兩三次的採茶勞動,採的多還有獎勵,關鍵是不用上學,集體“暢遊”茶山,得勁!所以小夥伴們都很雀躍,也暗暗較量自己的勞動果實。偶爾爆出一聲尖叫“有蛇”,於是看見的聽見的老師同學都停下來慌張一陣,關心一下,小插曲之後一雙雙小手繼續在葉片上翻飛……

採回來的茶葉當天晚上就得做。小時候沒有做茶機器,必須手工製茶,後來製茶機的出現省力了好些,然而媽媽覺得手工茶更香醇,堅持儘量手工。所以採茶葉的季節是很辛苦的,白天採晚上做。

保安茶的做法需要先炒茶青,一筐清香碧綠的鮮茶葉倒入正在加熱的大鐵鍋中,兩手不停的上下翻炒,待葉片軟熱,取出來放在“茶篩”(一張長扁弧形的細竹絲編得竹網)上,雙手團住茶葉用力往一個方向做旋轉揉搓(很考驗手勁),揉到葉片快要被擠出水來的程度,將茶葉重新放入大鍋繼續翻炒,至水分蒸發,取出再重複前述方法繼續揉搓翻炒,如此反覆三五次,直到水分全蒸發,茶香撲鼻的幹茶捲曲成型,放鍋內晾涼,及時取出妥善保管。

綠茶存放亦很關鍵,一不小心跑了茶香味,品起來就很遜色。現代人喜歡用冰箱冷藏,我媽卻至今都只用傳統的儲藏方式——用錫罐、鐵箱。 錫罐相對金貴,以前家裏置不起那麼多隻,於是鐵箱成了媽媽退而求其次的儲茶法寶,前提都得密封性良好,每次取茶媽媽都要叮囑爸爸及時蓋緊鐵蓋以免受潮。

後來,我和哥哥都成家了,媽媽特地讓爸爸將家裏珍藏的一隻大錫罐拿到和睦(可能)的一位打錫師傅那裏重新打造了兩隻小巧的新錫罐,給我們一人一隻。我那隻妥妥地放着,保管着每年老家來的新茶。

 

伴隨着一輪輪家鄉茶的更替,媽媽漸漸上了歲數,這些年都勸她不要再採了,但她固執地認爲自家茶放心。我其實也喜歡自家茶,放心也暖心!趁着茶季,我想抽空回家跟媽媽一起搶幾天家鄉茶。

關於老家茶,有段印象深刻的記憶。在我家右邊山翻過山頭,有一座叫“敖頂”的村莊,住着幾十戶人家。當時那村莊對外所有的通道都是狹窄甚至陡峭的山路,沒有公路,連牛車都過不了,村民們的山貨、稻穀等重物都是肩挑上下山的。

他們村有好些田剛好在我們村的山腳下,到了農忙收割季,每天來回挑幾百斤的穀物,相當耗勞動力。那會種田需要交田稅,即按照每畝田上交一定量的幹稻穀給駐紮在鄉里的國家糧站,糧站也在我們村,爲了減少將溼稻穀挑回敖頂,曬乾又挑下山交糧的勞力,有幾戶人家將稻穀放在我家院子晾曬。(我家勞動力少,田一直是承包或者送給鄰居種的,因而用不着收割稻穀。農忙季節酷暑難耐,經歷過農忙的孩子能深刻體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能激起“十年寒窗,魚躍龍門”的自發源動力。)

我和媽媽經常頂着烈日,主動幫着翻谷收谷,曬乾了的先交糧稅,剩餘的幹稻穀再挑回敖頂,省力很多。那期間的清早,媽媽會準備一隻褐色大口徑土陶,取出滿滿一把老茶葉泡上一大陶缸的茶水,放在大板凳上涼,邊上一隻帶耳的水杯用來喝茶水。敖頂鄉親忙活間歇就過來坐坐,舀幾杯解渴又解暑的茶水,“咕嘟嘟”地喝得酣暢淋漓,頓覺沁人心脾,再聊聊這一季的稻穀的成色和產量,滿足而充實。

爲了感謝媽媽的熱心幫忙,敖頂鄉親也會從山上帶點柴或者拿點山貨送給我們。這段往事烙印在我的童年回憶裏,有陽光炙熱,有豐收喜悅,有辛勤的農人,也有甘甜清香的綠茶,還有山裏人的樸實善良,伴隨我的成長,滋養我的人生!

工作後參加了一次茶藝師的培訓,專業茶藝師對各種茶的取、泡、用水、器皿都很有講究,就講沖泡綠茶,先用茶匙取茶,首選玻璃杯,以山水爲佳,水溫略低於沸水,頭兩次茶水要倒掉名曰“洗茶”……但我依然習慣用陶瓷杯泡,也不洗茶,只在頭次開水沖泡後吹去表面的浮沫即可,因爲自家茶不打農藥所以乾淨環保,更爲家鄉茶天然地體感親切。

茶經雲“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嗯,我想保安的山水了,五一,回家,取幾桶“農夫山泉”,泡幾壺地道的媽媽茶,倚門聽溪水,閒坐話家常,牛飲,露出村姑的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