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故事扭曲和簡化現實

今天朋友圈有這樣的消息,“去年我和老奶奶偷的杏樹苗開花了。”短短一行字表述了一個情感故事。給人深刻印象。讓我想起一句話:人們是通過故事解釋世界的。


多看背後本質。神學比哲學更加古老,也在人類歷史上佔有了更多的靈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用一個簡單的故事告訴你所有問題的原因,如“因爲貧窮,他放棄了愛”,“她已經盡力了,只是她沒有放棄自尊”,“經濟不好是因爲主管的愚蠢”等等,建議你理性思考。

作家羅爾夫·多貝里認爲:“從自傳到世界大事,我們將一切炮製成爲有意義的故事,我們這樣做事在扭曲真相,這會影響我們決定的質量。”

我相信這一點,人更應該看到故事背後的東西,雖然殘忍。說的更清楚,應對故事方法是將這些故事拆解開來,並且問問自己,這些故事想隱藏什麼?


少去創造意義。如果用無關聯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人是會喫驚的,無意義的碎片組成了大多數我們的生活,可是很多人卻認爲事情本身就是意義。

媒體裏面故事視角如同瘟疫一般氾濫。只要看到一些場景畫面,往往指代特定含義,一圖勝過千言,動態的視頻更是粉飾了虛幻世界,遠超過大多數人理性的高度,所以常有人勸告,多讀書少看電視。

因爲電視的觀點更具有蠱惑性,讓你認爲感性是如此充滿力量,事實上那些大部分哭哭啼啼、喜笑顏開的故事往往對你的生活毫無影響,只能拉低智商。

世界本來複雜。對人性持有太高期望時候,往往大爲失望。蘋果掉在地上,也有多重因素在共同作用,如成熟度、合適風向、動物的干擾等,你怎麼認定得到一些饋贈就完全是因爲自己的努力?

培根說過四種假象,但也許更多,用一個原因歸納總結所有現象本來就荒謬。


如期望一個人無緣無故全身心的愛你,這隻有在青春懵懂的時候纔有,到一定階段,對自我瞭解,讓人對他人不抱希望。

你更需要對自己誠實,不要去編造故事,雖然這可能會讓你心裏更加安定,但是真正安寧應直面慘淡的人生。

你並不是中心。可以將自己當做世界中心,但一般來說,爲了有效面對現實困難,放棄這一點更合適。過多注意他人目光的人往往痛苦更多,夜深人靜的時候容易輾轉反側。

自覺關注他人生活,藝術宗教或者哲學,幸福反而會悄然而至。從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能看到全貌,接近真實。


如果你老了,不要給孩子說:“我給你講一個故事,裏面有我所有的人生體驗”,而應該說,“孩子這僅僅是一個故事,裏面還有太多因素背景,太多不確定”。

這樣,孩子一定會不再喜歡聽你的故事,你將擁有更多客觀,只是你願意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