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目標並非拋棄情感

尼采警告我們,不要把那些缺乏情感的人等同於好人。任何倫理學都構建在同情、憐憫和同感這類情感中,即便這些情感被人們認爲是懦弱、情緒化,甚至更糟糕。

富有同情心可以被認爲是一種德行,如果一個人對他人在處境沒有絲毫情感,你一定要認真的審視和他的關係。但是,如果一個人存在同情心氾濫的情況,你一定也要懷疑他的心理狀況。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毫無私心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斯多葛哲學並不主張因爲他人的眼淚而哭泣, 強調坦然面對個體的命運,因爲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悲哀的,所以人更多的是應該從事那些符合宇宙規律的,能讓這個世界更加完美的事情中去,那些讓這個世界符合正義、更加勇敢和智慧的事情中。


你一定會懷疑,哪些事符合正義、更加勇敢和智慧。對於這些問題的判斷,應該說會讓人陷入到苦惱之中。難道更多人的權益一定就是正義嗎,勇敢只是個人品行,真能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嗎?至於智慧,躲避了受傷害的命運就是智慧嗎,最終誰不是遭受自己應該接受的命運。

有人說,只要符合集體的情感需要,符合大衆的利益。

集體的情感在很多時候容易被人稱爲被綁架的情感。很多時候戰爭的狂熱、種族主義以及一切大屠殺的激情,也許都源於一些集體錯位的激情。

大衆的利益,有人說過,多少人是打着爲衆人謀利的口號而結黨營私。

人們的判斷總是有着這樣那樣的偏頗,情感的判斷標準只能是來自我們的內心,這種內心是具有豐富知識和人生體驗的內心。只要你認定這種情感是摒棄了全然的自私,就不必大多的糾結。爲了他人流淚其實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只是你更應該關注情感中,是否有着太多不純粹的東西。如那些不當的愛、愚蠢的愛、佔有慾太多的愛,這些都不是斯多葛哲學關注的東西,也不會將其視爲一種德行。


尼采說自己的超人,認定自己是非道德的人,企圖和康德的道德觀念劃清界限。在他看來:“什麼是善,是一切提升權利感的事物。”可他在街頭看見馬被人鞭打精神失常,他抱着馬痛哭的時候,也許感受到權力感在人類的情感面前,只是一個部分,這個部分並非是最爲重要的環節。

斯多葛哲學並非是要拋棄情感,只是他希望人能夠更加理性的面對生活的困境,他並非只是關注集體的情感,也同樣始終如一的審視自己的內心,思考着自己的所作所爲是否符合自己確立的目標。

情感是一件珍貴物品,有能力維護的人,勇敢和智慧的人才真正持續擁有,大多數人不小心就打碎了它,爲此後悔一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