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問題教會我們哲學

我的朋友,睡前應找本柏拉圖的書,試着翻幾頁。堅持下去,你將有一個好睡眠。


至少我知道有人這樣做過,並且認定每個字都認識,但是最後不理解表述的是什麼。這就是我們普通人類和哲學家的距離,可是我們並不需要爲此感到慚愧。寫本讓人看不懂的書,也許違背了寫書者的本意。

莫里斯•奈瑟琳說:“生活早晚要把我們全部變成哲學家。”

哲學不是一門專業,也不是一門職業,或者是有着特殊規則口令門禁的排外俱樂部。哲學只是系統的反思,並非是某些上過大學專業人士的專屬領地。


人們總要面對自我認知、死亡、激情、正義、善良等問題的深入考慮,答案是什麼並不重要,但凡在生活中思考,就會在生活中得到自己的結論,成爲方向路標。

在思考和感受方面,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差異,擁有自己恆久的問題。


生活的問題並不總是屬於那些拗口的黑格爾的概念體系,或者尼采肆意發揮的酒神精神,但一定是真實需求,針對生的歡愉和憂愁。

問題包括如離婚、重病、親人離開、工作受挫等等,人們爲此付出持續長久的時間和精力,試圖得到最後的答案解釋。但是,只有很少人能徹底明晰釋然,智慧本身就是少數人擁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