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救贖的神話故事

人們創造自己的故事,如同個人的神話,指明瞭所經歷的事情和到達的地方。不管事情條理清楚連貫,還是混亂不堪,每個人的神話都和他人截然不同。


朱利安·巴恩斯在他的小說《終結的感覺》裏面說:

“我們是多麼頻繁的講述自己的故事,是多麼經常地調整、潤色,用心地刪減故事內容?我們活的越長,就越少有人來質疑我們的描述,提醒我們:我們的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生活,而僅僅是講述的關於生活的故事。這些故事我們講給別人聽,但是更重要的是,講給自己聽。”

這些神話中一個共同的主題是救贖。

我的朋友,你會心的笑了,因爲最近纔講了或者聽到了這個故事,對嗎?

只要早上睜開眼睛,就會看到大量救贖故事,包括戰勝病痛的運動員、再次轉紅的明星、克服抑鬱的家庭主婦、再次贏得認可獲得勝選的政治家等。


無論是“我希望離開這個世界時候,讓它變得更美好”,或者“我跨越了,昨天的迷茫的我”,或者“我曾經失去力量,失去方向”,都可以讓人感受到,所有的故事都是宣揚個人的神話,迫切期望他人認可。讓人考慮,命運中我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創作者?

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救贖故事吧?會因爲它們感動自己?

你知道,生活的故事或者神話在持續變化,不同人的眼中也有不同的色彩。孩子眼中,父母曾光芒萬丈,最後蒼老滄桑。競爭者眼中,對手人品低劣,手段卑鄙。情侶眼中,曾相愛深情,最後陌路離殤。拿破崙說,沒有人是他僕人眼中的英雄,可是我們總是努力爭取身邊人的認可。

看的多了,就會疲倦,會想救贖是種心理麻痹,讓人忽高忽低看待自己,進而不能平心靜氣的面對人生。這種刻意描述的救贖會讓你放棄真實,喪失面對真實生活的勇氣。爲什麼人非要救贖呢?是因爲無法面對明天嗎?可是,所有人的人生本來都是一首悲歌,何必在意,何必恐懼?

故事會很快隨風而逝,留不下絲毫印記。


爭取最好,激勵自我,謀劃明天的成就,不糾結編寫此刻未完成的故事。你應該客觀審視自己,給予自己安寧,這是需要,也是可選擇最好的結果。

豐子愷說:“不困於心,不亂與情,不懼將來,不念過往。如此,甚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