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前如何發現和預防

對抗糖尿病是一場漫長、煩瑣的戰爭,藥物當然是重要的武器,但是隻有武器是打不贏戰爭的。

確診之前,戰爭的關鍵詞是發現和預防;

確診之後,戰爭的關鍵詞是控制和緩解。

重視身體的預警信號“早發現”。

糖尿病開始醞釀但未正式發病之前,就是我們干預和阻止它的時間窗口,千萬不能錯過。但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糖尿病是不是開始在自己體內醞釀了呢?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指標,應該分別在6.1和7.8mmol/L以下。如果空腹血糖超過7mmol/L,或者餐後血糖超過11.1mmol/L,那麼就可以直接確診爲糖尿病。

但是如果血糖處在正常人和糖尿病人之間呢?這個時候,我們一般稱爲“糖尿病前期”。請注意,糖尿病前期可不是一個穩定的狀態。在這個時候,人體已經出現了健康問題的苗頭,正在逐漸向糖尿病發展。如果不採取措施,每年會有10%的糖尿病前期的人發展成糖尿病,五年內就會有超過一半成爲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說,只要活得足夠長,糖尿病前期的人早晚會發展出糖尿病來。

如何做到及早發現?

你可能會說,這個容易啊,每年單位組織體檢都有血糖檢查,留神一下那個指標不就好了?沒錯。空腹血糖當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問題在於,空腹血糖本身並不是一個特別值得信任的指標。在臨牀實踐裏,有超過70%的糖尿病前期狀況,光查空腹血糖,是根本檢測不出來的。

更可靠的辦法,是做一個“糖耐量檢查”。

在這項檢查裏,一個人要在空腹狀態先抽一次血,然後喝下一小杯高濃度的葡萄糖糖水——糖的含量超過兩聽罐裝可樂。在此之後,半小時、一小時、兩小時,有時候還包括三小時,分別再次抽血化驗血糖水平。

喝下去的糖水會迅速被消化系統吸收,進入血液,變成血糖。所以這個檢查方法,等於是人爲地創造了一種超高血糖的狀態。這種狀態當然會快速動員人體的胰島素系統來降低血糖。所以,通過檢測喝下糖水之後,幾個小時內血糖的變化規律,我們就能更好地確定,一個人的胰島素調節系統還能不能正常工作。不過,糖耐量檢查也有它的問題。這是一個做起來比較麻煩的檢查,需要耽誤整整一上午時間,還得抽四到五次血——順便說一句,那一杯濃糖水的味道也是不敢恭維。

怎麼辦呢?有兩個折中的方案可以考慮。

第一,更容易患糖尿病的人,也就是所謂的“高危人羣”,應該保證每年做一次糖耐量的檢查。

這包括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人、家族有糖尿病患者的人、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空腹血糖雖然正常但是數值已經偏高的人等。

第二個折中的方案是,做一個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檢查。

簡單來說,就是既不空腹,也不喝糖水,而是正常吃了早飯之後,過2小時去抽血化驗血糖。你可以把它當成一種粗糙的糖耐量檢查。對於糖尿病風險不大的人來說,也可以算一個犧牲了一些精確性,但省了很多時間的替代方案。

如何做到正確預防?

假設通過檢查,我們第一時間發現自己處於糖尿病前期這種似病非病的狀態,那預防糖尿病的戰役就要立刻打響了。及時採取行動,防止自己最終滑向糖尿病。

最容易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生活方式干預。

“管住嘴,邁開腿”,這句俗話估計你不陌生。但是很多人聽到管住嘴、邁開腿,都會下意識的有點畏難情緒。這是讓我們拼命節食或者只吃水煮蔬菜嗎?是讓我們每天跑一萬米,週末再來個鐵人三項嗎?我們做不到啊。別緊張,這裏說的生活方式干預,其實是很溫和的。

就以中國的大慶研究爲例,說說這些研究到底發現了什麼。從1986年開始,醫生們首先通過大規模的糖耐量檢查,從大慶地區超過10萬人中找到了500多位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然後給他們分組,開展了長達6年的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鼓勵大家多喫蔬菜、少喫糖、少喝酒等飲食方面的干預,也包括每天半小時左右的輕度體力活動,比如散步和打掃房間,還包括鼓勵肥胖的人減肥。

在6年的干預措施結束後,研究者們在2006年、2009年和2016年分別重新研究和分析了這些人的健康情況,得到的結論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6年的生活方式干預,讓這些高危人羣的糖尿病發病率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降低了接近一半,而且這個效果一直持續到了30年後。各種可怕的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病率,也有大幅度的降低 。

在預防糖尿病這個問題上,中國人可能需要一些特別的處理方式。

總之,想要有效的預防糖尿病,中國人需要特殊的干預方式。除了注意改善飲食、增強運動、控制體重這些普適性原則之外,還要儘量少喫精製澱粉做成的食品,多喫對血糖影響較小的粗糧、雜糧,多喫蔬菜水果。當然,這些指導原則對於健康人也一樣管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