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自己的,不想被幹涉,也不想幹涉別人——《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


閱讀馬拉松羣裏,有書友在看並推薦《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一開始看書名的時候,以爲是一本雞湯。值日的時候看了一下,發現講的是阿德勒心理學。於是決定2月初的第一本書就看《被討厭的勇氣》。漁唱讀書會的推薦書單上也出現了這本書,不知道是誰推薦的。同期還推薦了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還沒決定接下來看這本書。


心理學的三大巨頭,阿德勒與弗洛伊德和榮格。佛洛伊德和他的《夢的解析》最被人熟悉,運用也最廣泛。阿德勒和榮格都只是在瞭解弗洛伊德的時候,順便知道了有這樣的人物存在。對於這兩家的核心理論完全不瞭解。岸見一郎提及,在日本弗洛伊德和榮格被大家所熟悉,但阿德勒卻不被熟悉,其中有一個原因也是他的核心理論不容易被接受。


在這本《被討厭的勇氣》中,岸見一郎用他自己的方式讓大家瞭解阿德勒心理學。這本書可以說是岸見一郎的阿德勒心理學。書中透露出來的思想並不單單是阿德勒的心理學,也隱隱包含了哲學。他的簡介裏,身份並不是心理學家而是寫着哲學家。這本書的體裁也繼承了西方哲學著作傳統的對話體。


看完書的我理解的阿德勒心理學是一套很實用的,能夠運用於現實生活的實用性很強的理論。我的理解是,它告訴你用怎樣的態度去處理生活中的矛盾。


一、把現有資源最大化,比糾結於是資源好不好更重要


“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你之所以想要變成Y或者其他什麼人,就是因爲你只一味關注着“被給予了什麼”。其實,你不應該這樣,而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這一點上。

《被討厭的勇氣》

這是一個很有實際意義的思路。就是理科生的思維,問題出現了,那麼想的就是如何解決,而不是過度追究問題產生的原因。

既然問題已經出現了,追究產生的原因是爲解決問題纔有追究的必要。如果產生的原因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那麼追究產生原因沒有太大的意義。更重要的是,用現有的一切資源去完成自己想要的。我常常說,最差的環境也有那個環境中最好的位置,佔好那個位置就好。怎麼把握這個最好的位置,就涉及到第二個問題。


二、人生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才能給自己最好的選擇。

關於自己的人生你能夠做的就只有“選擇自己認爲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別人如何評價你的選擇,那是別人的課堂,你根本無法左右。  爲了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託付給別人,這是一種對字撒謊也不斷對周圍人撒謊的生活方式。

《被討厭的勇氣》


莊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同樣的別人不是你,怎麼知道你要什麼?正如,被人要什麼,其實你也不知道。或者某個時間點,你知道,但是過了那個時間點,你就不知道了。一個好的決定和判斷,只有結果出來的那一刻,纔是結局。事物是變化的,在決定出來之前,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變化去左右結果。而且,一個人站的角度和立場看到的,跟另一個人站的角度和立場是不一樣的。


能給自己做最好的決定的只有自己。自己才知道自己要什麼,自己才知道自己面臨的是什麼,自己才知道自己遇到什麼事情應該怎麼去應對。所以,別把自己的人生託付別人。


三、不要把自己的人生託付別人,也不要去幹涉別人的人生


干涉別人的人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而且是一種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的事情。我對別人說別人的事情的時候,喜歡在說之前加一句,這是我的看法或者這是我的建議。我的意思是,這是我的立場,我的思維,我給你提供一個我的角度,但是要不要採納是你的問題。有些人馬上覺得這是干涉,因爲他們在給別人建議的時候,潛意識就是我纔對,你不做就是不對。當他們遇到建議的時候,也就秉承着同樣的思維。


其實當給別人提建議看法的時候,會很強烈地希望被採納,因爲這是一種被肯定。最初的時候,我也是這樣。我的人生被幹涉得比較 多吧,所以,在這種問題會特別敏感。很快就發現,這種心態不行,就是莊子說的那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後來,就很注意自己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的心態。


而這次很幸運,在這本書中,找到理論答案。


四、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只有差異,沒有優劣,擺脫競爭意識,尋找自我突破


如果意識到競爭或勝負,那麼勢必就會產生自卑感。因爲常常拿自己和別人相比就會產生“優於這個、輸於那個”之類的想法,而自卑情結或優越情結就會隨之而生。那麼,對此時的你來說,他人又會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不知不覺就會把他人乃至整個世界看成“敵人”

《被討厭的勇氣》

因爲有優劣意識,纔有想被肯定的慾望,纔會想通過別人的肯定,或者別人輸,來強化自己的優秀。之所以需要強化自己的優秀,是因爲自卑在作祟。也因爲不平等的意識。


看完這本書後,對平等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我們常常覺得民主是平等。然而,從我第一年當班主任的時候,就在懷疑這個問題。只是一直沒有答案。


那年選班幹部,民主投票,最後大家都不耐煩。因爲大家急着放學,民主投票浪費了很多時間。在這裏民主要靠時間去換取。平等需要靠犧牲一些東西去換取,那麼被犧牲的東西,是不是也造成某種不平等。如果是這樣,那麼什麼是平等?


平等就是看到差異,不分優劣。很多人際關係的矛盾都是因爲有勝負心造成的。這個浮躁的社會,已經很難找到沒有勝負心的人。有人藏得深,有人藏不住。對於藏不住的人,我向來敬而遠之。這種人一般喜歡炫耀優越感,看不得比自己好的,看不起比自己差的,對跟自己差不多的又恨得牙癢癢的。


大家都想着競爭,想着不能輸,就是從來不想怎麼纔是踏踏實實地讓自己幸福。很久以前看《千江有水千江月》中外公對於女孩子教育的看法“閨女是世界的源頭,未來樹國民之母,要她們讀書,識字,原爲的明理。本來是好的,可是現時不少學校課業出衆的,依我看,卻是一點做人的道理也不懂,若爲了念出成績,只教她爭頭搶前,一旦失去做姑娘的許多本份,這就因小失大了-”其實不管男女,教育的本質都是爲了明理,如果只懂爭頭搶錢,不明理,卻是教育的最大失敗,還不如不受教育的好。而且很多時候,優劣都是相對而言,或者說優劣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而這些,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也說過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就衍生出第五個問題。


五、自我接納,接受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的普通


如果你能夠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那麼對世界的看法也會截然不同。  拒絕普通的你也許是把“普通”理解成了“無能”吧。普通並不等於無能,我們根本沒有必要炫耀自己的優越性。

《被討厭的勇氣》

當不再糾結於優秀與否,也就不會在乎別人的看法,專注於自己,不會自尋煩惱。跟別人的關係也就不會停留於優秀與否,不會一再對比。接受一個做不到的自己,不用給自己一直暗示,我能行,對自己撒謊,把自己逼得自己也認不出來還不自知。沒有對比,沒有優劣的勝負心,才能忠於自己的內心,才能在自我中尋求突破。


能夠自我接納,接納普通的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才知道怎麼才能突破自己。而不是跟着別人的節奏,逼着自己一路跟着,拿着自己的短處拼人家的長處,憋屈卻無法超越。


接納自己的普通,才能虛懷若谷,才能夠韜光養晦。



牛年第一篇讀書筆記接近三千字,很久沒寫這麼多的文字,也許因爲牛年所以也被牛了。初一把書看完,初二整理書摘,並開始寫筆記,初三寫成一整篇。春節三天就這樣打發了。

我不知道別人讀岸見一郎的阿德勒心理學是怎麼樣的,我卻有尋得自己的感覺。都說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心理學是相悖的。可是他們在我身上共存,用佛洛伊德的心理學分心別人的行爲,用阿德勒的心理學指導自己的行爲。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屬於尋找過去,阿德勒心理學是把握現在。

這兩家的心理學都只是知道一點皮毛,但沒打算當心理學家的我,用來指導自己的思想行爲夠了。找個機會了解榮格的心理學是怎麼回事。

這整整一篇已經超過三千字了。估計我自己回頭也沒能耐心看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