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歷代趣聞軼事》總結

總結

讀史使人明智,這本書有點像在看八卦,也有點野史的風格,挺有意思,下面把一些有意思的內容彙集下

先秦時期

爲何孔子會被稱爲“鳳”?

在我國古代,龍、鳳、龜和麒麟被稱爲“四靈”
鳳是一個尊貴的象徵,能得上鳳的是一些真正德高望重的人。
孔子是第一個被賦予“鳳”這一尊稱的人。

誰最早發現了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平均每76.1年環繞太陽一週,是人類第一顆有記錄的週期彗星。下一次是2061年的7月28日。
哈雷1704年發現了它,發現它分別出現於1531年和1607年,給出預測1758年會再次出現,結果真的出現了,爲了紀念他的成就,這顆彗星命名爲“哈雷彗星”
但是如果真的說觀察到,中國最早要追溯到秦朝,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次記錄在《史記·秦始皇本紀》.

中國人爲何自稱爲“龍的傳人”?

夏朝,鯀被派到凡間治水,鋌而走險,到天庭盜取了“息壤”的寶物,從而抵抗洪水侵襲。
被懲罰用雷電土崩擊死。後來他的屍體在被劈開的一瞬間,魂魄化爲一條金燦燦的黃龍。
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的王朝:夏朝的建立便是以龍氏作爲氏族的標誌物。
從此,龍便在我國文化中被傳揚開來。

歷史上第一座監獄

位於河南安陽的羑里城(you),羑里城是《周易》發源地

虎符是幹嘛用的?

春秋戰國時期,以虎的形象設計出一種調用兵馬的兵符。
左右一半,各自交給大將軍和皇帝保管。戰爭發動時,必須同時使用,才能發動兵力。
皇帝會派人將右半虎符下達旨意,大將軍會用左半虎符來驗證,若能合成完整的一體,便可證實是皇帝所派,聖旨爲真,這樣將軍纔會調動兵力。

秦漢

秦始皇爲什麼三次拔劍而不出?

荊軻刺秦王過程中,秦始皇拔了三次劍都沒出來,爲什麼呢?

《史記》中解釋,秦始皇的佩劍太長,所以不能拔出來。
1974年,人們在秦始皇兵馬俑中發現了一把青銅劍,長度超過了91釐米,把劍做這麼長,可能是想在戰鬥中更容易刺到對方,如果秦始皇在被刺客緊逼奔跑的情況下,要拔出一米的長劍確實不容易。

秦始皇一生沒有立皇后

漢文帝是劉邦一夜風流所生

漢高祖劉邦與其母薄姬一夜風流所生。
劉邦一夜風流臨幸薄姬,結果生下帝子拯救了大漢江山

第一位名垂青史的和親人

不是王昭君,而是漢朝的劉細君,比王昭君出完早了72年。
被稱爲“第一位名垂青史的和親公主”

中國最早的外交家

是一個女子,西漢時期的馮嫽,才貌雙全,曾多次往返西漢與烏孫之間

三國晉南北朝

最信佛的皇帝:梁武帝四度爲僧

梁武帝在位期間,總共出家四次。每次出家,都裝模作樣地脫下黃袍,穿上僧服,不畜肉,不喝酒,不近女色。然而,這些表演最長也不過30天,最短僅僅四天。
而每次出家,大臣們都要籌備巨資將皇帝贖回。

名士爲何大多是隱士

魏晉時期政局極不穩定,戰亂導致生靈塗炭,士人的性命更是朝不保夕。
政治矛盾的激化他們歸隱的主要原因,爲了保住身家性命,也爲了在清明的政治勢態到來之前能夠暫時退卻。
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骨子裏的很文藝之心最終還是要顯露于山水之中,而山清水秀的隱林生活也許只是多數名士想要大展宏圖的一個過渡階段。

諸葛亮爲何娶個醜女爲妻

諸葛亮不僅有才,而且相貌俊偉,《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諸葛亮“身高八尺,猶如松柏”,但是爲啥娶了醜女阿醜爲妻。

出於一種政治上的考慮。
諸葛亮家境貧寒,出身卑微,自幼喪父,少年時代過着流離轉徙的生活,吃盡軍閥混戰的苦頭,深受強宗貴族的壓迫,後來跟着在南昌做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生活。14歲時,他的叔父因官被削投靠劉表;17歲時,叔父死了,他從此沒了依靠,在襄陽城西20裏的隆中定居。
他雖然住在鄉下,但是不想這樣無聲無息地隱居一輩子,立志要登上政治舞臺而建功立業。
這種政治上的考慮無疑會影響到諸葛亮的婚姻大事,甚至牽涉家人的婚事。這也是爲了在地主集團的上層站穩腳跟,以便今後一展宏圖?

爲此,他在家庭婚姻方面做了三件事:

  1. 把姐姐嫁給了襄陽地區頗有名望的龐德公的兒子,龐德公對他賞識備至,稱他爲“臥龍”,從此他就在荊州站穩了腳跟
  2. 爲弟弟娶了南陽地區數得着的人物林氏之女爲妻。
  3. 自己擇婦結親,當然要服從既留在荊州又能結交望族這一政治目的,這也就是諸葛亮在荊州而不但其他地方去的原因。所以,他娶了醜女黃氏。

美男子嵇康被殺之迷

嵇康爲何被殺,兩晉的史學家都有記載,但是偏頗一詞,不足全信。
第一種說法:禍起呂安一案,後遭鍾會陷害
鍾會想借嵇康的名聲提高自己在名士中的地位,但是嵇康深惡此人,對他不予理會,他邊懷恨在心。

偏不湊巧,嵇康的好友呂安有個漂亮的妻子,呂安的哥哥垂涎弟媳的美色,在弟弟外出時煉獄弟媳,並陷害其弟毆打母親。
嵇康捲入了這個案子中,因爲要對官府說明真相。
鍾會趁機向皇帝誹謗嵇康、呂安平時言論放蕩,不拘禮法,有違孝道,因儘早除之。皇帝聽後殺了嵇康。
因爲魏晉以孝治天下,不孝乃是大罪。
不過有說不通的地方,因爲魏晉名士大都蔑視禮法,狂放不羈,強調精神自由。如果只是這樣的陷害之詞就定罪,被殺的人何止嵇康一個?

第二種說法: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嵇康有個特殊的身份,是曹操的孫女婿。
嵇康在山陽這個地方一住就是十年,而這個地方對司馬氏比較敏感,因爲漢獻帝被貶以後就曾住在這裏,難道嵇康是思故主?這個罪名不輕,夠殺他一千回了。
嵇康從來不和司馬氏往來。司馬昭曾想借他的影響力爲自己正名,但是嵇康拒絕了,表達出了對司馬氏篡位的駁斥。
更要命的是,嵇康極有影響力,因呂安一案入獄後,三千太學生請願,並宣稱如不釋放他們願意和嵇康一起坐牢,這把司馬昭給鎮住了,因爲他沒想到嵇康有如此之高的影響力,這嚴重威脅到了他的執政,於是下定決心除了嵇康。

隋唐

隋煬帝真實十惡不赦的暴君嗎?

不是

  1. 開鑿運河。爲北方的軍師防務、南北貿易交流、中國造船業發展、南北文化交流、各民族遷徙融合、創造下層人民就業機會、城市形成和發展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2. 創建科舉制。爲選拔下層優秀知識分子提供了很好的機會。科舉制的創建,重才學而不重門第,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任人爲賢”。並恢復了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對後世影響深遠。
    雖然他留下了殘暴的惡名,但是他營造東都洛陽、開鑿運河都對後來起了一定積極的作用。

唐太宗曾放死囚回家探親

《資治通鑑》中有一段記載:貞觀六年(632年)12月,唐太宗放歸天下死囚,約定第二年秋天來京受死。結果,出獄的390名死囚,無人督率,竟然都如期回到朝堂,沒有一人逃跑。
唐朝對等死囚時的人情味和信任度真的難能可貴,可在無人督率的情況下回家告慰父母,撫慰妻兒,這在現今也是令人驚歎的。
守住終歸比失信要好得多,死囚們最終獲得“隆恩”,被免死。
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的“貞觀之治”黃金時期。

唐朝望族爲什麼不願意娶公主

娶了公主就是當朝駙馬,可以盡享榮華富貴,但這是爲什麼捏?

  1. 服喪之禮的規定。唐朝時,公主死了,丈夫必須爲之服喪3年
  2. 門第觀念。唐朝人看中的門第不僅要有顯赫的家世,還要有優良的貴族文化傳統、家法門風,以及令人羨慕的婚姻關係,這讓公主出嫁成了難事
  3. 公主大多不修婦禮。唐朝文化開放,公主奢侈、驕縱者居多。

在重視婦德的封建社會,沒有哪個男人可以忍受這些,即使能夠榮華富貴也不行

陳子昂摔琴一舉成名

陳子昂出身富戶,年少時期頗有遊俠之風,去長安三千兩買下一把古琴,爲了引起別人的注意,第二天故意當衆摔碎。
接着說:“我陳子昂熟讀經書典籍,滿腹詩書,可是我寫就的文章卻無人問津,留着這把古琴又有什麼用呢?”說罷,他就把自己的文章分發給衆人閱讀,自此之後,陳子昂聞名整個長安城,此後參加科舉考試,如願以償成爲進士,並在武則天的提拔下平步青雲,逐漸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唐太宗“六難婚使”

中原王朝外嫁的公主數不勝數,在錦衣怒馬、十里紅妝的送嫁隊伍中,有兩個人的身影最爲清晰,一個是漢朝的王昭君,另一個就是唐朝的文成公主。這兩個外嫁的女人都爲兩國關係的和平穩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都爲當地少數民族生活質量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貢獻,都被當地老百姓自發地敬仰和尊重。

中國歷史上,需要用“和親”政策的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國力衰弱,以和親委曲求全,以結好番邦;另一種則是國力強盛,威震四海,以和親安撫邊遠之邦,有賜婚的意味。前者是持卑微之姿,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來緩和戰場上的衝突;後者卻是趾高氣揚,宣展大國之姿,用親戚關係來籠絡感化疆外野民。漢初呂后把漢宗室女嫁給匈奴屬於前者,王昭君遠嫁雖然看起來是匈奴單于“尚公主”,但大漢並沒有說“不”的權力,所以也屬於不得不和親的前一種情況。而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就是後一種和親情況的典範,是展示大唐國力、撫遠外夷的表現。
所以唐太宗可以選擇不用嫁自己的女兒,而且既然是“賜婚”,唐朝作爲孃家人就有爲女兒挑選夫婿的權力,這就是著名的“六難婚使”故事

第一個女皇帝不是武則天

若不考慮正統不正統因素,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是陳碩真。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四位女皇帝,其中武則天是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
1、南北朝時期北魏皇室成員元姑娘以先帝唯一子嗣的身份繼位,在名義上成爲了北魏皇帝,但即位當天便被廢黜,且也未實際登基。
2、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起義軍女首領陳碩真自稱文佳皇帝,但起義軍一個月後被鎮壓。
3、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爲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爲皇太后。690年—705年自立爲武周皇帝,改“唐”國號爲“周”,定都洛陽。705年退位。她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代表作有《臣軌》、《如意娘》。
4、西遼承天女皇帝耶律普速完,年號崇福,在位十四年。

因爲元姑娘即位當天便被廢黜,且也未實際登基,故應該不算正式的女皇帝。

於是,若不考慮正統不正統因素,按照時間順序,陳碩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

蕭郎其實不姓蕭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詩實際是崔郊的傳世之作,表達 的是他在愛情絕望時最無奈的悲愴。
崔郊年輕時愛上了姑母的婢女,這個婢女雖身份低微,但是貌美如花,又深諳音律,稱得上是才貌雙全。這一對才子佳人本是情投意合 ,決心相伴到老,奈何姑母貪圖錢財,把婢女買給了司空於頔。
崔郊得知這個消息,不勝悲慼,對婢女思念不已。他常常到頔府的附近徘徊,企盼能夠見到婢女一面,但是顯貴之家門禁森嚴,豈能輕易得見?然而,皇天不負苦心人,那婢女終在寒食節那天出門了,剛好與站在柳樹下的崔郊相遇。兩人四目相對,舊情萌生,卻只能像陌生人一樣,無法互訴衷腸,無限傷感的崔郊於是寫了這首《贈去婢》送給婢女。

想必於頔也是性情中人,讀到些詩,頗爲感動,將婢女還與崔郊,令二人結爲美滿夫妻。崔郊題詩娶佳人,一時傳爲佳話。

蕭郎其實就是情郎的意思

宋朝

“黃袍”是如何變成“皇袍”的

一說起黃袍,人們通常會想起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登基稱帝。似乎穿上了黃袍,就是獲得帝位的象徵。趙匡胤那件黃袍是提前準備好的,很顯然,在那之前,黃袍已經是皇權的象徵。那麼,“黃袍”是怎麼演變成“皇袍”的呢?

在唐朝以前,黃色沒有什麼特別尊貴的象徵意義,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可以穿黃色服飾。黃色成爲天子的專用色,始於唐高祖李淵。

李淵之所以喜歡穿袍服,是因爲隋朝的上層社會很流行穿袍服,而之所以選擇黃色,可能是因爲李淵常年馳騁沙場,黃袍更能顯示出其大將風範。除此之外,黃色又是和唐朝最契合的顏色。

從唐高祖李淵起,黃袍被視作皇帝的御用

宋徽宗與李師師的故事

李師師原本是汴京(河南開封)城經營染坊的李寅的女兒,李師師的母親當時生下她就去世了,李師師由父親撫養長大。
當時,汴京有個風俗,爲了讓子女健康成長,父母應該送子女出家,當然,這個出家是名義上的,一般都是在寺廟裏寄名,過一段時間就接回家撫養。
李師師的父親把她送到佛寺,當時佛寺的老和尚認爲這個小女孩很有慧根,很像佛門子北。當時人們管佛門子弟叫“師”,於是,李寅就給女兒取名“師師”。

李師師四歲時,李寅因罪入獄,竟然死在獄中。李師師成了孤兒,只好在大街上流浪。
後來,經營青樓的李姥見李師師容貌不俗,就收留了她,精心培養,李師師長大後,琴棋書畫歌舞榜樣樣俱佳,成爲轟動京城的一代名妓。

李師師成爲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最後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親芳澤。高俅、楊戩自然慫恿宋徽宗,並信誓旦旦地保證不會走漏消息。
一見到李師師,宋徽宗就覺得這些年簡直是白活了,李師師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溫婉靈秀,溫文爾雅。再想想那些皇宮的賓妃們,個個都是唯唯諾諾,俯首帖耳,呼來喚去,太沒意思了。於是乎,趙佶就狂熱地愛上了李師師。

元朝

監國公主幫成吉思汗治理天下

提起歷史上著名的巾幗英雄,很多人會首先想到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或者是掛帥出征的穆 桂英,鮮爲人知的是,成吉思汗的三女兒:監國公主阿剌海別,也非常具有軍事才能。阿剌海別是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兒帖所生,出生於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前後。
阿剌海別不僅繼承了母親的端莊美麗,而且繼承了父親的雄才偉略。據歷史記載,每次成 吉思汗出征打仗之時,將國內政事交給輔臣木華黎處理,與此同時,成吉思汗任命自己的三女 兒阿剌海別爲“監國公主”,木華黎所經手的所有軍國大事、所作出的每一個決策,都必須向 監國公主彙報,徵得監國公主同意後才能實施。

《元史》這 樣評價公主:“公主明睿有智略,車駕征伐四出,嘗使留守,軍國大政,諮稟而後行。

多才多藝的元順帝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創建了輝煌的基業。他的子孫也大都是驍勇善戰 之輩,但也有一位皇帝,不愛騎馬征戰,偏愛製造一些新奇的東西,他就是人稱爲“魯班天 子”的元順帝妥權帖睦爾。元順帝是元代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元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元順帝從小就喜歡 思考,喜歡琢磨發明一些精巧物件,可以說是一位建築師、設計師和發明家。元順帝是有記載的最早的製作建築模型的人,元順帝無師自通地將自己的新奇想法制作成 建築模型,還在上面點綴珍珠寶石,雕樑畫棟都按照一定比例製作,可謂精美。工匠們按照他 製作的模型來施工,遠比平面圖紙更有效率。
  元順帝制作模型時精益求精,每製成一件,就讓 身邊的太監宮女們加以點評,如果沒有得到好評,元順帝就毫不猶豫地毀掉自己的模型,然後 再重新打造。元順帝還通曉機械原理。據文獻資料記載,元順帝曾經自己設計製作了一個宮漏。宮漏是 古代的一種計時儀器,可以通過控制水流的速度計量時間。
  元順帝制造的這個宮漏,不僅造型 精巧絕倫,還創造性地增添了各種自動報時裝置,沒有半點差錯,遠比後來西方的“自鳴鐘” 高級許多。元順帝還是個船舶設計師。有一次,元順帝想建造一艘龍船,於是親自設計圖紙,命令工 匠照圖營造。據說這條龍船在水中行進時,它的龍首、龍眼、龍口、龍爪、龍尾都能動彈,就 像真正的龍在水中嬉戲跳躍一般。
  元順帝還工於音律,在歌舞創作方面下過一番工夫。他曾創制《十六天魔舞》來表現佛家 思想,親自組織宮女加以排練,表演效果非常震撼。在消滅整合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後,朱元璋於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下令揮 師北伐。元順帝倉皇北逃,又回到成吉思汗的老家:漠北草原。
  因爲元順帝一心北逃,未做任 何抵抗,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前朝政權全身而退的奇蹟。朱元璋認爲他“克順天命”,就給了他 一個“順帝”的諡號。

忽必烈賜名涮羊肉

將羊肉涮着喫在中國稱爲“涮羊肉”。有文字記載的始見於宋代,是在 涮野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所記載的“撥霞 供”就與涮羊肉相類似:“得一兔”,“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座上 用水少半銚。候湯響,一杯後各分以箸,令自夾人湯,擺熟啖之,乃隨宜 各以汁供…羊皆可”。而關於涮羊肉的名稱由來,則與元世祖忽必烈有密切的關係。蒙古族人以食肉爲主,一日,忽必烈突然思念起草原,想喫家鄉菜一清燉羊肉,便令部下宰羊燒火, 慰勞將士。
正當軍廚烹調之時,探馬前來報告:“大量敵軍撲面而來,相距 已經不遠。”忽必烈十分懊喪,眼看就要到嘴的清燉羊肉卻喫不上了。軍廚見狀,急中生智,在羊肉上挑了個好部位,急速切成薄片,投入 已煮沸的湯裏,拿飯勻攪了幾下,就匆匆撈起,盛在碗裏、加了點調料拌勻後, 送到忽必烈手裏。忽必烈正餓得慌,便狼春虎咽地飽餐了一頓,覺得味道 特別好。
將士們個個自己動手,亦如法炮製,無不稱讚肉嫩味鮮 忽必烈率車屢戰屢勝,於1271年定國號爲元,1279年滅南宋,國泰平安。有一天,忽必烈上朝,想起了戰亂中所喫的“羊肉片”,便命御廚如法烹製, 大宴羣臣。御廚除在羊肉上挑選好的部位、取肉切成薄片外,又精心調配 了多種作料,使其味道更加鮮美。由於此肉是着喫的,忽必烈將其名 爲“測羊肉”。

天涯織女黃道婆

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黃道婆出生在上海烏泥徑鎮一個貧窮的家庭裏。當時正是宋元 更替、時局動盪的時代,包括黃道婆一家在內的江南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生活苦不堪言。
年幼 的黃道婆也成了孤兒,爲了維持生計,孤苦無依的黃道婆到一個生活還過得去的家庭做童養 媳。
黃道婆在婆家起早貪黑地幹活,卻仍然遭受婆家的虐待,挨打受罵更是如同家常便飯。爲了給全家人做衣服,聰明靈巧的黃道婆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全套紡織技術:剝棉籽、彈棉 花、卷棉條、紡棉紗、織棉布樣樣在行。但當時通行的紡織技術非常落後,拿棉花去籽這道工 序來說,當時沒有好的方法,只好用手一個一個地把棉花籽剝出來,非常費力。
勤于思考的黃 道婆想改進一下紡織技術,卻苦於沒有思路。一次偶然的機會,黃道婆看到了一種色澤美麗、 質地緊密的棉布,打聽到這種棉布是從閩廣地帶販運過來的,黃道婆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黃道婆從婆家逃了出來,跳到黃浦江邊,今天上了一艘正待揚帆出海的商船。老船主很同情黃道婆的痛苦遭遇與訪藝志向,便答應了她隨船南下的要求。那時,交通工具簡陋,航海技術低劣,黃道婆不避艱險,忍着顛簸飢寒隨船南渡,闖過驚濤駭浪,先抵占城,隨後到了崖州。她看到當地棉紡織業很是發達,便謝過船家在海南落了腳。
崖州的木棉和紡織技術強烈地吸引着黃道婆,樸實的黎族人民熱誠地歡迎她、款待她。她同這些階級兄弟姐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愛上了這裏的座座高山、片片闊林。爲了早日掌握黎家技術,她刻苦學習黎族語言,耳聽、心記、嘴裏練,努力和黎族人民打成一片,虛心地拜他們爲師。她研究黎族的紡棉工具,學習紡棉技術,廢寢忘食,爭分奪秒,象着了迷、入了癖一樣。
黎族人民不僅在生活上熱情照顧黃道婆,而且把自己的技術無保留地傳授給她。聰明的黃道婆,在海南生活與學習了整整三十年後,終於成爲一個技藝精湛的棉紡織家。
元朝統治者奪取天下後,改變了以前那樣屠殺掠奪政策,實行了一些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措施,江南經濟開始好轉。黃道婆聽說故鄉有了生機,不由又想起那裏棉織業的落後情形,內心復活了改變江南技術面貌的志向,返回了她闊別三十多年的家鄉,各種傳授她在海南學到的先進技術,還在生產實踐中大膽創新,全面革新了紡織工具和技術。

明朝

朱棣爲什麼要捕捉天下尼姑

這源於一場農民起義運動,在《明史》裏有記載:一位叫做唐賽兒的女子在自己家鄉山東建立了白蓮教,率領數千白蓮教徒,對抗朝廷。但是因爲勢力弱小,自然很快就會被就被鎮壓了下去。
起義雖然鎮壓了下去,但是首領唐賽兒卻行蹤成謎,朱棣派人在民間大肆搜捕卻沒有任何結果。既然民間沒有,朱棣將目標放在了佛門。他認爲,唐賽兒機有可能爲了躲避追殺,做了佛門子弟。

明朝人怎麼化妝

明代女子以細眉爲美,尤其喜歡柳葉細眉。
濃眉大眼在當時會被看成村姑,慘遭嘲笑。堪稱明代時尚手冊的《新編百妓評品》記述了一個濃眉之妓,她“春山兩座如屏障”,結果“刀剃了又長,線界了又長,萋萋芳草”。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那個妓女眉毛太濃,不斷要用刀剃,用線絞,否則就要被看成是眉骨上長了一堆亂草,生意也會淒涼如荒冢。

明代女子也要打腮紅,當時比較流行的是“桃花妝”與“酒暈妝”,前者比較淡一點,後者比較濃。臉蛋上若長有麻子,還得弄些“花子”類的裝飾以掩蓋。這就不比現代,女孩子有點雀斑似乎更生動。當時,南京的長江出產一種比較名貴的鰣魚,曾爲貢品,其魚鱗色澤如銀,貴婦常貼在臉蛋上作“花子”以掩蓋麻子。現在想起還是有點“核突”,死魚鱗貼臉蛋,冬天還罷了,夏天則很可能會有味道。想想看,你若是情郎,親吻意中人的臉蛋時,忽然聞到一股不新鮮的魚腥味,哎喲,那真是情何以堪!

明代沒有香水,但姑娘們要除掉異味,或者增加香味,也有辦法。《本草綱目·水銀》條下,就記載了明代女子用水銀、胡粉等,和上面脂,頻繁塗抹以去除體味。去除體味之外,姑娘們若要香味,則主要是使用香囊

明代的姑娘們也美甲,明末屈大均《廣東新語》中記載當時歌謠:“指甲花連指甲草,大家染得春筍好”,說的就是女子用鳳仙花染指甲的風俗。除了鳳仙花,當時常用的還有金鳳花,又名“指甲桃”——你看那時候的女子真有別致風情,起個名兒都這麼慵懶而生動——葉小如豆,花分四瓣,層層相對,染指甲的效果不讓鳳仙花。

以上內容來自chenqionghe整理理,giao~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