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在書院開朗活潑回家又哭又鬧

爲什麼在書院開朗活潑,滿臉笑容,有規矩禮貌的孩子回到家裏是又哭又鬧的狀態了?


這是發生在書院的一個孩子的故事。這個孩子其實本是上小學,但是因爲在小學裏被成爲是“問題兒童”,很多的事情一言不合就掀桌子發脾氣,甚至上課時間跑到課室外面,上課玩尺子被老師掰斷了不少尺子,晚上寫作業拖到半夜……各種難管的的事情讓家長和老師焦頭爛額,孩子傷心欲絕。


所以家長被老師提醒找找國學方面的給孩子立規矩,並且讓孩子寄宿,遠離家庭環境。這個決定是合適的。

在第1個星期裏,孩子除開第一天的不捨得,沒有出現情緒不好的狀態。自己洗衣服自己晾衣服,帶着和弟弟妹妹們一起玩,上課很積極,舉手回答問題,還幫助其他同學教他們拼音。 寫作業的速度很快,寫完就去玩。

老師問他爲何在小學這樣?他說:學校作業太多。

我問他:你猜週五誰會來接你?他說:我爸爸。我說:媽媽也會來吧。他說:不可能,媽媽要上班。

爸爸媽媽一起來接孩子,

在車上的時候,媽媽覺得這孩子有變化,很欣喜。第2天孩子5:00就跟媽媽一起起牀了,媽媽要做方案,孩子沒事幹就看電視。媽媽讓他關了電視之後就開始在那大哭大鬧,媽媽覺得很崩潰,爲什麼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首先孩子其實不願意上學,在學校小學的環境中他沒有成就感和安全感,關鍵是媽媽也是這個學校的老師,班級的老師覺得我要幫你看好孩子糾正他的不足,所以更加關注到孩子的一舉一動,勢必讓孩子更加防禦。

但是家長沒辦法去理解他,還和老還成爲老師的幫兇,站在同一戰線。老師沒有那麼耐心的去跟孩子解釋批評的原因。家長只是想着我還有事要忙,你快點搞完睡覺。所以孩子很無助,除開哭別無他法。


在書院一方面作業量少,只是讀書的東西,孩子在他能力上是有餘力的。而且作業是由自己來安排,同時我們有很多需要他乾的活比如收拾桌椅,打掃衛生,幫忙端菜端湯……而且在這裏他是哥哥,他時刻想着我有我能夠這樣做,我要做表率。

這些都增強了孩子的價值,讓孩子有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家裏,媽媽的感覺是你別打擾我,我有很多事情要安排。孩子又想和媽媽多待一會。

想和媽媽一起互動一下子。所以出發點沒有被理解,當然就兩敗俱傷。

不懂孩子內心,可憐了孩子,也辛苦了家長,本是個其樂融融的週末,廣東的春暖花開之際,不是適合戶外活動嘛,孩子纔在家兩天,就已經是雞飛狗跳了。

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家長調整自己的心態,週末就以孩子爲主,即使沒時間也要和孩子溝通。另一方面呢,我們也要教會孩子怎麼樣去安排自己的週末的生活,讓他能夠獨立自主的安排自己,同時又不能打擾到父母,讓孩子內心強大,學會處事。

過於強調父母的責任,讓父母徹底改變是很難的,教孩子學會表達學會溝通,或許更容易。書院不單是教知識,更是需要教情商和表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