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不花溝通訓練營》學習筆記(五)——三大通用溝通能力之開放性

前面章節的內容核心,就是關於溝通的起點,傾聽能力。我們學會了怎樣通過結構化傾聽的方法,儘可能準確地get到對方傳達的意思、溝通的意圖。接下去進入的模塊主題是,怎樣說才能掌控溝通。

溝通的對象、場景在實際生活是非常紛繁多樣的,我們要怎麼訓練才能提升自己的掌控溝通的能力呢?其實就像各行各業都有底層邏輯一樣,雖然溝通的場景變化多端,但溝通也有三個底層的通用能力,我們如果掌握了這三項通用能力,就可以在不同場景中融會貫通地進行運用。

溝通的三個通用能力:開放性、目標感、建設性。

開放性

一提到開放性,我們可能第一反應是那種看起來特別陽光、nice的態度,但試想一下,一個人如果在你面前滔滔不絕,但對你的迴應漠不關心,或者態度很溫和,但彷彿對自己的言論、觀點是一個堅定的捍衛者,容不得半點質疑,那麼你還會覺得這是一場帶有開放性的溝通嗎?一定不會吧。

所以開放性既不是一個人的表演,也不是溫和的態度,而是要把自己的溝通過程變成一個開放的系統,讓對方的思想、觀點可以湧入這個系統中,產生真正的交互。開放性=擴大共識+消除盲區

對於這一點我有很多體悟,聯想到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溝通對象,那些被我們稱之爲情商很高,和他們說話特別舒服的人,無一不是極具開放性的溝通高手,因爲在和他們說話的時候,你不會擔心因爲和他們在某一個觀點、某一件事情上,因爲表達出自己不一樣的經歷、感受、理解的時候,而破壞溝通的氛圍、彼此的關係等等。因爲有一種默契在,就是我們不是在攻擊或否定對方,用脫不花的理論來說,其實是通過溝通,擴大了共識,消除了彼此的盲區,這對彼此都是收穫啊。但相反,你也一定遇到過另一種人,就是他的話不容質疑,你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好像在反對他;或者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要舉反例進行駁斥,自己特別義正言辭,所以你會發現這樣的人能和他溝通的人越來越少,因爲毫無開放性啊。我的內心OS自動變成,嗯你對你對,在你的世界反正你都對唄,那就不用溝通啦。

另外,爲了保持開放性,有三個小技巧我們可以着重掌握下:

  • 少說「你」,多說「我」或者「我們」
    比如:「你的報告怎麼還沒交?別人都交了」,可以改成:「我一直在等你的報告,希望下次可以早一點交」;「你這篇報告沒有突出重點」可以改成:「我們把這篇報告內容修改下,讓重點更突出」。這樣一改造,意思沒變,但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其實這不僅是一個溝通技巧,也代表背後的思維方式。說「你」的時候,容易產生對立效果,而「我們」營造了一個共同體,事實上現實確實如此,我和我的領導、我的同事、我的下屬、我的客戶,都是共同體,我們有共同的目標,用「我們」建立起溝通共同體,給對方機會,把我不知道的信息能夠更順暢地表達出來,擴大共識,減少盲區。
  • 每說一段,都問一下對方的意見
    不能光顧着自己說,每說一段,就Cue一下對方,比如:「你覺得呢?」,「我想聽聽你的想法」,「我剛剛說的你有什麼疑問嗎?」。這也是爲了讓對方有更多的機會表達,目的是確認我們雙方之間的共識在哪裏,是否可以擴大,有沒有盲區被消除了等等。
  • 萬能結尾
    實際溝通中也經常會碰到一些不積極、不配合,或者他的觀點我不同意的溝通者,這時候有兩句話可以用:「是個思路」,或者「有啓發」,意味着我沒有關閉對話,我接受了你的表達,我沒有評價對錯,不論你說了什麼,只要不事關價值觀和法律,對我而言肯定是一個思路或者啓發,這樣對方就會覺得你特別有開放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