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討厭大人做什麼?孩子的答案如此相似,大人的做法也如此雷同 跟姐姐不一樣的孩子 姐姐做到的,你也要做到 親手足,也可以有不一樣的精彩

你覺得孩子最討厭大人對他們做哪些事?大人眼裏的答案是五花八門的,孩子的答案卻是驚人的相似。

孩子最討厭的是比較,父母拿他跟別人比較如果比較的對象是兄弟姐妹,就更討厭了。因爲你不得不跟他們同住在一個屋檐下,怎麼躲也躲不掉。

跟姐姐不一樣的孩子

紀小弟就是“比較”的犧牲品,他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吳曉樂著)的第6個主人公。聽名字就能猜出來,紀小弟是家裏的弟弟,他還有個姐姐,姐姐是他從小的“夢魘”。

姐姐學習成績好,嚴肅認真愛學習,考上了很好的大學。本來擔任姐姐家庭教師的吳曉樂,受紀媽媽委託,給紀小弟當家庭教師。姐姐知道後說,“媽媽,你是想把吳老師氣死嗎?”

在老師眼裏沒有無可救藥的孩子,特別是在家庭教師眼裏,她們擅長根據孩子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紀小弟最初的表現還是不錯的,至少吳老師這樣認爲,但紀媽媽並不滿意。

她跟吳曉樂進行了一場將近1小時的談話:老師佈置的作業太少,上這麼多次課,紀小弟只記了4頁筆記。如果是姐姐,早就記了10頁了。紀小弟跟姐姐不一樣,老師要更用心督促纔是,不能放低要求。

紀媽媽調整了教學策略:每堂課都要考試,老師要詳細填寫聯絡簿,她負責課後督促。用新教學策略上課的第一次,紀小弟淡然地說,“又來了,姐姐喜歡考試,不代表我喜歡”。

紀小弟也有自己的應對方式:考試就考試,記筆記就記筆記,他都可以按要求完成,無非就是用心和敷衍的區別。他的成績依然停滯不前。

姐姐做到的,你也要做到

紀小弟的表現,紀媽媽看在眼裏,她不會允許紀小弟放縱下去。她把補習的時間提前了,因爲這樣紀小弟週末就沒時間出去打籃球了。

紀小弟喜歡運動,每週跟朋友出去打籃球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媽媽的決定徹底激怒了他,他拒絕上課,對媽媽狂吼,“爲什麼我是你的小孩,是紀茹芯的弟弟。你認命吧,你就是生了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兒子。”

在紀媽媽眼裏,姐姐能做到的,弟弟也可以做到,只要他肯努力。紀媽媽按姐姐的路線規劃弟弟的人生,在旁人眼裏,紀媽媽扼殺了紀小弟的快樂,可作爲紀小弟的親媽,她又怎麼看不出紀小弟的喜好呢?

她知道,兒子喜歡打球,打球的兒子是快樂的。可放縱兒子打球,他以後可能會上體校,體校畢業的人找工作多麼艱難,她不能確定兒子打球的快樂可以維持多久。她知道讀書對兒子是痛苦的折磨,但讀書或許是最容易的生存之道

誰有資格指責紀媽媽呢?在她眼裏,紀小弟的未來,不管是一帆風順,還是窮困潦倒,她纔是唯一承擔這一切的人。所以她纔會強求紀小弟跟姐姐一樣努力讀書,她想讓紀小弟有個前途光明的未來。

親手足,也可以有不一樣的精彩

姐姐和弟弟,身上有共同的血緣傳承,但這不代表他們的生長軌跡就必須相同。家庭中的多子女關係,向來是心理學家研究的對象,年齡差距、性別、父母對待多子女的方式,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吳曉樂曾經做家教的另一個家庭,陳太太的兩個女兒,就是完全不同的性格。姐姐嚴肅按部就班,成績很好。妹妹喜歡幻想,喜歡寫小說。

陳太太曾經跟紀媽媽一樣,覺得姐姐能做到的事情,妹妹也一定行,她用教姐姐的方式教妹妹,還經常用姐姐的優秀鼓勵後進的妹妹。結果,妹妹厭學了,一堂課能聽5分鐘就謝天謝地了。

陳太太覺得妹妹有問題,嘗試了很多種辦法,還帶妹妹去看了心理醫生。但心理醫生告訴她,該治療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妹妹。經過半年多的治療,陳太太逐漸改變了觀念,她開始看到妹妹的優點。

她跟家庭教師說,不要擔心教學進度,按照妹妹喜歡的方式上課,只要妹妹願意上課就是成功。一堂家教課,從最初的5分鐘教學55分鐘聊天,到上課時間越來越長,妹妹對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強。

最終,妹妹取得了“中等偏上”的成績,跟姐姐比起來,這個成績確實不怎樣,但對她自己來說,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了。

陳太太的教育方式,給了吳曉樂很大的觸動。她說,姐姐和妹妹就像田徑賽場上的選手,姐姐的奔躍速度是全場最亮眼的,但妹妹抵達終點的姿勢也是如此優雅,優雅到你不得不爲她喝彩。即使是親手足,也可以有不一樣的精彩。

鼓勵二胎的大環境,對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孩子不是複製粘貼,老大的教育經驗,不能照搬到老二身上。

少做讓孩子最討厭的事情,一個孩子的優秀,也不能成爲壓制另一個孩子的理由。做不比較的父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做什麼事情也不容易,一點點改變,總是好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