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被父母砸鍋賣鐵,送進“好”學校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 強行擠進“好”學校,肉眼可見的弊端 爲什麼要強行擠進“好”學校? 擠進“好”學校,也不能高枕無憂

好的公立學校,學區房動輒大幾百萬上千萬,好的私立學校,學費一年十幾二十萬。讓孩子上“好”學校對普通百姓來說是不小的負擔。

但依然有很多普通人,集全家之力甚至負債累累買學區房,節衣縮食供孩子上私立學校。砸鍋賣鐵供孩子上“好”學校,對孩子真的好嗎?

強行擠進“好”學校,肉眼可見的弊端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裏,巧藝是個父母砸鍋賣鐵供她上私立學校的女孩。巧藝家境一般,父母沒上過大學,爸爸是保險經理,每天辛苦奔波,46歲的臉上滿是疲累。

巧藝媽媽能找到的工作待遇很低,還比不上去外婆的茶園幫忙。所以媽媽帶着弟弟,在外婆的茶園幫忙,巧藝跟爸爸在城裏生活。

巧藝的成績不錯,但巧藝經常說,她在私立學校有一種格格不入的壓力,她跟她的同學,就像兩個世界的人。

在同學眼裏,巧藝喜歡做手工,經常做精緻的卡片作爲生日禮物送給同學。可只有巧藝自己知道,她根本不喜歡做手工。巧藝過生日,同學送她昂貴的名牌手帕,她沒有錢回贈同學,只能多花費心意,買便宜的手工材料,耗費大把大把時間,做充滿愛心的卡片給同學。

她最好朋友的媽媽給學校捐了30萬,老師在課堂上表揚她的好朋友。她也想讓爸爸給學校捐錢,哪怕捐3萬5萬,爸爸斥責她不知好歹。瞭解到家裏的經濟情況,她也覺得自己過分,昂貴的學費已經讓父母不堪重負,她居然還提這麼過分的要求。

對巧藝來說,穿有設計感的制服,接受比以往更好的教育,是很多人羨慕的。但她感覺到“格格不入”的壓力,也是客觀存在的,這是強行擠入“好”學校的壓力

爲什麼要強行擠進“好”學校?

父母傾盡全力,強行讓孩子擠進好學校,是爲了什麼?在旁人眼裏,不過是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可事實果真如此嗎?

巧藝媽媽說,巧藝六年級拿回家一張英語試卷,有的題目巧藝不會做向她求助,但她也不會做。她讓巧藝去學校問老師,巧藝說,老師不喜歡被佔用下課的時間。

巧藝媽媽不敢向學校反應,擔心會讓巧藝被區別對待。但她暗下決心,中學讓巧藝轉入私立學校,因爲她聽說私立學校的老師比較積極,教學方式活潑,還在乎家長的感受。

所以,巧藝從中學開始,就上了這所私立學校。巧藝媽媽說,“我只在乎一件事,我想給他們我覺得最好的事物。巧藝現在可能不滿,但多年之後她回頭看,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把孩子送進“好”學校的父母,都跟巧藝媽媽一樣的想法。她們愛孩子,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即使臉上深鑿着勞碌的風霜,眼中依然閃着熠熠光芒,爲子女奔波,她們從不嫌累。

我有個同學以“摳門”著稱。她摳門到什麼程度呢?大夏天的她寧願多等半小時,也不坐有空調的公交車,因爲有空調的公交車貴1塊錢;寧願多走1公里的路,也不把車停在收費停車場。但就這樣一個“摳門”的人,把孩子送進十幾萬學費的私立,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毫不手軟。

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不排除存在攀比現象,比如別人家的孩子能上,咱家也能。但歸根結底,父母都是想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讓孩子不走父母走過的彎路,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但進了好學校,父母就能高枕無憂了嗎?

擠進“好”學校,也不能高枕無憂

把孩子送進“好”學校,父母也不能高枕無憂,仍然要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時排解孩子的壓力

巧藝媽媽很忙,她還是能敏銳地發現巧藝的異常。巧藝有段時間經常對媽媽發脾氣,媽媽跟家庭教師瞭解巧藝的動態,她知道了巧藝的擔憂。

原來巧藝無意中撞到白天在家穿睡衣的爸爸,她又從門衛那知道爸爸的車好幾天沒動過,她猜測爸爸失業了,所以情緒不穩定。

巧藝媽媽解決了巧藝的後顧之憂,她也察覺到丈夫可能失業了,但她在茶園幫忙有一些積蓄,家裏的生活開銷不會有問題,她也可以撐起這個家。

父母要對孩子報合理的期望,不給孩子施加過大的壓力。

在學校裏,孩子已經能體會到壓力了,就像巧藝體會到的“格格不入”的壓力,父母要對孩子報合理的期望,不要把自己的壓力也施加給孩子。

孩子在慢慢長大,他明白好好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有更好的出路。他也有一顆上進的心。爲人父母,應該做的是盡力給孩子提供好的學習環境,期待孩子學業有成,但不能強求。

就像巧藝,在壓力中她也在逐漸調整,做出了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就讀私立中學的她,早早就給自己定了考公立大學的目標,因爲學費便宜。

最終她考上排名靠前的公立大學,媽媽很開心,她從沒想過他們家的人可以念這麼好的學校。

要不要砸鍋賣鐵把孩子送進“好”學校?人生中每個選擇是否正確,都沒辦法衡量,因爲選擇一種,就意味着放棄另一種,不同的路,完全沒有可比性。

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最好。做出選擇,爲好目標努力,勇敢承擔選擇的後果,這就是積極的人生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