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哪有那麼多爲什麼,那麼多答案,真正的答案都在無言中

前兩天路過看到一棵三角梅。

一、

《覺醒時代》看完了,讓我好像有點理解信仰這個東西了。

在我們這個時代,爲了信仰而奉獻一切,顯得特別難以理解。

事實上,我個人對信仰,始終抱有疑慮。

如果因爲當下蠅營狗苟的生活狀況,因爲一直以來在教員統治下的歷史,會很難理解這種信仰,讓這麼多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尤其是在後來反覆的歷史上,仍然如此堅信。

這讓我總有一種懷疑,疏離,客觀的審慎。

但是如果回溯到五四,回溯到近代史,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時代背景。

或許我們也會投身革命,也會有堅定的信仰,思想上和政治上的。

二、

近日迅速讀書,爲了清理藏書,今天發上網才發現自己的書好雜。

古典的,文學的,電影的,飲食的,花花草草的閒適文化的,社科的,哲學的,武術的...

2021讀書25《花間十六聲》。

由詩詞而講古代閨房小物。有點兩不靠。

社會經濟發達,人們開始講求品味,附庸風雅。

那麼慢慢的閒適文化就風行起來。

我知道孫機是考古學家,大牛。

學到他的皮毛,開始講閒文化的揚之水就是他的學生,所謂京城四大才女之一。

孟暉這本書也是和揚之水一個路數,通過古詩詞去講古代的生活用品。

剛好在一本書上看到張政莨提出番薯說,孫機又繼續發揚,難道這就是後來番薯人口說的源頭?

嗯,孫機是沈從文的學生,又是一條線下來。

要拆《中國古代物質文化》了。

不過沈從文的《古人的文化》很枯燥。

26《從有意義到有意思》。

老生常談了,不過金句迭出。

“個人病就是時代病,個人夢想匯流在一起就是時代狂熱。”

“所謂夢想,不過是慾望的託詞。”

“人類最沒意思的事就是追求意義,人類最有意義的事就是把各自的人生過得有意思。”

曾經的新週刊還是有點鋒芒的,能騙騙所謂小鎮青年們,不過現在連這點鋒芒似乎也沒有了。

新週刊一向滿喜歡搞這種盤點榜單的。

中間有一篇《軟農村,酷農業》的,不過是城市人在臆想農村美好,桃花源。

你以爲農業歲月靜好,實則多少是衝着農業補貼去的,最後留下一地雞毛鴨血。

受苦的還不是農村,農業。

三、

所謂東方文化拯救西方文化,東方文化代表精神,哲學,將拯救物質的世俗的西方文化,跟中西醫是一個道理。

西醫以前也是玩放血的,矇昧的,野蠻的。

科學的是現代醫學。

至於我們現在的中醫,經歷了廢醫存藥,現代化培養人才之後,出來的也不是中醫了。

所以,無論中醫也好,東方文化也好,其實都是已經失落了的文化。

當你覺得這東西有用,有優勢的時候,想要再拿起來,也許你的研究不一定比外國人強。

雖然是東方文明發源地,但是西化得比西方人更徹底。

所有優勢,也不過是那縷幾千年不絕,幸而在民國未曾廢絕的文字,使得本土文化氛圍孕育出來的人,更能體會古漢語的未盡之意,豐富內涵。

正如前幾天看到一段講文言文的,如果文言文直譯白話文,就是直指這個意義,可是文言文的意韻就是用最少的文字,既說了淺的一層,又說了深刻的一層,留着讀者去慢慢結合人生閱歷去體會的。

你一說白了,論語其實跟隔壁老頭說的廢話也沒啥區別。

這是文字,或者說文言文的魅力所在,意猶未盡,一句話,可以講好幾層的東西。

而這,也就是東方文明的重點。

西方就是一是一,二是二,一加一等於二的邏輯思維。

27《中國小說史略》。

補課。

28《中國文化精神》。

大師們的演講,都是一個配方。

還得看他的筆頭寫出來的。

錢穆果然還是《國史大綱》《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