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書的日更裏我看到了小學生的日記

記得在小學時,日記是老師每天必留的作業,每天都要寫每天都要上交。真是一件很苦惱的事情。每天哪裏有那麼多的事情要寫,哪裏有那麼多的情感體會。後來日記的內容就變得千篇一律,而且一半以上的同學所寫的內容驚人的雷同。大概的內容如下:

某年某月某日        星期幾        陰晴風雨雪

今天吃了早飯去上學,上午上的語文數學,中放學回家喫飯,下午上的數學語文,下午放學大掃除做值日後回家,回到家喫完飯寫作業頁,寫完作業就去睡覺。好充實的一天。

老師總說這是流水賬,久而久之老師也變的麻木了。直到日記本上的那個閱字被老師寫的出神入化。

後來喜歡上寫作的我才發現,小時候的日記真是幼稚的很,真是爲了交差而應付老師。

如今在簡書中似乎又看到小學生的日記本。簡書的日更任務像是老師留的作業,而那些靈感枯竭,黔驢技窮的學生們不得硬着頭皮湊些字數,羅列些詞彙應付了事,聰明的人爲了提升閱讀量想些吸引人的標題。爲了那些微末的鑽,爲了在自己名稱後面貼上系統給的標籤,也是煞費苦心。任務達成後,自己也許會有種"終於等到你還好沒放棄"的自我感動。

小學時自己的日記本寫了一摞又一摞,我的文筆沒有提升,我的認知沒有提高,我的成績也沒有進步,在那些流水賬裏沒有我的童年和回憶。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那些本子賣了廢品換了一些零錢。

雖然至今文筆也欠缺至極,但是每字每詞每句我都要反覆斟酌,只有這樣我才感覺對的起自己的情感,對的起曾經的回憶,對的起我遇到的人,對的起每件故事。我也曾想每個文章能有更多的人去看,無論他是蜻蜓點水般的略過,亦或是認真閱讀,也許他是不屑一顧亦或是留下一段評語。都感謝我的讀者。也感謝認真的自己。

每篇文章最低的要求首先得取悅自己,自己的作品連自己的標準都沒達到又豈能讓別人賞心悅目。寫文章就像雕刻一枚石頭,混亂錘刻幾下,它還是一枚石頭。若用心去雕刻的話即使不是登峯造極的藝術品,最壞也不會辣人眼目。

也許是老師的任務和評價標準造就了學生,也許是急功近利的學生影響了老師。至於哪種又有什麼意義呢。大神的高度不會因爲雲霧而起伏,虔誠的人也不會因爲雨雪而隔斷朝聖的路,而蜉蝣只識朝日不見皓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