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志合者,不以山海爲遠

年初時,一位好友極力向我推薦《山海情》這部劇,她還用了12個字來形容:“短劇集、大格局、強陣容、真感情。”我半信半疑點開視頻,看了幾集過後,還在朋友圈安利了一波,評論讓我知道了原來好劇大家都沒有錯過。

《山海情》是一部國產正劇,和《大江大河2》一樣,由正午陽光出品。這是一部聚焦致力於脫貧攻堅的人民們的一部劇,劇中幾個重要的角色和劇情,都有原型可追溯。故事的背景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寧夏西海固極其貧窮,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引導、以及福建的對口幫扶下,西海固的村民們移民搬遷,克服種種惡劣的條件,從搬至吊莊至建立閩寧鎮,一步步擺脫貧困命運的故事。劇名“山”代表着寧夏,“海”則代表着福建。

我很少看涉及到扶貧、鄉村建設這類題材的電視劇,因爲拍不好就很容易落入高光偉岸的俗套,但《山海情》用它的真實,以及演員們過硬的演技,爲我們講述了這一段有關福建與寧夏之間的情誼,也讓大家瞭解了脫貧攻堅背後的坎坷和堅毅。

1

豐滿的人物形象是電視劇的靈魂,在《山海情》中,老中青三代人物都具有極強的時代特性,他們不僅代表着西海固的人民,我覺得也是很多貧困小山村裏的縮影。

首先是以馬得福等人爲代表的青年一代。得福、得寶、麥苗、水花、水旺、尕娃六個人,代表着六種不同的發展方向,得福是最基層的公務員,也是全家的驕傲和希望。他穩重自持,愛惜羽毛,一心一意爲國家和人民服務,得到上級的肯定,官銜也越來越大。

得寶是我在劇中最喜歡也最心疼的一個人物,他真的吃了很多苦頭,不知道是不是家中的老二總是被忽視,他和父親之間少了很多親密。得寶帶着小夥伴們想要逃離西海固,去外面的世界,被抓回來後,父親給了他一頓暴打。他獨自去新疆尋表弟,幹苦活,挖煤礦,險些失去性命,最後回到家鄉,帶頭養菇,大賺一筆。令人欣慰的是,最後,他有了自己的工程隊,和喜歡的麥苗結了婚。

麥苗,老師的女兒,我一直覺得劇中有關她的發展有點瑪麗蘇。麥苗去了福建打工,因爲一次救火有功,成了先進人物,後來老闆在閩寧鎮置辦產業,她成了主管,很不錯的結局。

水花的父親爲換取一口水窖、一頭驢,將她嫁給鄰村素未相識的安國富,好在男人待她不錯,雖然命運不斷和她開着玩笑,但水花始終用自己的堅韌面對一切。尕娃一聲招呼沒打去了新疆,雖然歸來時兩手空空,但也成熟了不少,後來跟着得寶混,也生活的不錯。水旺離家的時間最晚,後來去了福建鞋廠工作,和當地富人的女兒戀愛結婚。

六個青年人,六種不同的發展方向。他們沒有像老一輩一樣,墨守成規,代代生活在貧窮的小山村,沒有走出大山的勇氣。

中年大叔李大有也是一位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他既有小村民的狡黠,但又不失正直。在移民吊莊時,他當了逃兵,建大棚種蘑菇時,他不參與還不忘潑人冷水。但是他不願出賣良心用硫磺薰枸杞,想兒子時不忘捎一袋“定心蛋”,教授離開時,他帶領村民們爲他送行,這些,都顯示了他正直和溫情的一面。

不得不說,《山海情》中的人物,導演在選角時很用心,演員們將西海固的人兒們都演活了。

2

《山海情》中有很多令人動情的場景,脫貧攻堅,離不開政策的指引,但更重要的,是人。

凌一農教授是讓我感到很意外的一個人物,因爲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搞科研的教授會爲了百姓去賣菇、全國各地找銷售點、還和黑心商人打架。但因爲凌一農教授,我相信了。凌教授的原型是來自福建的支援者:林佔熺。“天上沒飛鳥,風吹石頭跑”,這便是教授剛到吊莊時的感受。他和鄉民們簽下了包技術、包銷售的合同,當蘑菇市場在寧夏已達到飽和,鄉民們賣菇無法取得收入時,教授和他的團隊北上南下,奔走於全國各地跑起了市場,爲鄉民們簽下訂單。遇到黑心商家故意壓低蘑菇價格,擾亂市場,教授竟然和他們大打出手,斷了兩根肋骨。或許,單一表達這一場景着實讓人難以置信,但當設身處地,就連隔着屏幕見識了西海固人民的不易,也會熱血沸騰,想要爲他們爭個公平正義,更何況身在局中且爲人正直的凌教授呢!

祖峯老師在劇中飾演的白老師是帶給我的另一個驚喜。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光陰,耗五臟六腑,費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澆灌桃李滿天下。”這用來形容白老師也是非常貼切的,雖然他的學生並沒有滿天下,但遍佈整個西海固和閩寧鎮。他來自南方,安家於西海固,用自己的對教育的熱情教導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教育對貧困地區的學生來說意義非凡,沒有多少人能理解一生清貧的白老師將教育與他的學生看待的多麼重要。扶貧政策施行後,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加入了去福建打工的隊伍,一些父母不惜讓孩子輟學打工。白老師一次一次的阻攔,能讓孩子們多上學他一定拼勁全力,但周圍人的勸阻讓他一次次在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中崩潰與懷疑。最後,他不顧一切,爲了讓孩子們參加歌唱比賽,將屬於捐贈物資的幾臺電腦賣掉,給孩子們做了服裝。當他因此被革職,但同時取得了政府禁止在校學生輟學打工的明文規定,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凌教授和白老師都不是西海固土生土長的居民,他們更應該被稱爲“西海固的貴人”,科技與教育,一步步地推動着西海固走出貧困。

另一個讓許多觀衆潸然淚下的人物便是水花。還在哺乳期的熱依扎非常到位的演繹了一位堅強獨立的農村女人形象。前面已經說過,水花被她父親“賣”給了隔壁村的安永富,那個年代的女子命運便是如此的坎坷,沒有自主抉擇的權利,但水花用她的堅韌告訴了大家,什麼叫做“婦女能撐半邊天。”丈夫雙腿殘廢後,水花家裏的日子是越過越貧窮,看着鄉親們逐漸搬遷至吊莊,水花也動了移民的念頭,但政府考慮到她家的情況,並未給她指標。在沒有任何人帶領、接引的情況下,水花,一位再普通不過的女子,用一輛拖車,載着殘廢的丈夫、幼小的孩子、零碎的全部家當,走了七天七夜,來到了吊莊。女子本弱,爲母則剛。面對一貧如洗的家庭狀況、丈夫斷腿後的暴躁與自卑,水花沒有逃避,她用自己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勇敢的嘗試種蘑菇、在村裏開便利店、到鎮上開超市······一點點,她的生活越來越好,上帝不會辜負每一個珍惜自己的人。

水花作爲一名在坎坷中求生存的女性,她的隱忍,以及對生活永遠充滿着希望的態度,讓我由衷地表示崇敬。

3

《山海情》中值得深思的點有很多,尤其是它的開頭與結尾,遙相呼應又形成鮮明對比,在反差中帶給讀者思考與回味的空間。

劇情開始,湧泉村的大石頭背後躲着幾個孩子,他們想要離開這個村子,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劇情最後,當初想要逃跑的幾個孩子長大了,當了父母,也各有發展。他們的孩子一起留下字條,想要回湧泉村看看,大家一起紛紛踏上了歸程。

想要逃離,因爲貧困,充滿好奇,渴望更大的舞臺。也正是因爲他們擁有離開的勇氣,暗示着這幾個孩子將來會發展不錯,因爲只有走出去,擁有更大的眼界和見識,才能擁有更多可能性的人生。

可當習慣了外面的繁華與錦繡,那個曾經生養自己的小山村又該扮演着怎樣的角色?不忘來時路,它所傳達的,並非讓你再回歸那個貧瘠的住所,而是要時刻記着那份質樸與真誠,還有艱辛。

水旺的孩子問他,爲什麼每年一家人都會回福建老家,但是卻從未回過湧泉村?

因爲我們總是在追求更美好更便利的同時,逐漸忘記“迴歸”的意義。那些每一代人所經歷的艱辛過往,對後世而言,就是一部成長的教課書,無需掩藏,回望來時的路,才能時刻警醒,走得更遠。

同事看完《山海情》後,和我交流,她說,你發現沒,開始幾個小夥伴在一起,最後,他們還是在一起。是的,在經歷天南海北之後,他們還是在同一處生活。這當然離不開寧夏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他們彼此有着親戚關係的聯繫,但我也願意相信,因爲一同成長的人,依舊待你如初般真誠。

劇,早已看完,但《山海情》在我內心蕩起的漣漪還未平息。一部僅僅23集的劇,卻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與情節,我的確很多年沒有看到豆瓣上哪看到部電視劇有9.4的評分了。在2021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感謝《山海情》,讓我看到了,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羣勇敢的人,不以山海爲遠。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衆號:芒果屋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