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合老師講座體會

        2021年3月28日,我聽了全國名師孫貴合的一堂課及講座,跟名師如此接近,受益匪淺,自己的身心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孫老師語言幽默,講課深入淺出。坐在大禮堂,聆聽名師的課,此情此景,真讓人羨慕,腦子裏迸發出了這樣的念頭“什麼時候我的課也能上成這樣呢?”

        吳正憲老師的弟子、全國名師、北京數學骨幹教師孫貴合老師介紹了他一步步走來的腳印。我把我聽到的精華部分摘來與大家共享。

      1、數學教給孩子的是什麼?菜市場買菜嗎?誰在用圓的面積公式、三角函數?!所以我們數學應教給孩子是思想和方法,陶行知老師把教師分爲三個等級,一是教書本的老師,二是教學生需要的老師,三是教給學生學的老師,現在有很多老師甚至成爲連教書本都做不到的老師——教孩子怎麼考試。

      2、要讀懂學生,我們認爲學生犯錯是因爲老多時候沒讀懂孩子。他舉例說老師講是用字母表示數,一隻青蛙四條腿 兩隻青蛙八條腿,三隻青蛙12條腿,有個孩子表示成a=d,上課老師說不對!爲什麼?因爲沒有表達出它們倆之間的關 系,但其實孩子選擇d 正是因爲d是第4個字母。這就是我們一定要讀懂學生,你只有讀懂學生之後,你才能夠融入課堂,這需要經驗積累。

      3.專業老師要幹專業的事。孫老師舉了幾個案例,其中一個一老師講北師大版本一年級實踐課“小數的初步認識”時,對照商品價目表(小數標籤),說出4元可以買什麼?孩子順利說出可以買礦泉水和另一樣物品後,剩下的幾樣再也說不出來了,只好強加給孩子答案,老師課下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孩子的意思是“錢已經花完了,竟然還能買東西?”。老師只需要把“可以”改成“可能”就能避免這個現象。另一個案例是爲什麼“個位上是0、5的數是5的倍數?我們只通過觀察讓孩子知道規律就可以了嗎?這是數學嗎?不完全歸的不是數學,後面應該加上個“爲什麼?”這纔是關鍵!原來是因爲十、百、千……一定是5的倍數,所以只要個位是5的倍數,這個數就一定是5的倍數。

      4.課堂上大膽放手讓學生活動,如果沒有自己需要的,那老師就借雞下蛋,這麼來說“老師知道,有一個班的孩子是這麼想的”,這時正好展示孩子們沒有的答案。

      5.要有預設,站在孩子們的角度想想他們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想想他們會怎麼想。

      6.如果孩子們活動後,要展示活動成果,那就把活動成果留在講臺上,以備後面對知識進行總結分析,不要太藉助媒體,讓孩子分析自己的勞動成果,不是更有說服力嗎?

      7.孩子們板演後,由於黑板有限,需要擦去一部分,要爭得孩子們的同意,尊重孩子們的勞動成果,也就贏得了尊重。   

        8、引導學生犯錯誤,只有在錯誤中學生纔會有所成長,對知識學習纔會深刻,課堂上學生爭論起來,其他學生纔會專注的傾聽,爲什麼爭論,纔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必須有衝突,纔會成就精彩課堂。9、一堂課總會有出彩的一個環節,把這個亮點挺直了,點亮了,課堂就出彩了,精彩了。

      以上一些說法,是孫老師的親身經歷。從講座的字裏行間能感受到孫老師是一個不斷反思,不斷進取的人,他把吳老師的評課都內化爲自己的思想,正如他所說,專家們的評課只是給了我們一個方向,前行的路上需要我們自己朝着那個方向摸索、總結、實踐,纔能有所成就。我的這次學習,也許在自己以後的教學中不會複製專家的課,但我卻從專家、名師那兒學到了一些方向性的東西,要想前行,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研究、探索出屬於自己的教學思路,做一個不斷反思、不斷進取的教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