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害怕,纔會好

這麼大一個場子
兩個平常看上去挺體面的人
爲什麼會撕破臉吵架
還比劃着對掄王八拳?

可能是期待被理解
卻又完全無法接受
對方心中理解的那個自己

不會好好溝通
往往始於不會好好提出問題
於是做菜市場小婦人狀

只知道嘴硬、不知道害怕
早晚是個事兒

孔子可能也看到這一點
在隔壁菜場買完菜回到教室
希望學生在這方面能有所長進

能否提出像樣的問題
決定了學生將來能去到哪裏
能否引導學生提出像樣的問題
取決於老師現在的水平在哪裏

老師有問題,學生就沒問題
老師沒問題,學生就有問題

問題,是教室裏的一道光

今天的教室裏
顏淵再次表示:

“沒人要我,我會自己滾。”

他用真摯的眼神、深沉的聲音
向全班同學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概在此之前
孔子先問出了有感而發的問題:

“如果得不到期待的理解和關愛
你們會怎麼做?”

能夠跟着孔子周遊列國的學生
應該都有一顆堅忍的心
不怕艱辛與失敗的人
纔會朝着虛無的遠方前行

在顏淵說話之前
子路大概又是第一個舉手:

“沒人要我,我會更加努力!”

按照慣常次序
應該還有幾位同學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並且都是正面、樂觀、積極的
彷彿用力呼吸
就能大力出奇跡

跟着想要改變世界的導師久了
這似乎也變成了自己的基本功

然而這次
孔子卻只對顏淵的回答表示贊同
他明確指出:

“有人要我,我就牛叉
沒人要我,我就一趴”

能夠抓住機會,就爲人民服務
也可放棄執着,重新做回自己
難的是堅持
更難的是捨得
(酒商不來找我做廣告真是可惜了)

孔子認爲
自己可以做到
顏淵也可以做到

其實《論語》這一篇
沒有提及顏淵說了或做了什麼
一開始就是孔子對顏淵的點撥: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惟我與爾有是夫。”

以我對這夥人的瞭解
一定是顏淵做對了或說對了什麼
纔會讓孔子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並找出了彼此間相似的人格特質

此時
如果是王家衛
鏡頭應該追着一縷煙徐徐搖向子路
如果是張藝謀
弄不好檐子上還要再滴下一滴水來

聽到老師讚美自己的同學
旁邊的子路心裏應該是喫醋的
明明是我更加積極
老師爲何厚此薄彼?

因此纔會突然插嘴問道:

“子行三軍,則誰與?”

意思是
如果要參軍一起打仗
一個是強壯勇猛的子路
一個是整天喫不飽飯的顏淵
老師你會選擇誰?

子路自信
自己纔是導師身邊的親密戰友

結果
事情不像他想的這麼簡單
孔子聽到學生問出這樣的問題
腦細胞瞬間炸裂:

“暴虎馮河,死爾無悔之
吾不與也。”

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

“你腦袋讓菜場的門擠了吧!”

“要去你自己去!”

孔子突然大發脾氣
不是服兵役時受過什麼刺激
就是後悔沒簽志願兵多幹幾年(亂講)

換個角度看
子路就是個等着老師“拍一拍”的學生
孔子不願意“麼麼噠”也沒有關係
好歹該拿出老師平常敷衍的微笑
也不會傷害到學生脆弱的心靈

現在
孔子卻直接指責子路
遇事魯莽,有勇無謀
聽起來就像老師在對學生們說:

“大腦是個好東西
希望你們都能擁有一個。”

面對子路的提問方式
連孔子都“摟不住”火
何況別人

深呼吸
孔子慢慢掏出手機
默默刪掉了剛在菜場偷拍的視頻
又補了兩句:

“必也臨事而懼
好謀而成者也。”

語氣也從嚴厲轉向溫柔
仔細叮嚀子路
或許還有教室裏所有的人:

“別整天跟愣頭青似的。”

孔子說:

“遇到事
知道害怕,纔會好。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