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作文教學

今天讀《穿行於基礎教育森林》第九章《語言文字,思想情操雙錘鍊》。

好文章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思想內容是靈魂,語言文字是形式,形式要爲內容服務。思想內容正確、充實、閃亮,再佐以準確、優美、精彩的文字,文章就站立起來,給讀者以啓迪、感染、乃至力量。學生學寫作文,當然不應有過高要求,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應是基本要求。

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會有不足與缺陷,關鍵在於應滿腔熱情的具體指導,切實訓練引領他們跨越幼稚,走向成熟。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我們對他們的作文往往不能有過高要求,言之有物,文從字順即可。

要寫出像樣的文章,首先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內容從何而來呢?主要靠的是平時對客觀事物認識能力的錘鍊、分析能力的錘鍊。要想筆下言之有物,首先要有觀察生活的能力。寫作文實際就是寫生活。學寫作文必須在生活這一關上認真下功夫,要關心、瞭解、發現、尋覓、感受。

首先是“身入”,除了學習生活,要多參加家庭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現在的學生生活水平提高了,週末假期可以出去旅遊,增加閱歷。但另一方面,他們平時的業務生活太過貧乏,往往除了學習,其他的活動較少參與,也較少關注。這一點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們的關注,要多多創造機會,增加學生的其他活動。活動體驗多了才能讓同學們有東西可寫。

其次要“心入”,要求學生對接觸到的人、事、景、物,有濃厚的興趣,不僅用眼看,用耳聽更要用心去想,去感受。古人有傷春悲秋之說,也就是說無論是什麼東西都能觸發人的感受。要鼓勵同學們多看,多想,多感,發現身邊的不一樣。

積累了材料,並不一定能夠寫好作文,因爲我們還要對衆多材料進行分析判斷,做一番取捨詳略的處理。處理的標準就是文章的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你要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或宗旨。學生寫作最容易犯毛病,就是想到哪裏寫到哪裏,沒有中心,或者有多箇中心;或者說人云亦云,寫人家說過的話,重複過去的認識,沒有自己的見解;或是說大而空的話,不着邊界。

因此,要指導學生學會爲文章立意,意是提煉出來的,要學會在動筆之前從掌握的材料中提煉觀點,或者是去根據自己的觀點來取捨材料。

語言文字怎樣來表情達意,連綴成篇,這就是寫作教學要承擔的重任。從目前來看,學生的寫作實踐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寫作材料的篩選和主次詳略安排,二是語句與語句之間邏輯層次理不清,凡事語言貧乏無味,用詞不當。

要解決寫作材料的篩選與主次詳略的問題,下筆之前要審視材料本身的意義,由表及裏,去僞存真。要緊緊的扣住意的標杆,決定取捨,選取與中心思想關係密切的材料。沒有關係的材料,即使材料本身有意義,有價值也要堅決刪除,忍痛割愛。

要解決語義表義糾糾纏不清的問題,就要把文章分成三段或者四段來表述,總體上架構就不會出大的偏差。其次,段落與段落之間表要連貫,不能前後跳躍過大或者是好,不關聯,要有一定的邏輯順序。

要解決語言貧乏無味的問題,這就需要在大量閱讀上下功夫,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增添文化底蘊。多讀多寫,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爲內在的知識,讓優美的文字如同泉水一般在筆尖湧動。

既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又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在思想情操和語言文字方面下功夫,才能夠再寫作中獲得得自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