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作文教学

今天读《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第九章《语言文字,思想情操双锤炼》。

好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思想内容是灵魂,语言文字是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思想内容正确、充实、闪亮,再佐以准确、优美、精彩的文字,文章就站立起来,给读者以启迪、感染、乃至力量。学生学写作文,当然不应有过高要求,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应是基本要求。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有不足与缺陷,关键在于应满腔热情的具体指导,切实训练引领他们跨越幼稚,走向成熟。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我们对他们的作文往往不能有过高要求,言之有物,文从字顺即可。

要写出像样的文章,首先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内容从何而来呢?主要靠的是平时对客观事物认识能力的锤炼、分析能力的锤炼。要想笔下言之有物,首先要有观察生活的能力。写作文实际就是写生活。学写作文必须在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功夫,要关心、了解、发现、寻觅、感受。

首先是“身入”,除了学习生活,要多参加家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现在的学生生活水平提高了,周末假期可以出去旅游,增加阅历。但另一方面,他们平时的业务生活太过贫乏,往往除了学习,其他的活动较少参与,也较少关注。这一点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们的关注,要多多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其他活动。活动体验多了才能让同学们有东西可写。

其次要“心入”,要求学生对接触到的人、事、景、物,有浓厚的兴趣,不仅用眼看,用耳听更要用心去想,去感受。古人有伤春悲秋之说,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东西都能触发人的感受。要鼓励同学们多看,多想,多感,发现身边的不一样。

积累了材料,并不一定能够写好作文,因为我们还要对众多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做一番取舍详略的处理。处理的标准就是文章的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你要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或宗旨。学生写作最容易犯毛病,就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有中心,或者有多个中心;或者说人云亦云,写人家说过的话,重复过去的认识,没有自己的见解;或是说大而空的话,不着边界。

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会为文章立意,意是提炼出来的,要学会在动笔之前从掌握的材料中提炼观点,或者是去根据自己的观点来取舍材料。

语言文字怎样来表情达意,连缀成篇,这就是写作教学要承担的重任。从目前来看,学生的写作实践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写作材料的筛选和主次详略安排,二是语句与语句之间逻辑层次理不清,凡事语言贫乏无味,用词不当。

要解决写作材料的筛选与主次详略的问题,下笔之前要审视材料本身的意义,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要紧紧的扣住意的标杆,决定取舍,选取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没有关系的材料,即使材料本身有意义,有价值也要坚决删除,忍痛割爱。

要解决语义表义纠纠缠不清的问题,就要把文章分成三段或者四段来表述,总体上架构就不会出大的偏差。其次,段落与段落之间表要连贯,不能前后跳跃过大或者是好,不关联,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要解决语言贫乏无味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大量阅读上下功夫,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薰陶,增添文化底蕴。多读多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内在的知识,让优美的文字如同泉水一般在笔尖涌动。

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又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在思想情操和语言文字方面下功夫,才能够再写作中获得得自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