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遊記


峨眉山遊記

□  湖  山


4月10日,我們從昆明去峨眉。

火車經過的成昆鐵路,沿線都是崇山峻嶺,上千公里的鐵道上,平均一公里一座橋,兩公里一隧道。從雲南進入四川后,火車頻繁在隧道中穿行,車輪的噪音持久刺耳,讓人體會了一次蜀道之難。第二天中午到了峨眉,才彷彿有一種解脫的感覺。

峨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山上有三十座寺廟,最著名的寺廟就是報國寺。報國寺位於峨眉山麓,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這裏是入山的門戶,也是峨眉山旅遊的起點。黃昏時分,我們從樂山回來,晚飯後散步到報國寺。古樸的山門,重檐青瓦,紅牆圍繞,四周楠樹蔽空。寺廟依山而建,逐級升高,四重正殿參差錯落,氣勢自然雄偉。七佛殿下,立着一座7米高的華嚴銅塔,銅塔是明代的文物,塔身鑄有千尊小佛,刻有華嚴經的全文,佛像歷歷在目,文字清晰可見。藏經樓下,有一尊大型的彩釉瓷佛,爲明永樂年間江西景德鎮燒製,瓷佛高約2.4米,身綴千葉蓮衣,儀態豐滿,神情端莊,體現了高超的工藝水平。藏經樓內,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書寫的《王右軍蘭亭序》條幅,以及鄭板橋、康有爲、張大千、徐悲鴻等名家的墨寶。

從報國寺向南200米,就是紅珠山賓館。賓館建在森林中,紅珠湖澄澈寧靜,空氣十分清新。從湖邊拾級而上,林中隱藏着一幢西式別墅,別墅居高臨下,乳白色外觀,全木質結構,顯得格調非常高雅,這就是抗戰時的蔣介石官邸,現在是賓館的4號樓。樓內的女服務員十分熱情,帶着我們參觀瀏覽。官邸保存完好,共有十餘間用房,中間是蔣宋夫婦的臥室,兩邊是貼身待衛的住房。1935年官邸建成後,蔣介石先後在此住過三次,每次住的時間都不太長。服務員打開蔣介石住過的房間,她說現在這裏已經向遊客開放,任何人只要化費13元,就可以在此住宿一晚。真有一些“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覺。








我們入住的民宿,在報國寺景區內,屋後面就是虎溪聽泉,夜靜人深時,水壩溪水淙淙,聲聲入耳,如輕柔的催眠曲,伴我們進入夢鄉。拂曉時分,房東前來敲門:“起牀了,上車去看日出!”我推開門一看,一輛中巴已經停在門外。我趕快穿上衣服,洗漱完畢,匆匆忙忙上了車。

中巴亮着大燈,一路向峨眉山上駛去。公路兩邊的樹上,還掛着晶瑩的冰花。將近早上六點,汽車到達雷洞坪。此時的雷洞坪,大霧瀰漫,恍如神話中的仙境,索道尚未開通,許多人步行上山,想要趕到金頂去看日出。我們的同學聽說,到金頂還有6公里,決定留在雷洞坪看日出。大約過了四十分鐘,大霧仍未消散,導遊明確告訴大家:今天看不到日出了。我們起早摸黑,趕上山來看日出,豈料天公不作美,多少讓人有些掃興。高山上看日出,完全要靠碰運氣,人不可能天天都有好運,天也不由人的意志來安排。



離開雷洞坪,走過連望坡、羅漢坡,來到了鑽天坡的下洗象池。洗象池建於清康熙年間,寺廟相對矮小,屋頂皆爲錫瓦鉛皮覆蓋。傳說古時普賢菩薩騎象登山時,曾在寺前的六方水池洗象。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夜宿洗象池觀月,寫下了《峨眉山月歌》,從此“象池夜月”成爲峨眉十景之一。

洗象池常有猴羣出沒,雖說這裏的猴子不傷人,但也嚇到不少遊人,於是廟裏的和尚將花生裝成小袋,出售給過往遊客喂猴。我們買了幾袋花生,坐在寺前等待猴子的到來,左等右等也不見猴子。剛剛離開洗象池,幾隻猴子跳了出來,攔住了我們的去路。我們拿出花生,一粒一粒撒給猴子喫,猴子嫌我們不爽快,跳起來一把奪過袋子,把花生全倒出來,很快就喫光了。猴子們又圍攏上來,撲到我們身上,伸出手來要花生,我們再拿出一袋花生,一點點全部倒在了地上,最後抖了抖空袋子,告訴猴們花生已經喫完了。善解人意的猴子,也不再糾纏,主動退到路邊,示意我們可以放行。這種人與猴的交流,給旅途增添了一些樂趣,但也讓人對猴多了一些防範。

走過鑽天坡、九嶺崗、華嚴頂,下面又是一片猴山。這裏樹林茂密,山路崎嶇,我們邊走邊看,樹上怎麼沒有猴子?突然身後有人尖叫:“我的相機!”我們回頭一看,一位大叔正在追趕猴子,猴子搶了他的相機,飛快地鑽進了樹林,瞬間跑的無影無蹤。大叔累得呼呼喘氣,手上拿着一個空空的相機套,神情沮喪到了極點。素不相識的遊客們,立即停了下來,幫助這位大叔尋找相機,百十號人撒開來搜索,找了一大片地方,仍然是一無所獲。這些目中無人的猴子,真是讓人防不勝防啊!





百里峨眉道上,滑桿是傳統的代步工具。許多山民以擡滑桿爲生,擡着遊客上山下山,憑力氣掙一點辛苦錢。路過長老坪時,兩個年輕的山民,揹着一副空滑桿在招攬生意,看見我們有一位女生,就問她坐不坐滑桿?女生向他們問價,山民說一塊錢一里路。正說話間,走上來一副滑桿,兩個身材矮小的山民,擡着一位身軀肥大的老外,沉重的滑桿,壓得他們氣喘吁吁,身上不停地流汗。女生帶着同情的口吻說,擡上一個這樣的老外,你們豈不是要喫大虧?山民說老外人高馬大,擡一里路得要兩塊錢。

我們那位女生,也想領略一下坐滑桿的興趣,她試探地問山民,我只坐二里地行不行?山民笑着說,可以呀!女生坐上了滑桿,要同學幫她照張像,擡滑桿的山民不幹了,他們不肯讓人照相,認爲這是對他們的不尊重。這件事讓我們意識到,人雖有高低貴賤,但人格生來平等,我們不該觸犯他們的自尊。女生也通情達理,不再堅持要拍照。山民擡着滑桿,一閃一閃,行走如飛,不到一會兒功夫,二里路就走完了。



經過初殿到達息心所,海拔1460米的息心所,古爲息心居士的靜習之處,也是峨眉山隱士的修行之地。殿內供奉着觀音和藥師佛,門口的對聯上寫着:“萬籟無聲心自願,一身非我物同春”,意爲在這高懸半空的地方,人心自然就會安靜下來,各種塵緣雜念都會拋在腦後,進入一種天人合一的無我境界。用現在的話來理解,就是脫離紅塵來到這裏,應該靜下心來,進行一次內心的調適,過濾掉心中的邪念,補充正能量的善念。據說現在的息心所,乃是法師和居士閉關修煉的地方,關房就在寺後的一片竹林中,只有一條小路與寺廟連接。寺廟與關房彼此間隔,互不干擾,也不接待遊客參觀。





中午12點半左右,我們到達了萬年寺。創建於東晉時期的萬年寺,是峨眉山規模最大的寺院。從大光明山的山門進去,裏面的精美佈局,以及宏大的建築羣,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寺院內到處都是朝拜者,香火十分旺盛。更有一些虔誠的信衆,用竹簍揹着許多香燭,從山下一步步走上來,到每個寺廟去頂禮膜拜。朝拜完一座寺廟,又趕往下一個寺廟。這種對信仰的虔誠,令人十分感動。我在四川成都,曾聽一位研究佛學的朋友說過,中國的最早的旅遊業,就是起源於宗教朝拜,天下名山僧佔多,有寺廟的地方就有風景,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旅遊,中國遊客的鼻祖就是這些虔誠的朝拜者。

寺內的無樑磚殿,風格迥異,殿頂像一口倒扣的圓形鐵鍋,殿內上方是弧形的穹頂,四周有24個壁龕環繞,整個建築沒有一根樑柱。從明代建成四百多年來,經歷過大小18次地震,至今還是安然無恙。寺內的一尊大銅佛,鑄造於北宋初年,佛高7.85米,重約62噸,普賢菩薩騎在白象上,頭戴雙層金冠,盤膝坐在蓮花座上,體態豐潤,肅穆莊嚴,所騎的六牙白象,與真正的大象一般大小,雕飾精美,形象生動,是峨眉山的國寶級文物。

萬年寺左側的山坳上,有一座白水池,池水清亮如鏡,水草青綠。公元725年,25歲的李白遊歷峨眉山,曾經在萬年寺寄居,結識了寺內高僧廣浚。廣浚學識淵博,文采斐然,尤其彈得一手好琴。李白與廣浚,經常在白水池邊撫琴和詩,被傳爲僧俗交往的佳話。然而美妙的琴聲,峨眉的美景,留不住積極入世的李白,他告別了亦師亦友的廣浚,下山後寫下了一首《聽蜀僧浚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峯。爲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從萬年寺下行,經過白龍洞,就到了清音閣。清音閣小巧玲瓏,地勢險要,居高臨下,四周山環水繞,森林茂密,花草樹木芬芳。閣前有一牛心亭,兩側各有一座石橋,分跨在溪流之上,故名雙飛橋。左側的溪水,繞洪椿坪而來,又名黑龍江;右側的溪水,繞萬年寺而至,又名白龍江。黑白二水匯流一處,朝着當中的牛心石奔瀉而下,激起陣陣晶亮的水花。潺潺的流水嘩嘩作響,迴盪在寂靜的峽谷,無論春夏秋冬,無論白天黑夜,流淌千年從不停息,構成了峨眉十景中的“雙橋清音”。山水與寺廟的和諧相融,視覺與聽覺的合二爲一,使之成爲佛寺建築的典範,被古今遊人譽爲“峨眉山第一風景”。溪水流過牛心石,變得清淺而平緩,我們脫掉鞋襪,走進水中,雙手捧水洗臉。清涼的溪水,令人神清氣爽,頓覺疲勞消散了許多。

清音閣下無風景,這話雖然有失偏頗,但下面的景色,確實難以與這裏相比。遊山觀景應求精不求多,就像中國的山水畫法,講究有所取捨,適當留白。爲了在天黑前趕回報國寺,我們加快了腳步,走過了中峯寺、純陽殿、伏虎寺,終於在下午五點半鐘,回到了虎溪的民宿。

晚飯時分,清點人數,全部人馬悉數到齊。出乎預想的是,僅僅一天時間,我們上下峨眉山,徒步百餘里,一行二十多位同學,都能夠平安返回,就連最柔弱的女生,也沒有一個人掉隊。

4月12日上午九時,汽車站的大客車開到民宿,我們告別了峨眉山,乘車前往省會成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