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武不能實戰的說法,有點兒不講武德

最近幾年,傳武大師們在面對現代搏擊的挑戰,不是慘遭打臉,就是隻敢以嘴炮接招,要不就整出個男女混合雙打。這也印證了那些百丈開外凌空一掌,便能山崩地裂,甚至全身披掛紛紛裂開獨剩一爿內在美的絕世武功,僅存活於影視、文學作品當中。

花架子假把式,上不得檯面中看不中用。巨大的反差,令傳武成了羣嘲的對象,在瓜衆眼裏幾乎成了一個笑話。中國傳統武術,從來講究的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單單拎出徒手相搏之術而斷言其經不起實戰,至少是不講武德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

傳武既有拳腳功夫,也包括各種器械的運用法門。就其本質而言,底色仍是功守兼備的必殺技。只是一路走來,雖千百年衣鉢相承,其走向及承嬗離合之跡向來卻非由自身來決定。

“民物相攖而有武矣” ,遠古時代,人類的生存條件並不樂觀,彼時是人少野獸多,既要獲取食物又得防備野獸攻擊,騰、挪、躲、閃,投石揮棒,惡劣的環境迫使人人皆爲武松,個個都是武者。

到了冶煉技術的出現,趁手的器械開始層出不窮,刀劈斧砍劍拔弩張。器械之中,還藏有暗器這一獨門獨戶。據說,後來的“飛蝗石”,便是源自遠古時以石塊獵殺野獸而來。

“習手足,勤肢體”,臨陣磨槍乃兵家大忌,戰場上殺敵制勝的技能,成了古代軍中日常訓練的必修之課。人在兵位心懷帥才,以一敵百、萬夫莫開,“能打”既是標準,也是以武入仕之徑。

即便是生於北宋時期的抗金英雄岳飛,也是憑藉善騎射、開腰弩八石,以“一縣無敵”應募河北真定府御遼“敢戰士”而投身軍中,再一路打出名堂。就更別說是古代皇帝挑選的近身侍衛、御林軍等。

只是,最初的徒手相搏,僅作助興或顯擺勇武的“戲”、“舞”之用,將其稱爲“舞功”更爲貼切。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才被齊國用以訓練士兵,當時便有了“齊人隆技擊”的說法。

脫胎於戰場之上的傳武,就拳術而言只屬末技。因此,十八般武藝的排位上,也將“白打”放到了最後。實際上,傳武的精髓很大一部分是在器械裏,直到秦漢時期總算有了一部名爲《手搏六篇》的拳術專著。

傳武中的很多器械,在古代大多屬於兵器。別看影視劇中的大俠們,那造型能雷死村頭嘮嗑的大媽不說,還肩扛大刀手握大寶劍四處晃悠。古代歷史上,通常在和平年代裏,這類器械多屬於管制刀具,民間均不得隨意私藏。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即“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爲鍾鐻撼金人十二…”。隋、唐兩代將其上升至法律層面,如規定私藏矛、槊,徒刑一年半;私藏弩三張或甲冑一副,流放兩千裏等。

北宋承唐律規定,南宋則更爲嚴厲,民間不得持有任何武器,就連習武也被禁止。元朝的管制最爲嚴厲,有“漢人十戶只能共用一柄菜刀”的說法。明、清兩代則較爲寬鬆,畢竟火器已走上戰場。而管制措施的實施,一定程度上反促成拳術的傳播和發展。

雖說傳武門派衆多,難免有魚龍混雜之嫌。可在古時,最不可能濫竽充數弄虛作假的,恰恰是傳統武術。畢竟學藝不精者,無異於引頸受戳。且各種技法若想開宗立派,也決非在自家門上隨意掛一牌匾便可,靠的是以實戰揚名立萬。

那時,哪怕經年累月藝成之後,不是以武入仕疆場建功,便是守家護院水陸走鏢,過的是刀口舔血的日子,手上沒點真本事硬功夫還真吃不了這碗飯。

縱使是冷兵器時代早已結束的清末民初,亦不乏武功精湛威振八方的傳武大師。如被稱作“半步崩拳打遍七省”的郭雲深、擊昏俄國格鬥家力挫日本天皇欽命武士的“天下第一手”孫祿堂、孫中山保鏢“神腿”杜心武、散打理念開山宗師朱國福等。

又如擂臺未逢對手的“津門雙雄”,一是嚇退英、俄大力士,創建精武會的愛國武術家霍元甲;二是與霍元甲齊名,幹趴“46國無敵手”康泰爾、29軍大刀隊開山始祖、電影《武林志》的原型韓慕俠。

實際上,流傳千年的傳統武術走到現在,功能上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僅是作爲一項體育運動加以推廣和傳播。因此,傳武大師們相繼倒在擂臺之上,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既然是體育運動,必然有相應的比賽場地、規則和動作規範。因此,着裝、禮儀、動作、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成了評分的標準,套路化、模式化無可避免。

武術比賽,比的是動作正確、造型優美舒展大方、運勁順達肢體協調、特點明顯風格突出、舞樂和諧精神集中。甚至於,就連起勢收勢都有着嚴格的要求。

古時的打擂臺,既有點到即止,也有近似於無限制格鬥的生死相搏,後者未上擂臺先得立下“生死狀”。現如今傳武跨界與現代搏擊進行擂臺比賽,不僅有對比賽規則適應能力不足的缺陷,還有出於安全考慮對傳統技法的限制。

一些如鎖喉、指戳、擒拿等具有相當危險性的手法被嚴格禁止。且大師們平素對練又多是些早已預設的虛擬攻防轉換,待走上擂臺才發現,信心不足以支撐實力。於是,打出的功夫就如同街頭潑皮無賴使出的“王八拳”。

雖說天下武術皆同道,可傳武的訓練方法明顯未能與時俱進,輸給現代搏擊自然無話可說。只是這並不能說明,傳統武術就不能實戰。

1981年,黑龍江武警總隊在實戰中總結出一套拳術,全稱”黑龍江武警擒拿十八手”,其中的不少招式,便是從傳統武術擒拿手中提取而成,只是由於其招式過於陰險,後被全軍明令禁止學習。

(本文同時發表於頭條號、百家號、企鵝號,原創作品受法律保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