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武不能实战的说法,有点儿不讲武德

最近几年,传武大师们在面对现代搏击的挑战,不是惨遭打脸,就是只敢以嘴炮接招,要不就整出个男女混合双打。这也印证了那些百丈开外凌空一掌,便能山崩地裂,甚至全身披挂纷纷裂开独剩一爿内在美的绝世武功,仅存活于影视、文学作品当中。

花架子假把式,上不得台面中看不中用。巨大的反差,令传武成了群嘲的对象,在瓜众眼里几乎成了一个笑话。中国传统武术,从来讲究的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单单拎出徒手相搏之术而断言其经不起实战,至少是不讲武德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

传武既有拳脚功夫,也包括各种器械的运用法门。就其本质而言,底色仍是功守兼备的必杀技。只是一路走来,虽千百年衣钵相承,其走向及承嬗离合之迹向来却非由自身来决定。

“民物相撄而有武矣” ,远古时代,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不乐观,彼时是人少野兽多,既要获取食物又得防备野兽攻击,腾、挪、躲、闪,投石挥棒,恶劣的环境迫使人人皆为武松,个个都是武者。

到了冶炼技术的出现,趁手的器械开始层出不穷,刀劈斧砍剑拔弩张。器械之中,还藏有暗器这一独门独户。据说,后来的“飞蝗石”,便是源自远古时以石块猎杀野兽而来。

“习手足,勤肢体”,临阵磨枪乃兵家大忌,战场上杀敌制胜的技能,成了古代军中日常训练的必修之课。人在兵位心怀帅才,以一敌百、万夫莫开,“能打”既是标准,也是以武入仕之径。

即便是生于北宋时期的抗金英雄岳飞,也是凭借善骑射、开腰弩八石,以“一县无敌”应募河北真定府御辽“敢战士”而投身军中,再一路打出名堂。就更别说是古代皇帝挑选的近身侍卫、御林军等。

只是,最初的徒手相搏,仅作助兴或显摆勇武的“戏”、“舞”之用,将其称为“舞功”更为贴切。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齐国用以训练士兵,当时便有了“齐人隆技击”的说法。

脱胎于战场之上的传武,就拳术而言只属末技。因此,十八般武艺的排位上,也将“白打”放到了最后。实际上,传武的精髓很大一部分是在器械里,直到秦汉时期总算有了一部名为《手搏六篇》的拳术专著。

传武中的很多器械,在古代大多属于兵器。别看影视剧中的大侠们,那造型能雷死村头唠嗑的大妈不说,还肩扛大刀手握大宝剑四处晃悠。古代历史上,通常在和平年代里,这类器械多属于管制刀具,民间均不得随意私藏。

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即“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撼金人十二…”。隋、唐两代将其上升至法律层面,如规定私藏矛、槊,徒刑一年半;私藏弩三张或甲胄一副,流放两千里等。

北宋承唐律规定,南宋则更为严厉,民间不得持有任何武器,就连习武也被禁止。元朝的管制最为严厉,有“汉人十户只能共用一柄菜刀”的说法。明、清两代则较为宽松,毕竟火器已走上战场。而管制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反促成拳术的传播和发展。

虽说传武门派众多,难免有鱼龙混杂之嫌。可在古时,最不可能滥竽充数弄虚作假的,恰恰是传统武术。毕竟学艺不精者,无异于引颈受戳。且各种技法若想开宗立派,也决非在自家门上随意挂一牌匾便可,靠的是以实战扬名立万。

那时,哪怕经年累月艺成之后,不是以武入仕疆场建功,便是守家护院水陆走镖,过的是刀口舔血的日子,手上没点真本事硬功夫还真吃不了这碗饭。

纵使是冷兵器时代早已结束的清末民初,亦不乏武功精湛威振八方的传武大师。如被称作“半步崩拳打遍七省”的郭云深、击昏俄国格斗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武士的“天下第一手”孙禄堂、孙中山保镖“神腿”杜心武、散打理念开山宗师朱国福等。

又如擂台未逢对手的“津门双雄”,一是吓退英、俄大力士,创建精武会的爱国武术家霍元甲;二是与霍元甲齐名,干趴“46国无敌手”康泰尔、29军大刀队开山始祖、电影《武林志》的原型韩慕侠。

实际上,流传千年的传统武术走到现在,功能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仅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加以推广和传播。因此,传武大师们相继倒在擂台之上,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既然是体育运动,必然有相应的比赛场地、规则和动作规范。因此,着装、礼仪、动作、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成了评分的标准,套路化、模式化无可避免。

武术比赛,比的是动作正确、造型优美舒展大方、运劲顺达肢体协调、特点明显风格突出、舞乐和谐精神集中。甚至于,就连起势收势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古时的打擂台,既有点到即止,也有近似于无限制格斗的生死相搏,后者未上擂台先得立下“生死状”。现如今传武跨界与现代搏击进行擂台比赛,不仅有对比赛规则适应能力不足的缺陷,还有出于安全考虑对传统技法的限制。

一些如锁喉、指戳、擒拿等具有相当危险性的手法被严格禁止。且大师们平素对练又多是些早已预设的虚拟攻防转换,待走上擂台才发现,信心不足以支撑实力。于是,打出的功夫就如同街头泼皮无赖使出的“王八拳”。

虽说天下武术皆同道,可传武的训练方法明显未能与时俱进,输给现代搏击自然无话可说。只是这并不能说明,传统武术就不能实战。

1981年,黑龙江武警总队在实战中总结出一套拳术,全称”黑龙江武警擒拿十八手”,其中的不少招式,便是从传统武术擒拿手中提取而成,只是由于其招式过于阴险,后被全军明令禁止学习。

(本文同时发表于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原创作品受法律保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