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英,生的平凡,走的突然。但生出賈玲,那麼一切就不平凡了!

“你好,李煥英”,是賀歲片中最火的一部,目前票房已經突破20億了。看完這部電影,感覺不寫些什麼都對不起賈玲!

這部電影是賈玲寫給自己母親的,李煥英就是賈玲的母親,賈玲19歲母親就因爲車禍離開了她,這也是賈玲心裏永遠的痛。

在這部影片中,我們也能看到一個普通女人的一生。她們也曾經年輕過,也有激情歲月,但在她們結婚之後,就把熱血冷卻了下來,爲了孩子、爲了家庭奉獻出自己全部的愛。

李煥英是那麼的陽光,有主張、有想法,是我們每個人都喜歡的女孩。

當她身爲人母時,女兒出生了,玲兒是個小胖妞,調皮,成績不好,老是挨批評,但李煥英只想讓孩子成爲更好的自己,快樂、有自信、對生活充滿幻想。 隨着經濟壓力越來越大,李煥英去河邊打漁撈蝦滿足女兒的食慾,千方百計省錢供女兒去上省藝校,大雪天不坐公交車、而是走路回家;

李煥英,完成了從一個少女到母親的轉變,爲了女兒,她臉上的笑容漸漸減少,爲了女兒,她曾經的熱血慢慢冷卻,但她從來沒有抱怨過女兒,都是自己慢慢承受。

而女兒,在影片中有一句話:從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一箇中年婦女的形象。這大概也是現在很多子女對自己的母親的印象吧?

而我,如果讓我回到過去,我最想回到的就是看看年輕的父母是什麼樣,瞭解他們的成長,感受他們的歲月……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這裏就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分成四個層面:

1、末等的父母,或懦弱或狂暴,令孩子厭惡憎恨;

2、三等的父母,專橫強勢,讓孩子畏縮懼怕;

3、二等的父母,貼心關愛,無微不至,孩子也是感謝有加;

4、一等的父母,傳授給孩子獨立的精神和出色的能力,讓孩子走出家門可以獨立面對和接受這個世界。

人民日報曾刊登過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提出家長層次分爲5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僅付出金錢。低層次的父母,更像是孩子的保姆,在生活上幾乎對孩子有求必應,即使經濟條件並不允許,但寧可苦了自己也要成全孩子。父母只將金錢付出作爲對孩子的養育,只“養”不“育”,導致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第二個層次:肯付出時間。太多的父母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一位經常在外地出差的爸爸說:“因爲工作失去了很多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光,她第一次走步,第一次自己喫飯,第一次打預防針都沒能陪在身邊,甚至她第一聲叫爸爸也是對着照片說的。”減少一些沒必要的社交,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娃才能茁壯成長。須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啓蒙教育,其實是從家庭開始的。

第三個層次:思考教育目標。“我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怎樣的人?我的教育目標是什麼?”

你可以期待孩子考上一所重點大學,然後找到一份好工作,能過上幸福的人生;你可以發掘引導孩子掌握一技之長,長大後他或許可以以此爲生。

訂立這些目標時要根據孩子的特點來進行,並徵求娃的意見,然後再製定具體的行動計劃,列一個長期的計劃。

第四個層次:提升自我並言傳身教。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對父母而言,最大的悲劇就在於:一方面抗拒自己的成長,另一方面卻在嚴加管教自己的孩子

育人先育己,家長要先提高自己,然後再提高孩子,親子不同歲,花開可同期

第五個層次:讓孩子成爲最好的自己。讓孩子成爲最好的自己,是最高層次的父母,這需要父母極大的理解和不斷的鼓勵。

怎樣衡量一個人是否爲真正的贏家?並不是用擁有多少金錢來衡量的,而用孩子過得是否幸福來衡量。

而這就需要父母的智慧了,李煥英就是一個智慧的母親,同時也是一個傳統的母親。

這部影片,也寫出了兩代人對愛不同的理解,上一代的母親爲了子女可以犧牲自己,爲孩子無償付出;

下一代的女兒卻希望母親能多爲自己而活,而不要全部都爲了子女。雖然最後兩人都互相理解了,但遺憾卻還在那裏……

趁他們還在,趁我們不老,大聲告訴他們:不要做犧牲的、委屈的父母了,我要你們快樂。你們快樂了,我就快樂了。

天就亮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