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明亮那方——“领航工程”名师培育集中研修心得体会

惠风和畅,柳绿花红,在这个盛装莅临的春天,我们相约在美丽的商丘师院,参加商丘市“领航工程”名师培育集中研修。两天的时间,短暂而又充实。五位专家所站的角度不同、所讲的内容有别、讲课的风格迥异,但是,他们身上兼而有之的是教育的情怀、深厚的学识、闪光的才华和不倦的坚持。

李斩棘校长集智慧与才华于一身,成为商丘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她打造的“商丘小语”网络教研在省内外都很有影响力,是名符其实的教育专家。聂智校长在语文教学领域深耕细作,不断追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全省语文教学的领军人物。宋歆老师用爱心和智慧润泽学生的生命,在罹患重病期间,仍然放不下他热爱的事业,他是在用生命写诗啊!姜琳老师凭借自己的满腔热爱和坚持,由一名小学老师成为培训老师的专家。王桂书主任高瞻远瞩,带领教研团队成立名师工作室,一大批名师在这个平台迅速成长,脱颖而出,并辐射带动全市教师的发展和提高。我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听了他们的报告,反思自己,有点儿惭愧。

从走上讲台那一天起,我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至今已二十年有余。我也从一个教学新手,慢慢成长为一名有点儿经验的老教师,熟悉了所教的教材,积累了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也有一点自己的认识,并在小范围里得到了一定的肯定和认可,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语文老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然后呢……

近几年 ,因为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加,班额增加,我的工作量比以往增加了一倍还多。带了两个班的语文课,兼任班主任,再加上学校的其他事务,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像被不断抽打的陀螺,转个不停。每天忙忙碌碌,但却没什么获得感。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往日对教学的热情日渐消磨,觉得不需要什么努力就可以胜任语文学科教学,从身边的老师那里也学不到什么新的东西,他们懂得的东西,我基本上也懂了。这两年在教研方面也缺少了以往的积极,总是以工作忙当做自己懒惰的遮羞布。

今天听了五位专家的报告,才明白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成长是永无止境的(优秀我不敢企及,至少我还没有停止追求优秀的脚步)。要怎样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专家的报告给了我很多启示。

一、在阅读中丰富自己

勤奋刻苦是成功教师的必由之路,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聂智老师曾寄语青年教师:“课堂是教师的根,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请热爱你的课堂,你怎么样,你的课堂便怎么样。你,就是你的课堂。热爱课堂,从珍爱自己开始,珍爱自己,就丰富、发展、超越自己。”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首先从阅读开始。

我们总是说工作忙,时间紧,没时间读书。其实,工作和生活越是繁忙,我们越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间,而读书正是一个人建构精神空间的重要途径。冯至在他著名的《十四行集》中写道“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在一定意义上,读书就是朝向心灵、丰富自我、塑造自我的过程。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教也如其人。“你怎么样,你的课堂便怎么样”。同样一篇课文,一百个老师可能有一百种课堂。同样一个教案,两位老师可能会上成风格迥异的两堂课,皆因知识、学养的不同。“人厚课厚,人薄课薄。”深以为然。我们站在课堂上,脚下垫的是我们的阅读,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就是我们在课堂上的高度。

肖培东老师曾说:“课堂是你阅读状态的生动展示。干瘪空洞的内心,滋养不出有意蕴而高远的语文课。你读了什么,你的课堂就呈现什么;你读了多少,你的教学就承载多少,尴尬无力的教学背后一定是你肤浅单薄的阅读。”“为了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位出自苏联普通中学历史老师之口,被苏霍姆林斯基高度评价的话,应该成为我的座右铭。

业余生活中,读书是我的兴趣,我也还算得上是个读书人吧。可平时阅读的内容比较杂乱,大都按自己的兴趣来,没有规划,确少聚焦,这对专业发展意义不大。这次培训专家推荐《教师如何做课题》、《教师可以更有优秀》两本理论书籍,一定好好阅读。

聂智老师提到的问题式读书,很值得我思考学习。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走的时候,带着问题去读书,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再去反思自己,最后在反思中改善行动。带着问题读书,有的放矢,效果一定更好。

    二、在公开课上磨练自己

聂智老师现身说法,直言公开课对他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他著文《我专业成长中的三节课》在《河南教育》(很想拜读,可惜不知道在哪一期,找不到)发表。曾听过聂校长的多节公开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记承天寺夜游》、《孤独之旅》、《智取生辰纲》、《<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等,他的语文课理念新,方法活,教学设计简约轻盈,“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很有“东鲁春风吾与点”的境界,他的每一节课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一些语文大家,也都把课堂作为教学的根基,像钱梦龙老师、黄厚江老师、余映潮老师、王君老师、肖培东老师等都有代表自己教学主张的课堂作品。

对于公开课,我是又爱又恨。回顾我的语文教学历程,也上过几节公开课,现在想想那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历练,在反复磨课中确实进步了不少。但是,我们平时上公开课的机会也不多,那就把我们的平时的课堂当做公开课来上,精雕细琢,努力修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在反思中成长自己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的再认识、再思考。教学反思前提就是建构一个“理想的自我”,用“理想的自我”观察判断和评价“现实的自我”。其实教学反思就是自己看自己。

    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呢?专家给我们指出了方向:专业的教学反思应该包括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两课对比、总结。我们平时也进行教学反思,那是因为要完整教案的这一环节,往往是三言两语,敷衍了事。我的教学反思大多是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的得失优劣进行总结,做到前三步就止步不前了。这种磨人的磨课我做的少之又少。教无止境,不满足现状,不断反思自己,才能有新的发现和超越。就如于漪老师所说,语文老师的字典里没有一个“够”字。”

四、在写作中发展自己

姜琳老师讲到她每天坚持在QQ空间写作,数十年如一日,写作促进了她的专业成长。我很佩服她的恒心和毅力。“听中学,做中学,听懂以后做出来,做好以后说出来。”要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来,才知道意味着什么。我平时也有记录的习惯,每年也积累10多万字,但内容多是教育叙事、生活随感、读书笔记等,很随意、很散漫,难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些文字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没有任何意义,对于我而言,写作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考。正确的事坚持做,简单的事重复做,像姜老师一样坚持下去吧。

听说过一个关于鹰的励志故事——

老鹰的寿命可达70多岁,但在40岁时却要经过一次生命的抉择。原来老鹰在40岁时,爪子开始老化,喙又长又弯,羽毛又浓又厚,飞翔十分吃力。这时,它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等死、二是蜕变,它选择了后者。于是,它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喙长出。当新喙长出,它用新喙将脚趾甲一片一片拔出。当新趾甲长出,它把老羽毛一片一片拔掉。在经历了失血、感染、饥饿、甚至死亡的危险的5个月后,老鹰新的羽毛长出,蜕变重生了。它重新开始搏击蓝天,又过了30年的美好时光。

    故事中老鹰所面临的生命抉择,可能正是我此刻面临的课题。是选择安逸,在舒适中慢慢老去,还是忍痛华丽蜕变,给自己一次全新的生命?我想我已经有了答案了。

一个人的进步和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要想蜕变,首先要改变。成长的路虽然艰辛的,但它通往的是广阔的远方。纵使只有极其平庸的才能,也要赴以全力,永远做人生路上积极的进取者,不是出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相信总可以积跬步而终竟千里之行的。

那就向着明亮那方,出发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