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疲勞成爲我們健康的殺手

2020年12月15日,四川瀘州的某個小區內,一小學生跳樓自殺。孩子留下這樣一封信:

如果你看都到這封信,我大概已經死了。

我不得不說,我活得太累了。你們從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

現在,又想讓我把早已遺失的“東西”找回來。

老師對我的失望,同學“開玩笑”般的話語,爲你們我早已絕望。

現在,我只希望,能多“睡”一會兒......

對了,中山公園那幢樓的書房抽屜裏,有些東西要給你們看。

看到這則消息,我真的感到遺憾又心痛,心中有些發堵,爲何一個原本無憂無慮的小學生會因爲疲憊走上自殺的絕路呢?他是承受了多大的失望離開這個世界的。

在我們這個信息化的社會疲憊已經變得非常大衆化,它不僅僅存在於中小學,同時還存在各色各樣的人中。我們經常會在網絡上看到某公司員工猝死的消息。

看到這些消息,讓我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本書《斯坦福抗疲勞法》。本書不但爲我們揭祕了身體產生疲勞的原因,同時還揭示了抗疲勞的方法。通過改善呼吸、生活習慣、飲食等,進而改變我們的體質。

本書作者山田知生,是斯坦福大學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兼任運動防護師。作者利用斯坦福大學運動員防護師的職位優勢,寫了這本抗疲勞方法工具書。書中的方法都是被斯坦福的學生們實踐過的。

本書提到抗疲勞的方法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講述的:

一、呼吸

作者在書中着重介紹了IAP呼吸法,又稱腹壓呼吸法。

我們知道腹式呼吸是增加胸腔內的壓力,吸氣時橫膈膜會下降,把臟器擠到下方,因此肚子會膨脹,而非胸部膨脹。因此,吐氣時橫膈膜將會比平常上升,因而可以進行深度呼吸,吐出較多易停滯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

腹式呼吸要求我們在呼氣的同時收縮腹部(降低腹壓), 而腹壓呼吸則是在收縮腹部的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向腹部外側施壓(即保持較高的腹壓,)使腹部周圍處於穩定的狀態。

腹腔壓力增高可以使人體的中軸,即軀幹和脊柱形成的中軸得到支撐,處於穩定狀態,從而保持正確的姿勢。

身體的中軸一直處於這種正確的狀態,中樞神經的指令便能傳達得更爲順暢,身體各部位與大腦神經之間的協助更爲協調,身體承受的額外負荷也會隨之減少。

由此可知,IAP呼吸法是調節我們身體保持平衡的一套呼吸法,如果能夠長期的練習,讓我們的呼吸由後知後覺轉變爲當知當覺,那對我們利用腹壓呼吸法防止疲勞能夠起到很大的抗疲勞作用。

二、不要讓疲勞過夜

你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工作了一天,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家;到家後躺在牀上就呼呼大睡。早上醒來不但沒有感覺到輕鬆,反而是渾身乏力、痠痛。睡眠沒有趕走絲毫的疲勞。

針對以上的疲勞狀態,作者提到兩個概念,“動態恢復法”“運動前重置”“運動後重置”。

運動前重置:在運動前,我們要先從神經層面調節長期的體態變形導致的身體不協調,儘量糾正爲正確的姿勢。這樣能使身體更容易向大腦(中樞神經)反饋正確的位置和運動方式,從而避免跑步、游泳等運動帶來的額外負荷。

中樞神經負責統管身體活動;

當我們想活動手腳時,骨骼和肌肉並不會自己動起來,而是通過大腦和脊髓中的中樞神經與手或腳中的末梢神經進行團隊協作,我們才能實現想做的動作。從此可以看出中樞神經相當於我們身體的“司令部”。全身各個器官都受它的支配。

由此我們得出,運動前重置,就是利用刺激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做拉伸,這樣能夠糾正身體和身體內部臟器的位置,使它們處於平衡的狀態,同時這也是避免跑步、游泳等運動給身體帶來的額外負荷。

運動後重置

顧名思義,就是運動結束後,要對身體進行一個拉伸。因爲運動會使肌肉收縮,如果肌肉一直處於收縮的狀態,身體可能也會遠離平衡狀態,所以,我們一定要讓緊張的肌肉放鬆下來。這就是運動後重置。肌肉放鬆的方法也是靠拉伸來解決的。

動態恢復法

就是運動前重置和運動後重置的一個綜合體。動態恢復法再次給我們強調了運動前和運動後拉伸的重要性。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我們下班比較晚,身體疲憊不堪,又沒有時間去跑步或游泳;這時候要怎麼緩解疲勞呢?作者推薦IAP呼吸法和運動前後的重置來緩解身體的疲勞,上文有具體的做法,正在看此文的您,可以嘗試一下。

三、打造抗疲勞一流飲食法

在飲食方面要做到抗疲勞,作者不但強調了每餐八分飽,同時也強調了食物與營養和分量之間的搭配。比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3:1,也就是說我們每天飲食的至少喫到碳水化合物的2倍以上的蛋白質纔可以。

那蛋白質在體內的作用是什麼呢?

蛋白質在胃和小腸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爲多肽,在腸肽酶的作用下分解爲氨基酸,進而對人體的必需氨基酸進行補充。

明白了蛋白質的作用,我們就要看看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的作用了。

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內則全部轉化爲糖分,這樣勢必會造成糖分過多的結果。這就是喫多了碳水化合物導致人們肥胖的原因,因爲體內能量過剩。

那麼我們要怎麼知道哪些食物含有蛋白質,哪些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呢?

針對這一點作者在書中也給出了具體的說明。

以上就是打造抗疲勞的三個方法,這三個方法在書中作者是反覆地強調。所以容易疲勞的你, 一定要實踐起來。

作者在書的最後,強調了一個重點,那就是思維。

原文是這樣的:德韋克教授認爲,兩個實力相同的人,如果思維模式不同,那麼他們能夠發揮出來的水平也會不同。所以,在面對失敗不輕言放棄的心理背後,是自己可以通過努力提高能力的思維方式在發揮作用。德韋克教授把這種思維方式叫作“成長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相反的思維模式是“固定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具體表現包括維持現狀、注重表象、首要目的是得到表揚,給自己設限等等;面對疲勞擁有這種思維方式只會認爲,疲勞=累得再也堅持不下去了。與之相反,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會想:疲勞=只要消除疲勞,就能發揮的更好。

作者最後強調的這個思維,跟我們日常學習和處事的思維是相通的。正所謂,一顆邪惡的大樹,砍它枝葉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行爲和態度就是枝葉,思維定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讓生活出現實質性的進展。打造抗疲勞體質也需要轉變思維,如果四川瀘州那爲小學生的家長知道這些知識,並能夠傳授給孩子的話,那麼人間就會少一個悲劇的發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